赵春江院士:智慧农业的基本特征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还有方便快捷与人性化

发布于 2022-05-19 16:16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


目前,中国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的现状如何?怎么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9月7日,在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期间举办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带来了相关分享。
  赵春江介绍,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进入数字化新时代,引发农业第三次绿色革命,即“农业数字革命”,生产方式正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变革。
  目前,智慧农业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也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发展。
  “以河北省为例,作为典型的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河北的大田作业很多都通过摇杆无人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等新技术实现精准作业。”赵春江表示,数字技术在河北乳品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很多养殖企业实现了养殖过程的自动化和无人化,不仅有利于疫病的防控,还能实现精细化养殖。”
  赵春江认为,智慧农业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第一大要素就是以品种为代表的农业生物技术,也包括一些农艺技术和农业管理流程等。第二大要素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智慧农业领域可以给机器赋能,让机器更加智能化,还可以增强人的智慧。第三个要素就是智能化的装备。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提高人工作时的能力水平,强化工具手段。
  三大生产要素的组合会导致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赵春江说,智慧农业的基本特征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还有方便快捷与人性化。智慧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区别在于把信息和知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智能化的装备,可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谈及数字乡村,赵春江说,目前,国家乡村建设面临着三大转型。第一是城乡关系的变迁,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60%。第二是经济体制转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三是现代生活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变化。
  “这些变化实际上给我们整个乡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赵春江认为,数字技术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推进数字化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速度很快,但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比较薄弱,部分技术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的需要,成本高、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怎么办?赵春江认为,应坚持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力争在2025年农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网络化,2050年全面实现农机装备智能化、生产管理智能化。
  具体而言就是实施包括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富民在内的三大工程。赵春江说,智慧农业工程的总目标是实现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可以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生产经营主体采取不同的技术应用模式。数字乡村建设工程重点解决城乡均等化的问题,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电商、数字化实体建设等,同时利用数字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数字富民工程则重点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技术培训、就业帮扶等,培育亲农惠农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激活资源要素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农民增收。
  “智慧农业要求链条化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要求板块实施,要通过数字乡村的建设,提高乡村从业人员和全社会居民人员的素质,塑造乡村的产业品牌,适应市场、赢得市场。”赵春江说。


     来源:长城网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统筹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


技术咨询:刘先生13545887610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