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杯茶,在最低谷,活出最高境界
发布于 2022-05-20 01:17
雨读轩
茶书作伴,迎岁月芬芳
如意茶
幸好有苏轼
《汲江煎茶》
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好茶需要配好水,煮茶呢,最好用流动的江水,还有用猛火来煎,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有到深江处才能打到好水,煮茶用水太重要了,我不放心书童打水,所以我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去打深江的清水。
打水的时候,正是夜晚时分,只见江边远天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光的影子,微微渺渺,倒映在江水之中。
月下打水,真像是把水中的月亮,也舀到了瓢里,把水提回家,似乎把月亮也一同提回家,倒在了水缸里,用小水杓把江水从水缸里,舀到煎茶的陶瓶里。
煎茶前,备水的准备动作,诗人写得细致、形象,很有韵味。
待煮开了,雪白的茶乳,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把茶煎好了,就开始斟茶了。斟茶时,茶水倒入茶碗时候,发出的阵阵声音,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用“松风”形容茶声,实在很妙......
斟完茶,就可以喝茶了,说要搜“枯肠”,只限三碗,恐怕是不易做到。
喝完茶,就在这海南的春夜里,静坐着,消磨时光,远远听到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一阵阵报更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儋州时所作。
这一年,苏轼已经62岁。
儋州在我们今天的海南岛,但是千年之前的海南岛是一片荒蛮之地,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被贬儋州,实际上,等于是要至苏轼于死地,那一年,苏轼是带着棺木去的,他也以为自己会葬在儋州。
这首描写茶道的七律诗,正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所作,完全看不出苏轼被贬的悲苦,茶诗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清俊,从容,豁达,超然物外......生命力量的磅礴,大气,表达的淋漓尽致。
整首诗用清新,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打水,舀水,煮水,煮茶,斟茶,品茶的整个茶事过程。
每一道工序都如此细致,精致,动人......
通过细节的描写,读出苏轼对茶的喜欢,也表现出苏轼,无论处在何境,都能自如调节心境,都能超然物外,都能达观,洒脱。
全诗非常明媚,舒适,从容。
写出宋朝时代,中国茶道,行茶的完整过程。
一个62岁,被贬在遥远的海南,生死未卜的诗人,茶人,就这月下的一杯茶,悠悠度日。
苏轼,带给我们的能量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在生命最低谷,却活出了生命的最高境界,最美状态。
这样的苏轼,谁不敬佩他,谁不喜爱他呢!
一起变美好
雨读轩
中国式雅致生活
茶道、花道、香道美学空间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