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做智慧家长

发布于 2022-06-02 15:36


一、为什么现在孩子比较逆反?



最近一提批评孩子,许多家长就连连摆手:“现在孩子批评不得”。若处理不当,就容易激化矛盾,甚至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1.现在孩子普遍早熟,属于三早儿童(早慧,早熟,早教)。在智能移动手机时代,孩子接受信息,比过去任何时代孩子更多,更早,更聪明,也更难管教。

2.升学竞争,学业压力,导致不少年轻家长“育儿焦虑”,学业导致家庭中亲子关系矛盾冲突。

3.从教育心理学视角:“批评”与“批评”也有大不同。我们说不是家长不能批评,而是应该希望孩子在批评后进行自我反省,而不是仅仅感到羞愧。

“有建设性批评”:是一种反馈是让孩子自省,而自省指向特定行为:“我犯了一个错误。”

“羞辱性批评”:让孩子感到羞耻,而羞耻指向核心自我:“我就是个错误。”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

今天“如何做一个智慧家长”?

双减政策落地,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三者之间要相互支持,共同配合,才会形成合力。不能缺位、错位以及越位。不能学校"双减",家庭"加负"。

那么家长有哪些可以做的呢?

1.建立规矩要趁早

未成年人的问题都是滞后的,当你发现孩子很难管的时候,其实问题早就已经出现了。

研究调查发现:“5岁的儿童对权威的服从主要出于行为定向(害怕惩罚)以及身份定向(对方是大人的身份)的考虑;10-13岁的儿童对权威的服从则主要从知识定向的角度来出发(对方是不是大人已经不重要了,以理服人最重要)。”

2.12岁后孩子管教,应讲究技巧、方法(尊重+平等+“示弱”)

(2)作为家长,需要放下架子,回家后放下你的职业角色,多陪孩子游戏,说笑,娱乐,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促进亲情建立。

(3)和孩子做朋友,倾听孩子诉说,在孩子说话时,注意不着急开口、不打断、不评价,若有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可以提问,促使孩子思考,避免空洞说教和指导。

(4)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不想开口和保留自己秘密的权利,同时告诉孩子,如果他想说的时候,爸爸妈妈随时等候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关爱。

(5)遇到矛盾或孩子犯错,家长批评前问清事实,批评须注意分寸、策略,“对事不对人”。

(6)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7)四个时间段不要批评孩子:早晨出门、晚饭期间、公众场合、睡觉前。

3.总结:批评孩子的科学方法

一是允许孩子解释。

二是学会换位思考。

三是首先自我批评。

四是只对事不对人。

五是教会孩子改错。

六是选择恰当的时机。

七是采用和善的态度。

八是尊重孩子的自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