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点教育】端午,为什么要祝安康,而不是快乐?

发布于 2022-06-03 13:58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人的端午节。


在传统节日里,端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恶日,五月五日一直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这一天五毒出动,瘟疫横行。


所以这天人们会做一些事情,防病避疫,驱邪禳灾


在这样一个祈求平安健康的节日里,祝愿别人安康,自然更应景一些。
  • 防病驱疫,护佑健康。


每年端午前后,雨水增多,气温攀升,是各类毒虫爆发的时节。


民谣里讲:“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五毒不是什么猛兽,而是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它们在这个时节大量繁殖出现,咬人伤人,甚至传染疾病。为了自身的健康,古人选择用草药驱虫防病。

  • 祭祀先人,感恩上苍。


端午节不祝人快乐,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它本身是一个祭祀节日,所以庄重和严肃。


端午节有个非常重要的习俗是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屈原。


唐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屈原一心为国,却被小人中伤,被国君流放。


后来楚国被秦灭亡,屈原不愿苟活,抱石投于汨罗江。


屈原死后,百姓聚集在汨罗江边凭吊。


渔夫划着船去打捞屈原的尸体,所以有了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


为了保护他的尸身不被鱼虾啃噬,于是向江河里投放饭团。


担心饭团被蛟龙吃掉,于是用树叶包裹饭团,这才有了现在的粽子。



  • 消灾延福,祈愿平安。


相传唐朝黄巢起义的时候,遇到一个妇人。


妇人抱着一个大孩,牵着一个小孩逃难。


黄巢很奇怪,就问:为什么抱着大的,牵着小的呢?


妇人说:大的孩子是大伯家唯一活下来的人,必要的时候,可以舍弃自己的孩子。


黄巢听后深受感动,于是告诉妇人,只要把艾草、菖蒲挂在门上,黄巢就不会上门了。


妇人回去之后找来菖蒲挂在门上,并且把消息告诉左邻右舍。


第二天刚好是端午节,黄巢军入城,发现家家户户都挂着艾草和菖蒲。


为了信守承诺,黄巢选择主动退去。


于是后来每年端午,大家都把艾草、菖蒲挂在门上,以求安宁。


因为传闻艾草、菖蒲有辟邪的功效。


民间甚至说:“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把它们视为和桃木一样的辟邪吉物。


除了挂艾草、菖蒲之外,民间还有画钟馗的习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