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概述系列:流量的发展史(下)
发布于 2023-10-15 01:43
流量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那在不同的阶段,又有着怎样的特征呢?
从流量的角度去看商业史可以分为传统商业时代、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时代。
接续流量的发展史(上)部分,本文介绍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碎片化时代的流量特性。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1. 手机厂商在PC互联网时代,电脑是载体,操作系统是基础,浏览器是入口。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厂商是流量的第一入口。
厂商生产大量手机 ,在手机上预装软件来实现流量变现。
在PC时代,浏览器是网站的入口,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市场则是所有应用的入口。
手机厂商在自己定制的操作系统上预装应用商店,从而控制app的发布渠道,这也算是渠道流量的一种。
早期的今日头条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大趋势。它和手机开发商合作,以极低的价格,向手机开发商购买了软件预装权限;实现了上亿装机量,抓住了早期的移动端流量红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称霸。
2. 社交流量PC互联网时代,社交主要是QQ;但是更偏向工具化,这时候的社交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时刻在线。人必须在电脑前再能进入网络,算不上真正的社交。
在移动互联网的上,人和网络时刻连接,组建了一个真正的社交网路。
微信,微博,陌陌是最大的三款社交软件,也是社交流量最为集中的地方。早期的微博各种营销号通过制造大量容易传播的内容获取了粉丝流量,享受了社交流量的红利。
微信是社交流量的最大战场:
16年崛起的微商,就是利用微信朋友圈获取流量。17年的微信群控技术,利用微信账号机器人,通过批量加人加群的方式,在朋友圈,微信群里面获取流量。18年的拼多多通过社交裂变,利用4,5线城市,人与人的关系网络获取流量。3. 本地生活在PC互联网时代,线上和线下是分离的。
比如当时去某一个地方吃饭,需要先在PC上进入大众点评网;输入地址,查找餐馆;确定之后在手机上记录具体地址然后在过去。
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时刻在线,又有GPS定位;线下商户的也进入了移动网络,线上线下的界限被打通了,线下的流量价值被重新挖掘。
比如共享充电宝,在进入一个线下实体店的时候,需要交纳一部分入驻费用。并且线下实体店还对每一笔订单进行抽成,共享充电宝的本质就是利用线下获取流量,通过线上广告的方式进行变现。
当时火爆北京的望京扫码一条街,就是在线下开个展位。通过扫码送礼物的方式,把线下流量引入到线上,推广自己的app。
4. 内容流量在PC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网络的时间一般在3个小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时长成倍增长。
一般的资讯,购物等网络服务无法填充用户这么长的时间,用户需要消费大量信息解决无聊这个问题。
和PC互联网时代的内容分发机制不一样;移动互联网的手机,代表着使用这部手机的人,可以通过算法来识别出你的喜好。个性化推荐的机制也就流行起来。
由于平台对用户的喜好掌握的非常清楚,导致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增加。平台获取了流量,内容方获取了粉丝,用户消费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早期内容平台需要生产大量的内容去吸引用户,对内容创作方进行了流量和金钱上的补贴,内容创作者享受了这一波流量红利。
网红也是这个时期开始流行起来,通过制造一个具体的人设和定位,创造针对性的内容去服务特定的人群,从而积累了一定的流量。
我们在开始做保险的时候,是纯粹的做内容的方式,发现流量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取。
但是一些比较有名的IP账号,比如年糕妈妈,就很容易以母婴人群为目标客户;推销保险产品,能够做到很自然,没有明显的广告痕迹,转化率比较高。
这里思考一个问题:移动互联网流量为什么越来越集中?
1)APP之间跳转的不便利性
在pc互联网时代,用户想切换目标,直接在地址栏搜索一下网址就好了;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要退出app,然后重新打开另外一个app,成本比pc时代高了很多。
2)平台对流量的保护,防止流量流失到其他平台
现在很多APP上,比如抖音,微博,是不允许用户发送微信的账号的,防止自己的流量被流失到其他平台。
3)用户的认知以及手机的局限
由于手机空间的限制,用户一般最多安装100个app,用过的也就50多个,常用的不超过10个人,用户大脑中无法记住那么多的app。
4)超级APP的形成
平台为了让用户花费更多的时间在app上,不断的扩展功能。比如微信从聊天,到阅读,再到支付,现在又要做视频号。都是为了让用户花更多的时间在微信上。
二、碎片化时代1. 社群化如何描述一个人,决定了这个社会的群体特征。
比如根据人的偏好、兴趣、年龄、职业、性别,收入等维度,可以把人划到不同的群体。这些群体之间的认同感比较强,从而聚集了一批流量。
以服饰文化为例,可以分为lolita,国风、jk装。国风服装的又有纯汉服、仙服、旗袍汉服又可以继续分为 魏晋、明制、唐制。
每一类服饰都聚集了大量的爱好者,形成一个社群;有一定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且群体之间认同感。
2. IP化IP化就是偶像的细分。
由于社会群体划分的越来越细,每一个群体都可以创造多个代表性的人物。
作为这个群体的精神偶像,IP化就是先识别你所要服务群体的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创造一个形象;再围绕这些形象进行内容的定制化输出;最终会聚集以认同这个IP人的流量。
3. 圈层化简单的说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小时,我们身边都是亲戚或者附近邻居的小孩;在上学期间,身边都是学生和老师;进入社会工作之后,我们身边都是同事,领导。
父母、爱人、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这些圈层按照亲近关系以同心圆状排列。最内层是你的父母、子女、爱人,最外层可能是彼此有过交集的陌生人。
对圈子影响最大的还是你的职业、所在城市、社会等级,这些决定了你的圈层。
过去两年所说的下沉市场,就是代表4、5线城市老百姓和小镇青年这个圈层。
碎片化时代流量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这里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觉得核心的一个特性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