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中常见的推广结算模式
发布于 2023-10-15 01:45
金融产品经常会通过广告投放的形式进行推广宣传, 吸引更多用户使用产品。而本文将介绍金融产品中常见的推广结算模式,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结算模式。
由于金融产品的特殊性,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平台进行广告投放,投放平台包括第三方app,应用市场,广告联盟等,以此吸引更多的用户。
一般我们常见的互联网流量结算模式有:CPC、UV、CPM、CPA、CPS、CPT、CPD等,当这几种结算模式与金融产品相结合的时候,又有它不一样的地方。接下来简单介绍几种金融产品中常见的结算模式。
CPC(Cost Per Click,按点击付费),一般会在平台进行产品广告投放,形式包括banner、icon、feed流广告等,计算公式为:费用=点击次数*单价。
CPD(Cost Per Download,按下载付费),由于金融产品的申请流程较长,涉及到申请、授信、借款、放款,投放主为了更好的对用户全生命周期服务,因此会引导用户下载app进行操作,计算公式:费用=下载数*单价。
UV按照上边以CPC方式来计费的话,会存在同一个用户点击多次的情况,这对广告投放主来说,付出的广告费多了,但是转化情况却没有任何好转。
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很少会采用CPC的方式进行结算;为了避免上述所说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采用UV的方式进行结算,即在00:00-24:00时间段之间访问广告的一个独立用户做为一个结算数。
那么如何定义一个独立用户呢?
定义一个独立用户的方法很多,具体使用哪一种还需要与实际业务相结合,比如:用户的手机号、身份证号、手机的设备号、ip地址、浏览器的cookies等。
举个例子,有些功能是需要用户强制登录之后才能进行操作的,那么这时候采用手机号的方式计算用户数量会比手机设备号更加准确一些,使用手机设备号作为独立用户的标识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能够采集,像安卓一些系统是采集不到类似于IMEI这些手机设备信息的,所以在选择独立用户标识时需要将这些因素给考虑进去。
CPA(Cost Per Action,按行为收费),按行为收费,即用户完成一个指定的操作行为之后,对投放平台进行付费处理。
在金融产品中,常用的指定行为有:注册、完成四要素填写、完成基础授信提交等。这时候用户已经完成了流程操作中的30%甚至更高,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收费,对于广告投放主来说是比较有利的,计算公式:费用=指定行为完成数量*单价;
CPS(Cost Per Sales,按实际的销售数量进行收费),在金融产品中,使用这种结算模式是最多的。对于金融产品而言,成功放款是一个cps,因为只有成功放款了,对公司而言才有了获利的可能。这时候:费用=放款数量*单价。
在实际业务中,也会经常与产品的期限、利率、浮动坏账等相关要素进行结算,可参考以下图表。
计算公式:费用=计算基数*对应符合条件的比例
由于金融产品中涉及的费项较多,因此在结算时需要明确计算基数,一般计算基数包括:借款本金、借款本金+利息,借款本金+利息+服务费等等;
对应符合条件的比例:用户所处的期限、产品利率、坏账情况不一样,对应的付费比例也不一样。
这种涉及较多因素的结算方式比较适合深度绑定平台合作,由于结算费用与用户质量相关,广告平台也乐于与投放主联合做一些举措来提升用户质量。
具体在实际推广中,采用哪种结算方式进行,需要与业务及投放平台本身相结合,最后选择一种对双方都有利的结算方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