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内测一键清除,运营者该如何看待

发布于 2023-10-15 01:52

微信公众号的每一次更新,都牵动着众多运营工作者的心。而这次,微信内测公众号“一键清除”的消息传出后,不同level的运营者们或喜或忧,那他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改动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听说微信又在测试新功能了,这次更新,可能又会让一批运营者欲哭无泪。

“你有多个关注的订阅号长时间未读,可以选择不接收文章推送。”

当这样一个提醒出现在订阅号界面时,点开这个提醒,你会看到一个你长时间不阅读的公众号列表,只要点击就可以批量选择不再接收他们的文章。

微信“一键清理”的新功能意味着什么呢?

据微信官方透露,目前新功能还处于内测阶段,只有部分iOS用户能收到此入口,推送条件为用户长时间不阅读的订阅号过多。

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新功能”,不接受订阅号文章这个功能在原有的菜单设置里面也有,只不过是一个相对隐蔽的存在。而这次微信内测的,不过是把这个功能“主动”放到用户面前来——“公众号看不过来?我们帮你一键清理!”

对此,微信的解释是:用户长时间不阅读的公众号过多,这些公众号在用户消息列表中的存在,会影响用户对内容筛选的效率,阻碍用户迅速找到想看的内容。这个新功能能够减少用户寻找内容的时间,提升阅读效率和用户体验。

站在用户角度,公众号的批量屏蔽功能很厉害,虽然没有一键取关公众号,但是一键取关了不想看的内容,大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当然也算一件好事。毕竟内容躺在手机里,要看的话早看了,尤其是日更公众号,积累99+,用户可能连点开的欲望都没有,直接左滑删除。

对于运营者而言,这些长期不点开阅读的用户并不构成公众号的阅读量,所以实际上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大致意思就是“反正你三个月都没点开,也就不期待你在三个月零一天的时候会出现了”,还可以顺带帮忙清理一波僵尸粉。

这就让一些运营从业者不理解了。谁能保证“僵尸粉”不会复活呢?说不定一篇爆款就能唤醒沉睡用户,进一步发展成忠实粉丝。而微信这个一键屏蔽功能,用户不再接收公众号文章,可能也就让用户和公众号彻底失去了“偶遇”的可能。

因此,有从业者直接表示:干脆痛快一点一键取关,这种半死不活的过渡状态实在难受。又不是取关,用户又不能阅读,让用户徘徊在公众号的门外的机会都不给。

毕竟,能够使用“选择一键屏蔽”这个功能的用户,说明用户本身其实是“活的”而不是真正的“僵尸”,只是缺乏唤醒的机会而已。

万一某天某用户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好文章,点进公众号主页准备关注,结果定睛一看“已关注”。这时候用户就会犹豫,到底要不要再次接收这个公众号的文章呢?如果它内容足够好我也不会“一键屏蔽”啊。

在被屏蔽之前,运营者能做些什么?

当然,凡事皆多面。每次微信的重大改版,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于那些头部大号而言,肯定是利大于弊。为什么这么说?试想:在用户批量屏蔽一些公众号之后,同样是每天推送内容,头部大号的用户接收优先级却提高了,相当于粉丝价值变高了。

事实上,无论哪个平台,拥有多少流量,绝大多数最后只是被极少数的头部瓜分而已。那些中腰部的内容创作者们,生存艰难忐忑,微信也一样。对于中腰部公众号来说,这次改版可能就是一个分水岭,如果没有办法唤醒沉睡用户,要么面临“终身监禁”,要么重获新生,要么永坠冷宫。

而这次微信内测的批量屏蔽功能,出发点就是提升用户体验,这也是微信这么多年一直非常重视的一个维度。微信每次改版或者更新,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效率,但提升效率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就是内容对用户是否具备吸引力,内容和服务始终是王道。  

所以,对运营者来说,在这个功能正式普及之前,如何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让用户更加主动地搜索你,甚至等你更新,除了输出优质内容、努力制造爆款或者小而美的精品以外,精细化运营就不得不上升到一定高度。

比如很多公众号通过游戏来留存用户,维护用户体验,像是之前的“贪吃蛇大作战”、“谁是卧底”之类,就通过游戏很好的把用户留在了公众号,保持用户每天一定的活跃度;还有一些类似“每日故事”的形式,或者每天分享一首歌、一首诗等,这种“小而美”的东西反而更有特色。

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只有拥有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才能够在清一色的公众号里脱颖而出。优胜劣汰本就是生物圈的正常运行规则,如果有内容创作者因为这个微信新功能而就此消失,也说明,可能本身就不适合微信内容生态圈。

频繁触动公众号 微信在下什么棋?

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存在了7年。这7年来,微信一直不断在调整和完善微信公众号业务板块的各项功能。

最开始的公众号没有常阅读的公众号展示栏,采取的也不是信息流形式。比较大的变化是公众号详情页的调整——菜单栏上移。详情页显示的内容更多,也缩短了用户查看历史消息的路径,对运营者来说,可以增加长尾流量的曝光。

去年12月,微信7.0版本将公众号文章右下角的“点赞”,换成了“好看”。今年3月,公众号文章右下角的“好看”又变为“在看”。打通了“订阅分发”和“看一看”的内容池,用户可以在“朋友在看”中给排在前列的好友点赞,被点赞也可以收到提醒。

除了具体内容板块,今年5月,微信还降低了流量主门槛,以前需要5万粉丝才能开通广告功能的要求直接降到500粉丝,同时提升流量分成比例,公众号原创文章流量主按照原创文章单日广告收入流水的70%比例分成,不设上限。

这更加刺激了那些“新号”以及中腰部的内容创作者们创作优质内容,提升流量变现能力。

微信之所以如此重视公众号板块,几次大改公众号业务,部分是因为微信用户在公众号的停留时长。

作为一个社交平台,除了日常社交沟通以外,想要留住用户不转向抖音、微博这类平台,微信就必须有足够好的内容来提高用户粘性,让用户在社交之外的娱乐休闲需求也能在平台解决,甚至包括提升学习教育需求等都囊括。

而要想广泛触及各方面内容,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内容创作者们,微信不可能自己满足十几亿的阅读内容需求。

对于微信的内容生态而言,鼓励优胜劣汰,淘汰那些冗余、非原创、质量差的公众号,这样才能保持整个生态的活力。

只有拥有了足够稳定的内容,才能拥有稳定的流量,才能稳定的商业变现。

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微信已经拥有11亿的日活,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数据,微信的每一步肯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被称为“产品之神”的张小龙在去年年底的微信公开课上说:

“我一直很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在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信息都是从周边的人那里获得的。”

所以,新功能的设计理念也是让一部分人为剩余的大多数人挑选内容,从而减少大多数人寻找好文章的时间。只不过,这一次,平台充当了“周边人”的角色,主动提醒用户筛选,提升阅读效率。

当然,即便拥有再大的数据库,能够进行精确的分析、调研,微信也无法保证每一个功能都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做到让每一个用户满意。比如,对于之前微信公众号改成信息流之后,很多网友抱怨在移动端观看体验不佳,会错过很多文章,因此只能在电脑端阅读。

那么,这次的批量屏蔽又将如何呢?会不会像之前的信息流一样,又被改回列表模式?最终这些,都是用户用手来投票。

总之,平台的每一次更新变动,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次批量屏蔽也是给运营者第二次机会,靠爆文唤醒的有可能不是潜在用户,而是只看爆文的用户。批量给用户再次审核,是否需要屏蔽,创作者的公众号有价值,那么即使不是定期推送,也有可能被留下。还是那句话,内容和服务始终是王道。

#专栏作家#

小谦,公众号:小谦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土豪网创始人,互联网观察员,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