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个内驱力爆棚的孩子,很难吗?这个“黄金配方”拿去就能用

发布于 2021-09-01 07:50

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12岁孩子的求知欲

好的教育,不是给他世界观,而是带他观世界

文 | 十一姐

每个孩子适合的激励方式是不一样的,
但只要围绕着正确的方向,
总能找到方法。


孩子的内驱力是天然存在于身体里的。

那些求知、探索的欲望,那些追求自我价值的欲望,就刻在人类的DNA里面。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好它,不要用奖赏、惩罚这一类强刺激取代孩子内心的花火。

那么,小朋友们对喜欢的事也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呢? 有一些事他们不喜欢,却不得不做,有没有办法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其实啊,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已经对于内驱力有了很深入的研究,还给出了一个科学的配方,我总结了一下,这个配方就是:

自主感:我能选择我想做的事

多巴胺:这件事好玩、让我兴奋

胜任感:我能做好这件事

联结感:我能在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里做这件事

大家有没有发现,当这4个要素都具备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内驱力循环圈,我们的大脑就可以不断产生和维持动力。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对一件事动力不足的时候,别急别抓瞎,真正有帮助的事是——对照着这4个要素进行自查:

  • 我是不是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太满,是不是管的太多,让孩子失去了自主感?

  • 这件事是不是太无聊太枯燥,无法激起孩子的兴趣和兴奋感?

  • 我给孩子安排的任务难度是不是合适,又或者在某件事上他们会不会还需要我的一些帮助,才能感觉到自己胜任?

  • 我有没有因为孩子成绩不好、作业做不出来,让他感觉到被嫌弃,而不是被爱?

如果我们能这样一一排查,并且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发现的问题,那么对于大部分的事情,都能想到办法来维持孩子的动力。

拿妞妞学英语的事来举个例子。

经常看咱们文章的老读者可能知道,妞妞特别喜欢数学,但是不太喜欢英语,我对她的英语也一直是放任自流的状态。

可是最近,妞妞在上的英文戏剧课马上就要期末汇演了,孩子们得把台词记熟,不能给老师砸场子。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我必须得让妞妞在她并不喜欢的英语上加把劲。

借着这个机会,我也对照着这4个要素,找了找妞妞不喜欢英语的原因:

1、英语的学习偏记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乐趣不足;

2、我对她的英语不上心,很少练习,她在班上不如别的小孩,老师说的单词句子经常听不懂,没有胜任感;

3、以前陪她上一些英语网课的时候,她经常发呆走神,我分分钟就要心梗,所以忍不住会板着脸训斥她。一学英语妈妈就变成凶巴巴的怪兽,自己就变成不讨人喜欢的小孩,没有联结感。

既然梳理了问题,这一次我就打算个个击破。


多巴胺


大脑里的犒赏机制是由多巴胺激发的,当我们感到无聊的时候,前额皮质里的多巴胺水平就会变得很低,让我们很难打起精神紧锣密鼓的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小朋友们简单的家庭作业能磨蹭几个小时,但是一说写完能去买冰淇淋,可能十五分钟就做完了——对冰淇淋的期待,让孩子的大脑产生了足够的多巴胺来激励他们开工。

我工作的时候,经常需要买一些零食放在旁边,来维持自己的多巴胺水平。

靠吃来激发多巴胺,当然是不够健康的。其实维持多巴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工作。

但有时候,孩子可能不得不去做一些不那么感兴趣的事,这时候怎么办呢?

办法就是——让无趣的事有趣起来。

比如妞妞喜欢跳舞,在背英文台词的时候,我就让她给每一句台词编了一个舞蹈动作,把家里的床当成舞台,一边背台词一边表演,她就特别来劲儿。

再比如妞妞学芭蕾要练曲体前伸,这个练习很枯燥,我就加入了一些游戏力——在她的脚尖前面放上娃娃,够着娃娃就得一分,所以妞妞经常主动要求增加练习,好击败自己前一天的得分。

上次有一位读者的留言我觉得也特别好,对于日复一日的练琴,她通过给孩子讲曲子背后的故事,看别人沉浸在快乐演奏中的视频,来激发孩子的乐趣。

再比如最让大家头疼的家庭作业,激发多巴胺的方法也很多:

可以每天先运动一段时间,让多巴胺上升到高水平,再投入到作业里;

也可以做完就允许孩子玩,让对玩的期待产生多巴胺;

还可以让孩子当老师给自己讲作业、给孩子讲诗歌背后的故事、数学公式的来源;

……

每个孩子适合的激励方式是不一样的,但只要围绕着正确的方向,总能找到方法。

这里要再说一下,为什么我们那么反对重复的刷题,因为没有乐趣的工作,只会杀死孩子的内驱力,从长远来看,损失可太大了。


胜任感


妞妞英文戏剧汇演的台词,打印出来有好几张A4纸,其中还有一首很长的英文诗歌。如果每天一股脑的从头背到尾,很容易让她产生挫败感——我怎么都做不好这件事,那干脆逃避,不做了。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产生胜任感呢?

这里有1个关键词:理想的挑战。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任务既不会太简单,没意思,没有成就感;也不会太难,挫败感太强烈。而是在一个“踮一踮脚就能够到”的合理的区间里,这就是最理想的挑战,也是孩子最需要的挑战。

那么当一件事就是太难的时候怎么办呢?

分解任务,把珠穆朗玛峰分解成一个个小山坡。

比如英文诗歌太长,我就把它分解成了几个小段,一个星期练习一小段。上个周末的英语课上,妞妞就因为其中一小段诗歌特别熟练,还受到了表扬,可把她嘚瑟坏了。

再比如芭蕾练横劈叉,我们也是把难度分解——先把一条腿抬到水平位置,再练另一条腿,等两条腿都分别充分拉伸没那么疼了,才两条腿一起上。

还有练琴,可以每天练一段曲子,练个半个小时……

此外,每次完成一个小任务,我都一定会对妞妞说一句话: 你看,只要你努力练习,每件事你都能做好。

大家要记住,对于胜任感来说,最重要的并非孩子真的能做到多么好(比如并不需要真的在班上是英语最好的)而是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好的那一份内在的感觉。

所以放弃比较吧,爸爸妈妈们,在咱们这,孩子就是最好的(也只有在咱们这,他永远是最好的,不是吗?)。

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而这,我管它叫“习得性胜任”

当然,这里面其实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大人怎么搭脚手架、怎么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下回咱们再展开来说。

联结感


联结感是我在反思自己的一个方面。

虽然总体而言,我和妞妞之间的亲子关系基础非常牢固,但是有些时候我也会忍不住变成一个喷火的怪兽。

有一次我在陪妞妞试听一个数学网课的时候,她一直扭来扭去不专注,中间还跑离了座位好几次,当时我非常生气地训斥了她一顿。

后来我冷静下来,觉得自己错怪了妞妞。

那天的网课,老师讲的实在是很枯燥。无聊就走神,这对孩子来说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当我们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心里马上响起的声音是: 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专注、不认真?

但过错其实并不在于孩子,而在于任务本身。

所以现在陪妞妞练英语之前,我都会先做足心理建设。

首先,孩子要是觉得无聊,或者太难,这不怪孩子,我要做的不是生气,而是想想怎么调整任务。

其次,如果在一个任务上卡壳了,不和孩子硬杠,退一步海阔天空,下回再来。

第三点是一个重要的领悟,那就是——冲孩子发火,并不会让孩子因此就爱上学习。

相反的,一学习妈妈就变成大怪兽,自己就变成让人讨厌的小孩,这种联结感的消失只会更加杀死孩子学习的动力。所以,为了长远的内驱力,再难也得深吸一口气,忍住自己的脾气。

我能选择自己做的事——这件事好玩——我能做的好——我能在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里做这件事,这就是内驱力的良性循环圈啊。

它就像滚雪球一样,一开始需要我们帮着推一推,等到雪球足够大,就会哧溜溜自己滚下去了。

大家会发现,我在今天的文章里没有具体写到自主感。因为自主感是这4个要素里最根基的一环,没有自主感,就谈不上胜任感、联结感和多巴胺。而自主感也是贯穿在整个生活里的,所以我打算单独写一篇,把它说说透。



回复“历史26”,可免费收听:

《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泡爸语音版全集26节

让孩子着迷的语文之美、数学之美

让孩子着迷的唐诗唐史、宋词宋史

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视频版

适合6-99岁的史记故事课

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自然百科

西游记泡爸改编版(最好听的西游记)

找到教育的规律泡爸公开课


知识传播+家庭教育

泡爸:

  • 童书作家。出于给泡泡讲知识的原因,“不小心”成为作家。已出版《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等十多本知识童书。

  • 教育学者。“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创建人。著有亲子教育书籍《你的蜜糖 他的毒药》、《天性》。

  • 以大人感兴趣、孩子更喜欢的故事型知识,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到12岁孩子的求知欲,提升家长知识储备。

  • 以“顺应天性的教育”方法,解决亲子教育问题,培养孩子正向性格。

  • 泡爸讲知识
    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到12岁孩子的求知欲,也让你轻松成为知识型家长。——后回复“历史26”,可收听泡爸经典作品《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完整语音版。
    154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