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许愿、祈愿、发愿、行愿,到底有什么区别?

发布于 2021-09-01 15:27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佛像前的人们来一波又一波,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心愿上香叩拜,然后许愿,如果愿望成真再来还愿。

但是,其实佛教中并没有“许愿”一说,准确一点说叫做“祈愿”,一字之差到底有何不同?

你又是否知道,比祈愿更重要的是发愿、行愿。

1.许愿

大部分人都会说去寺院“烧香拜佛许个愿”,但他们不知道的,实际上“许愿”两个字在佛教中是“查无此词”。许愿更多是来自于民间信仰,与拜求神明相关的说法,并非源自正信的佛教。在《辞海》里,许愿有如下两个解释。

1、向神明祈求帮助,并许诺愿望实现后,将以财物酬谢。

2、事前答应对方给以某种利益。

这相当于带着求人办事的心态,你若帮我完成心愿,我就许诺做一些相应的酬谢。虽然愿望本身可能是好的,也带有承诺的履行,但仍然不能改变其交易的本质。佛菩萨早熄灭贪瞋痴、解脱轮回,哪里是因为人们许诺的报答而出手相助。

2.祈愿

于神佛前祈福利之愿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祈请佛菩萨的加持。在佛教中,对于这种情况称为“祈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出于对佛菩萨、对三宝的完全信赖而祈请,而不是你帮我完成心愿我就兑现酬谢的交易,在心态上、在因果上是有本质差别的。

例如,许愿之人往往会说“请保佑我家人百病全消,如果实现,我愿意为佛再塑金身”。

在这里搞错了重要的一点,不管心愿是否实现,塑造佛像、吃斋念佛或多行善事,那绝对不是为了报答佛菩萨而做的,做这些事那完全是我们在为自己和家人积累福报啊!而大家期望中的“保佑”“消灾”或“延寿”,大多也是做了这些功德之后带来的福报。何为因,何为果,一定要搞清楚!

3.发愿

发起誓愿也。《阿弥陀经》曰:“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如果是一位已经皈依三宝的佛教居士,除了祈愿一些现世福报之外,一定记得要“发愿”。

发愿和祈愿还是有不同的,相对来说,发愿更带有誓愿的意思,大多是“发大愿”、“发无上愿”。学佛,就是学佛菩萨的所言所行,最后也跟随佛菩萨那样解脱轮回、证得菩提。那么,发愿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学佛菩萨们的发愿。

发愿,也分为总愿和别愿。总愿,就是诸佛菩萨们共通的誓愿,例如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别愿,指诸佛菩萨基于各身想法所立下的誓愿,例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药师佛十二愿等,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所相应的佛菩萨来发愿就可以了。

4.行愿

身之行与心之愿。此二相资而成大事。——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很多时候,道理我们都懂,但要做到就是另一回事。发愿不是照本宣科,不只是说出来听听,所以发愿之后,最重要的是“行愿”。

来源:新禅风

- END -
“壹亩福田”致力于宣传、推广全国寺院自产产品,将来自寺院的礼物和祝福带给大家,让更多的人与寺院结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