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怎样“拼爹妈”?

发布于 2021-09-02 06:27

玩中学数学
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越来越聪明。
290篇原创内容

  韶西贺老师

回复“语文上册资源,就可获得部编版小学语文的全部资料

回复上册课件,就可获得部编版小学语文课件的全部资料

回复上册作文指导,就可获得部编版小学语文各册单元作文指导的全部资料

“双减”之后,怎样“拼爹妈”?
文/汤玫

“双减”政策落地,很多家长表示赞同,也有不少家长感到茫然失措,当“鸡娃”不能再以补课形式进行,他们该何去何从?

后台有条留言说“可能会比之前更拼爹拼妈,想想更焦虑了!”,本是为了减负,家长的焦虑感却不减反增。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拼爹妈,没毛病!
有问题的,是“拼爹妈”的方式。

“双减”之前,很多家长拼的是财力、物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有各路人脉资源,不遗余力让孩子进最好的辅导班,找最强的辅导老师,甚至会一门学科上几个班。

这样的“拼”,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动化机器,认为“投资了”,就一定要有“回收”。如果孩子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家长就会像投资失败一样痛苦,无法接受。

“双减”之后,这条路走不通了,又该怎样去“拼爹妈”呢?


拼爹妈的“和谐力”

在越来越激烈的内卷环境下,现在的家庭教育现状是:焦虑的妈妈、消失的爸爸、反叛的孩子。

无论是早教班、幼小衔接班,还是小学中学的各类补习班,奔波在路上的、陪着孩子上课的绝大部分是妈妈。她们越焦虑,对爸爸的躺平就越不满,家庭氛围也就越紧张,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对其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曾经听到过来自一对父母的互相“谴责”,妈妈怪爸爸太纵容,根本不过问孩子学习,爸爸则怪妈妈太要强,把孩子逼得喘不过气来,差点要闹到分道扬镳的地步。可是,在父母无数次的争执、矛盾升级时,谁也没有问过孩子的看法,孩子成了透明的“工具人”。

父母之间没有达成统一的育儿理念,形成和谐的相处方式,会让孩子越来越怀疑自己,不能接纳自己,他们受到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和谐的家庭氛围,不一定要带给孩子多少物质享受,但会让他们的精神获得愉悦而健康的成长。
“双减”之后,我们可以放缓焦虑的情绪,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出色,告诉他“爸爸妈妈也一样会出错,我们一起努力来改掉它。”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和这些问题和谐相处,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份家庭的“和谐力”,恰恰可以带来成长的力量,那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力量。


拼爹妈的“陪伴力”

综艺节目“奇葩说”中,有一次辩题是“一周陪孩子不够12个小时,就取消爸爸称号”,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父母陪伴孩子的质量,当然不能用某个具体的时间来作为评判标准,但这也从侧面,呈现了当下很多家庭的亲子状态:父母的陪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有些家长会感到委屈——“我的时间全耗在孩子身上了,从早到晚围着孩子转,还不叫陪伴?”“我陪他学这个学那个,各种班接送从来不停,还要怎么陪伴?”……

只是和孩子在一起,就是陪伴了吗?陪伴,是一种双方都用心参与的、体验到积极情绪的亲子互动。而不是“你在写作业,我在刷手机”“虽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

“双减”之后,孩子自由的时间会更多,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更长,这就到了考验父母“陪伴力”的时候了。简言之,就是如何进行亲子互动。

我们可以陪孩子阅读。爸爸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人文社科、武侠科幻,妈妈可以陪孩子一起读绘本小说、诗词美文。全家人可以就书中某个人物进行探讨,开一场“家庭读书会”也是很好的选择。

我们可以和孩子交流看法。关于社会热点事件,国际国内新闻,身边的人和事,历史和未来……这样的交流,不需要有正确答案,孩子的思辨力、分析力却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我们可以多多和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每一个周末,每一个节假日,没有了辅导班的奔忙,尽管在山水之间悠然徜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让孩子从小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孕育出一颗善感的心,比刷题更有价值。

我们还可以陪孩子走进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陪孩子逛超市、去商场、玩游乐园,一起做手工,一起看电影,一起骑车,一起打球,一起疯玩……

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用心的陪伴,他也会全身心投入去体验,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得到美好的反馈。孩子身心健康,学习的内驱力自然会增强。


拼爹妈的“远视力”


如果真的把养育孩子当成一场“投资”,父母更需要具有“远见力”。

这份“远见力”,不是只盯住孩子的当下,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而是可以清楚认识到孩子的长处和短处,能给予他最好的帮助,找到最适合的那条路。

内卷、鸡娃、抢跑、辅导班,这些让孩子压力越来越大的因素背后,是家长们无时不在的焦虑和不安。孩子考试丢掉的每一分,都能掀起一场家庭中的“暴风雨”。

可是,人生不是只有“涨停板”,孩子未来每一天的发展和变化,都无法百分百确定。但如果想“获得收益”,我们现在能做的,应该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思考习惯。

有远见力的父母,会让家里的藏书越来越多,把“书房”变成“最好的学区房”。从小在书堆里长大的孩子,比在零食堆、玩具堆、屏幕前长大的孩子,学习竞争力要强数倍。

有远见力的父母,会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那个点,然后努力创作条件和机会,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将“兴趣”变成“擅长”,变成“特长”,最终成为傍身的“一技之长”。

有远见力的父母,会早早让孩子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万事包办宠爱呵护。孩子将来都是“社会人”,怎样适应社会和所处环境,怎样发展终身学习力,可能比考出高分考上名校更重要。

人生的确是一场长跑,有远见力的父母,不会只看到“起跑线”和“终点线”,而是整个途中的每一处风景。

就算“双减”了,很多家长依然不会放弃对孩子的完美期盼,焦虑更甚。

与其满腹抱怨,紧逼孩子,不如先从我们自己拼起,让“拼爹妈”更有含金量,孩子也会更加走得更稳、更远。
-----END-----
来源  | 祖庆说
别忘了文末【】和【】

学习资料

1-6年级下册语文、数学微课学习资料汇集

【小升初】成语专题复习(视频讲解)

【小升初】标点符号专项复习(视频讲解)

【小升初】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项复习(视频讲解)

【小升初】修辞手法专项复习(视频讲解)

【小升初】关联词专项复习(视频讲解)

【小升初】句子类型辨识与运用专题复习(视频讲解)

【小升初】词语专题复习(视频讲解)

【小升初】汉语拼音专项复习(视频讲解)

【小升初】汉字专题复习复习(视频讲解)

提前收藏!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合集,特级老师整理!

小升初数学18个“重难点”及7个“易错点”知识精编汇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