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某个学科成绩不好,会“遗传”给孩子吗?
发布于 2021-09-02 08:01
本文作者
宋少卫,青少年学习心理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
很多家长发现,在自己学生时代不擅长的科目上,自己的孩子也常遇到学习问题。这里面究竟是否存在“遗传”的因素呢?答案有时似是而非。
期间,一位家长向我问道:“宋老师,我儿子佳佳特别不爱背英语单词。我上学的时候英语就是短板,一背单词就头疼,吃了很多这方面的亏。所以我就想让孩子早点起步,想着日积月累怎么也能把词汇搞定。所以从佳佳 3岁开始,我就开始带着他背单词。可是现在都三年级该准备英语考级了,他还是好多单词背不会,也不爱背。这事儿真是一说起来就头疼,每次看到他背单词时心不在焉的样子,我就更着急了,说他也不管用。宋老师您说这可怎么办?”
事实上,对于一门语言来说,仅以单词为单位的组块信息量小,大脑在处理这些信息时,难以完成语义解析和逻辑加工的任务。这才是佳佳妈妈英语成绩不佳的原因,而且这样的学科理念问题不知不觉被“遗传”给了佳佳。
另外,背单词这件事显然给佳佳妈妈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她特别担心孩子经历自己的痛,因此让孩子从三岁起就开始背单词。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孩子出现背不下来或者不愿意背的情况,妈妈当年的消极情绪就会被重启。这时妈妈若不能有效地调控情绪,那么孩子一定会受到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对背单词这件事更加反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重新建立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便是佳佳妈妈需要闯过的价值决策“三关”。
学英语≠背单词
“佳佳妈妈,孩子今年三年级,我们假设他在初中毕业时便已经充分解决了英语学习上的问题,从此不再令您操心。您想象中那时孩子的英语水平,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我向佳佳妈妈抛出一个情景。
“希望他能活学活用,比如学校来了外宾或者交换生,他能带着参观校园,做一些简单的交流;能看懂我买的进口复合维生素盒子上的说明书;写英文简历不费劲。当然,还有考试得高分,背单词轻松。”谈起美好的未来场景,佳佳妈妈一脸憧憬。
“您看,在您的描述中,掌握单词只是这些目标中的一小部分,似乎英语学习中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我问道。
“是的,背单词是第一步,单词问题解决了,英语学习就顺了。”佳佳妈妈回答。“所以,学英语不是为了背单词,而背单词是为了学英语。您说,对吗?”我顺着佳佳妈妈的话总结道。
听到这里,她有些豁然开朗,连连点头道“是啊,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就没厘清呢?一直给了孩子错误的引导。
图源:pexls
早期教育≠揠苗助长
佳佳妈妈说,学英语首要就是背单词。这个思路合理吗?
其实作为一门语言,英语的首要功能是信息交流。对话沟通、阅读写作便是在进行信息交流。从交流的角度引导学习,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发现兴趣结合点,让孩子能更全面、立体地看待这门学科。而佳佳同学,在三岁时就被灌输了错误的学科意义,枯燥的单词令他讨厌英语,认定这门学科就很枯燥。更糟糕的是,在他的语义解析知识库中,英语是以单词为单位进行组织的。这种散点式的组织方式,也大大阻碍了佳佳英语成绩的提高。
在环境中学语言、在兴趣中学语言,是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家长在辅助孩子的学习中,也可以寓教于乐,从塑造环境和激发兴趣这两方面入手,借助多媒体、玩具、教学工具等资源,设置多场景的语言应用环境,使孩子更自发地、有情境或是有兴趣地进行学习。
在场的许多家长也纷纷就自家孩子英语学习的经验做了分享。佳佳妈妈开始反思,是否是自身的学习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了孩子。因此,她决定自己暂时停止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规划和辅导,转而找一位专业的英语老师来帮助孩子,同时对自身的学习系统进行调整与升级,以便未来与孩子保持同步成长。
家长把自己对学科的错误认知传递给孩子这种现象,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都有出现。比如数学: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提早启蒙,在孩子两岁多还不能理解 5 以上的数字时,就让孩子花大力气背 100 以内数字;三岁多时,就让孩子背诵乘法口诀表。仅靠记忆的方法学数学,孩子的数感从小没有得到良好的建立,还极易产生对数学学科的厌倦心态,这种不科学的启蒙方法也往往得不偿失。出现这类情况,孩子需要先完成学习系统漏洞的修复,才能更有效地走出学科学习的困境。
家长的情绪管理
从佳佳妈妈的叙述中,也暴露出他们亲子互动中消极的相互作用:一看到孩子背单词出现困难,妈妈就着急;妈妈一着急就吼孩子,给孩子压力;一有压力,孩子便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再听到妈妈吼,就更不想也背不下单词了。佳佳妈妈自己也承认:“我们确实处在了一个恶性循环中。该如何打破呢?”
这时,一位热心家长发言道:“如果一开始妈妈不着急,是不是这个循环就可以打破了?”
佳佳妈妈回答道:“我也曾经考虑过是不是自己脾气太急了,可真的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发完脾气就后悔了。”
于是,与亦辰妈妈的案例中采取的方法类似:提高自身的情绪粒度(情绪粒度:心理学术语,指一个人区分并识别自己具体感受的能力。它直接影响我们管理和应对情绪的方式,情绪粒度高的人,能够很好地分辨和表达情绪,从而更容易掌握和管理自己情绪;情绪粒度低的人,更容易武断地判断情绪,被情绪所控制。),从“不吼”开始。我和佳佳妈妈一起制定了一个适合她的“不吼孩子”的程序,帮助她重新建立起积极的亲子互动模式。
带“病”学习存在代际“遗传”的现象,这并不是指基因上的遗传,而是反映了一些家长将自己在学生时代形成的不恰当的学科理解、学习方法以及自己累积的负面学习情绪,传递到孩子身上这种情况。
佳佳妈妈认为,没学好英语对她的人生造成了极负面的影响,于是她急于早教。妈妈的出发点和期望是好的,可结果呢?佳佳妈妈早早地将自己带病的学习系统传给了孩子,且对其中的问题毫无所察。背负着妈妈的担忧与学习系统中的漏洞,佳佳一路负重前行。
图源:pexls
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我非常理解大家对过往经历可能抱有一丝遗憾,想要孩子不再重蹈覆辙的良苦用心。但是,当你操之过急地为孩子驾起学习的马车时,也许在不经意间便已经把一些错误的观念、方法、情绪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了他对这部分学习意义的正确解读。如何在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良好地引领孩子,需要每一位家长不断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不仅为孩子遗传了基因,同时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如果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就不会盲目地责怪孩子了。
猜你想读
《学习治疗手记》
作者:宋少卫
试读电子书
★图书作者简介★
宋少卫,青少年学习心理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副主任,TED演讲嘉宾,学习治疗创始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师从俞国良教授,长期从事学习困难专业研究,进而提出学习治疗理论。先后出版《打破学习的常规》《高考八诫》《非常祖母》《中国孩子注意力养成大书》等多部书籍。
★图书简介★
学习治疗手记
作者:宋少卫 著
《学习治疗手记》
作者:宋少卫
清华大学出版社
很多中小学生都暴露出来不能自主自律学习的很多问题,引起了家长的担忧。在国家倡导“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当下,孩子该如何高效的学习一直是家长们都非常关心的。
《学习治疗手记》结合现实生活中36个具体的案例,介绍了学习治疗理论、分享作者从金牌家教到学习治疗师二十余年教育教学的经验和心得、学习治疗理论应用和案例分析等。深入浅出介绍学习治疗理论和实践应用,让每一个读者都能看懂、理解、应用学习治疗。教师、家长、对学习治疗感兴趣的学生,均可通过本书,改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绩、建构学习系统的方法。
欢迎加入清华原点阅读和小伙伴们微信读者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