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15】追星,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

发布于 2021-09-02 17:20

饭圈病态发展,很多年来都是一个热点话题。最近频繁的大动作,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早就想对此问题闲扯几句,无奈最近脑子混乱无比,什么也倒不出来。

我对饭圈并不感冒,也没那么厌恶。我认同各种类型的明星的存在,而且不只是我,很多人也对此无所谓,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大家还是要互相尊重的。只是很多时候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之中存在的大量反智和非理性现象,还有强烈的攻击性。

 

追星的最基本心理动机其实并不难理解,这有时候就和对一个异性产生爱慕之情的理由是类似的,因为对方有吸引自己的东西,或者讲的更深一点的说,是因为对方身上有自身渴望的某种因素存在,当自身的渴望趋近于理性化,追星行为也会更趋向于理性。渴望越病态,那么反智和非理性的行为就会越多。为什么病态的东西如此大行其道,甚至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只能证明一个问题,有些地方生病了。

 

明星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很多明星都有各种各样独特的魅力,这些魅力或是不断的治愈人,激励人,引发人的共鸣。或是精湛的歌唱,演艺技巧令人感叹。我本身也可以算的上是追星一族,初中时期因情感的敏感而沉迷王力宏,高中时期2pac的音乐唤起了自我意识的强烈共鸣。大三以后更是成为了LiSA粉丝中的一员,买了很多CD,周边,还去过演唱会,不过比起那些“老粉“,我的那点消费就显得非常“信仰不足”。吸引我的,是那歌词旋律中散发的时而深情,时而不羁,是那从出道时声线单调台风生涩成长为摇滚精灵再到三十出头方才踏上巅峰的不断进取,是那发着高烧嗓子发炎在演唱会上拼命的意志力,还有舞台上那令很多运动员都得自叹不如的超强体力和激情。她对我而言,就像是一种精神激励的力量一样的存在。

 

回到对于病态的探讨中,很多人注意到的,如今充斥着市场的,越来越多的意义不明的口水流歌曲,真实性大打折扣的包装性人设,还有各种偶像剧里“奇怪“的逻辑和“奇怪“的演技,这些人还拥有了超强的吸金能力和超十万百万的拥趸,很多实力派却很难出头,在现在环境中难以分一杯羹,引起了很多人严重的不适。

 

这之中的心理变化,近些年反应的很强烈。加入这一圈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病态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这些原因,从我的视角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

我个人把病态产生的原因分成四个方面:

1:自主意愿压抑。2:缺乏集体认同感,安全感缺失。3:市场竞争和利益中心的商业化。4:大环境需要。

 

这仅代表我自己的认知,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如有不当之处也敬请指出。

 

那么就逐条来聊聊吧。

 

1:自主意愿压抑。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的年轻人自主意愿的自由在被缩小。大量学生面临着从小到大被“安排”好的生活,学校的“规范”“严格”化管理,在校时间的延长,可支配的时间不一定少,但是自我意愿得不到尊重是很普遍的。在这一层面上,人的感情也会产生大量的压抑和渴望,生活中难以有所突破的情况下,将这一层面的意志投入到追星上,就成为了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处于集体的枷锁中,很少能按自己的意愿做事,即使有勇气和机遇去做,往往也要面临着难以承担的后果和责任。比较时间成本高,往往会承担环境压力的网络游戏,以及往往讲究团队而个人意愿无法充分满足的体育竞技。追星,相对而言,则是一件时间成本较低,很难承担后果还可以尽情释放个人意愿的事情。追星的消费会被自身理解成“按照自身意愿“进行的消费,从而带来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另外,x压抑的因素也很大,这里只点一下,不便多谈。越是压抑,越需要释放的途径,带来的非理性因素就会越多。

 

2:缺乏集体认同感,安全感缺失。

安全感缺失,几乎成了这片土地上很多人的共性。尊崇权力而不是规则的丛林法则下,传统教育观的家庭环境下,这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这一社会问题此处不再细谈。人是社会动物,当缺乏安全感时候,往往会寻求其他方式进行一种自我保护。在家里,家族中无法得到的安全感,往往会去寻求其他人的集体感从而获得安全感。缺乏家庭中的关爱和尊重,则会寻求其他来源的关爱和尊重。因为这种安全感的需求,也造成了很多人只讲立场不讲道理,认亲不认理的行事作风。过去很长的时间,流行拉帮结派,当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乱象,很多地方治安糟糕,恶霸横行,在这上面当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如今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与人的距离却被拉远了。当权力被放大,又缺乏这种集体感的保护的时候,安全感更容易缺失。在学校的学生这一点上体现更严重,因为现在的学校环境普遍没有过去那么自由了。拉帮结派虽然依然存在,但无论是出于现在个人选择的多样化,个性的冲突,还是各种利益隔阂,凝聚力还是归属感都远远不足。

 

人总是需要圈子的,但是加入一个圈子往往意味着要达到某特定的门槛。在这种时候,饭圈这片土壤,是毫无门槛的,出于同样的喜好,出于同样的信仰,可以迅速的得到这种集体感,归属感,让人得到一定的安全感和情感释放。所以如今,更多的人是出于安全感的缺失和对这种集体感归属感的渴望,才投身于这一圈子,而并非主要出于明星的个人魅力。

 

同样的,电竞圈在商业化的过程中,门槛的不断放低,原理也基本类似。而为什么会出现很多近乎于无脑的互相攻击,那无非也是这种心理因素使然罢了。

 

3:市场竞争和利益中心的商业化。

 

既然明星的存在是一种“刚需”,而且有大量的消费者存在,就会产生市场因素。大概就是改开以来,港台明星,日韩明星在大陆开始掀起一波文化浪潮,同时内地的明星群体也在形成并发展。然而直到大概2010年左右(印象流),活跃于这片土地上的明星,大量的是日本/欧美/港台的唱片公司/经济公司旗下艺人,在这片巨大的市场和做蛋糕中缺乏本土的力量,说的难听点,钱全被外人赚了。

 

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各大巨头参与了对这一市场的竞争,借助本土优势,尤其在2015年以后,迅速形成本土巨头主导的的娱乐产业,然而很多乱象也正是从这一过程诞生的。

正如前两条谈及的很多人“非理性”“反智”一样的加入到饭圈队伍中,很多时候心理的需求,更多的是一种叛逆愿景和对集体感归属感的渴望,则这片市场是无限大的。理性消费固然值得提倡,但在现有规模下,是严重缺乏消费力的(都像我这种6年一共花4K的,娱乐公司都得破产了),非理性的群体,反而是更强大的消费力,这也使得现在这一圈子越来越病态,因为越病态的心理动机,产生的非理性消费能力会越大。很多时候铺天盖地的流量宣传,更多的时候更像是一种“我们这个集体非常强大,来了你可以很有安全感”一样的宣传,加入了这个圈子,你就可以马上和很多人拥有了共同语言。

这使得这一商业过程中,很多时候只需要扩大宣传面。既然拉动市场的主体力量并不是明星个人魅力,明星并不需要多强大的作品就可以有强大的收割效应,再加上强大的包装能力和公关能力,经常听到明星不思进取,花天酒地,圈子搞的一滩泥糊糊一样,只能说是很正常的了。当然不是说一些流量明星完全没有魅力,没有努力。只是和一些实力派老牌明星比起来比较起来,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除了饭圈,各种扑面而来的低效率消费,随大流的非理智消费,都有类似的因素存在,所谓疯狂收割。然而这应该怪资本吗?恐怕不完全能。

4:大环境需要

这个时代,积攒了压抑情绪的人太多了,人的攻击性需要释放,戾气需要发泄。圈内的撕逼,圈外人的嘲笑和批评,都是一种释放的体现。娱乐圈还是个非常好使的挡箭牌,此处就不再多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这个号的历史消息,第八篇杂记《从娱乐圈中学习权责统一,科学合理》中有提到过。

 

现在已经是重拳出击,一天一个产业的在打击这些乱象,很多人是拍手叫好。有朋友问我,你天天骂教育系统,批评饭圈,现在都被整了,是不是很舒坦。老实说,一点也没有。就好像无论是教育还是追星,都是人的一种很正常的需求一样。就好像一人胳膊长歪了,那固然是要烦躁骂街的,然而干脆利落的一刀剁了,那也是怪疼的。况且,本质不变,就算能长出来,再长出个什么玩意儿,谁知道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