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洪涝、西部旱情...今年全国秋粮能否继续丰收?

发布于 2021-09-04 07:03

无论您离我们有多远,无论您的蔬菜有什么病虫害,只要加盟我们,就由我们的专家团队为您解决一切难题。

 客服热线:13371087922

2021年9月1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向媒体介绍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就今年秋粮生产情况重要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相关解答。


01
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我们看到今年极端天气多发,作为粮食生产第二大省的河南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西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旱情。请问这对秋粮生产有何影响?全国秋粮能丰收吗?谢谢。

魏百刚(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

一是重灾区占秋粮面积比较小。

灾情较重的河南秋粮受灾面积1100万亩占河南全省秋粮面积的14%,占全国秋粮面积不到1%。目前,河南绝收的525万亩地块一半左右已完成改种补种,受灾田块基本开展了一遍施肥打药作业,未受灾田块长势好于常年,可弥补一部分损失。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因旱受灾1930多万亩、仅占全国的1.5%,而且杂粮杂豆等低产作物占比较大。

二是全国农业灾情与往年比总体偏轻。

6月以来,全国农作物累计受灾7200多万亩,比去年同期少3950多万亩,减少近1/3,绝收930万亩、少430万亩。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均是近5年同期最低。

一是面积增加。今年是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第一年,各地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下大力气整治“非农化”“非粮化”,复垦撂荒地,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秋粮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

二是长势总体较好。目前全国大部地区秋粮作物生育进程正常,土壤墒情适宜,病虫防控到位,作物长势良好。13个粮食主产省中,除河南部分重灾区长势较差外,其他地区秋粮作物长势较好,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已进入灌浆乳熟至腊熟期,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增产趋势明显。

现在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也就一个月的时间了。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南方稻作区防范好寒露风,东北以及内蒙古这些地区还要防范好早霜以及台风的袭击,对这些灾害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农业农村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逐个区域、逐个品种、逐个环节的安排部署,各地也都提前做好了防范这些灾害的准备工作,我们有信心夺取今年秋粮实现丰收。谢谢。


02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中秋国庆“两节”即将来临,请问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如何,农业农村部将怎样确保重点地区农产品供给?谢谢。

马有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7月份我部监测的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月均价为每百斤129.22元,与上个月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高5.5%。

目前,南方早籼稻收获上市,产量增长、品质提升、市场购销两旺,价格有所上涨;小麦收购旺季逐步接近尾声,贸易商售粮加快,价格较前期稳中略有回落,河南等主产区收购价在每斤1.25元左右。我国粮食市场能保持平稳运行,关键还是供需基本面牢固。

随着中秋、国庆两节临近,农产品消费将迎来传统旺季。一般这个时候农副产品价格都会有所上涨,这是一个规律。除了粮油外,今年猪肉、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形势也不错。

特别是生猪产能完全恢复,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1.6%、100.2%,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因此,节日期间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是有保障的,尤其是猪肉,在座的各位可能知道,近期下跌非常快,也希望大家趁这个机会多吃猪肉、多买猪肉。

针对前期局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点状发生的情况,8月6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紧急通知,对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作出部署。

一是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秋季蔬菜生产,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

二是做好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和灾害性天气预防应对,完善补贴、保险等政策,避免突发因素对农产品生产供应产生重大冲击。

三是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升农产品产销衔接效率。

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前置引导市场供需平衡。

五是推动完善储备、进出口等市场调控制度,保持农产品价格波动在合理范围。

—END—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文章来源:村农业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