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门”专业大比拼!新高考选科这些要素和误区,你必须知道!

发布于 2021-09-04 10:05

人生第一课
教育美文,学法辅导,考试信息,高考、研究生考试等。
2篇原创内容

专业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我国开设数量位于前20的专业,这些全国开设数量庞大的热门专业都是哪些?在这些专业领域里哪些高校表现最为出色?

开设数量最多的20个专业

根据2021年软科发布的《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热门专业的本科高校开设数量最高可达900余所!即便是排名第20名的土木工业,也有超500所本科院校开设,绝对称得上真热门专业。

英语专业是开设数量最多的专业,排名第一;同属于语言文学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数量居于第10。英语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规模如此之大,和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市场需求脱不了关系。

在20个开设数量最多的专业中,有8个专业属于工学类,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这归功于,1949年后,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我国的工科类专业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

热门专业哪家强?

在这20个专业领域中谁才是佼佼者?

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提取了这20个专业被评为A+的高校,来看看在这些热门领域,哪些高校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需要注意的是,热门并不代表绝对的“香饽饽”。

的确,专业开设数量多,往往意味着成熟的学科支撑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但大量高校开设某一专业的原因,不光是考虑人才需求,这其中更包含着历史渊源、开设门槛、经费投入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除此之外,开设数量多通常也意味着大量人才流动,就业市场上“供过于求”时,就会出现人才过剩、就业困难等难题。

因此,各考生家伙在选择专业时,要多加思索,从个人兴趣、天赋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


新高考选科要注意什么

目前,已有多省启用新高考,而新高考选科是一个复杂的选择过程,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以下我们为考生和家长整理了选科要考虑的因素和误区,希望帮助大家理清选科思路!仅供参考~

01

选科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考生的选科对高考成绩、专业报考甚至未来职业都有影响,选科时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科基础及提升空间

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学习亦是如此,因此要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学习基础的判断应该结合分数、排名来综合判断。

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提升空间则代表未来可能,它是选科后到高考前,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2、个人学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

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综合评判。

3、生涯规划

我们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往前可追溯至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这些都可以先落脚于选科组合。

建议在设定职业目标之前,学生应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接触不同的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有机会进行职业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

4、高校专业招生要求

新高考选科下高校专业有不同的选科要求,一般分为不限科目、必选1门/2门、2门任选一门几种要求。高校专业录取直接与选考科目挂钩,因此高校招生专业要求在考生选择科目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学科学习难度差异

在满足其他主要因素的同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科学习难易搭配。六门科目中物理、化学是普遍认为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如果同时选考则建议搭配一个学习相对容易的科目,不要人为的给自己增加难度。当然各学科的学习难度也是因人而异的。

6、中学客观情况

由于师资力量、历史传统等因素,学校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学生在各科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学校的优势科目。

7、其他因素

现阶段,家长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一方面希望考生的努力能够获得相应的收获,另一方面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这依赖于考生当年选科数据情况,一般很难预测。

02

选科的误区及准则

1、不要只看哪科分高,有些科目难点出现在选科后

一些学生在选科时,会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

“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选哪科,有些学科的难点会出现在选科之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2、不建议选文理矛盾学科,不因暂时成绩回避难点

在3+1+2的12种组合中,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

对于这种“文理兼顾”的组合,要慎重选择,“不推荐这样思维方式相互矛盾的学科组合,‘3+1+2’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文理的”。

3、不要三心二意选择,确定后尽量不更改学科

还有学生选科时,根据其他同学或者自己对任课教师的评判进行选择,这种情况也应该尽量避免。

选科还是要看学科兴趣和客观情况,要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