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11载,别了,桂城公共自行车!

发布于 2021-09-04 11:40

就在昨天

桂城街道城市运维中心发布了

《关于停止运营桂城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公告》

陪伴桂城街坊11年的公共单车

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停 运 公 告

一起细数11载
桂城公共自行车为市民出行带来的便利
以及弥足珍贵的回忆吧

“还记得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刚来到广发银行工作,每天搭地铁来到桂城,再骑5分钟公共自行车回到银行门口,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几年前桂城的公园开始种满了花,我刚退休,就经常约老闺蜜朋友骑着公共自行车打卡了大小公园,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
11年时光,一辆辆公共自行车陪伴桂城街坊走过大街小巷,看过桂城蝶变,赏过花开花落,承载了多少桂城人满满的回忆,陪伴我们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2010年9月,桂城公共自行车二期站点覆盖到桂城平洲区域。

11载风雨兼程完成使命


2010年8月1日,桂城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以一身橙黄色的车身亮相,点亮了整个街道。车身上“关爱桂城”的标识,如同一道暖阳,照进了当时交通还不算太方便的生活,更把绿色生活基因注入了我们的血脉中。
2010年8月1日,桂城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式启用,启用仪式上市民体验崭新的公共自行车。
2011年,桂城开展公共自行车进村计划,完成首批20个站点的前期筹建。
桂城公共自行车的工作人员把调配的车辆送到站点。
2012年,桂城公共自行车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增加了30个站点,新增自行车2000辆。
渐渐地,桂城公共自行车成了“香饽饽”,在部分区域和站点更出现“供不应求”的热烈景象。桂城也通过公共自行车的资源调配和完善,让每一位生活在桂城的人得到公平、贴心、细致的公共服务。
方便实用的桂城公共自行车成了市民们的新宠。
2015年,桂城将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在居住小区、商业区、公勤单位、轨道交通车站、公交枢纽等人流聚集的区域,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交通需求。同年,桂城公共自行车增加锁墩LED显示屏,实时显示车辆租还情况。
为了让居民有更好的骑行体验,公共自行车迎来了车型升级,大量使用铝合金材质,起到防锈作用、增加耐用性。车辆采用轴承传动,使居民骑行更加轻松。此外,还增加了新的配置,加厚支撑部件厚度、太子手把,较好地把握方向,提高了安全性。
小朋友们争当“城市美容师”体验维修公共自行车。
2016年,桂城再新增30个自行车站点、2000辆自行车。公共自行车数量达到15000辆,自行车站点总数达到214个。
2017年,桂城公共自行车租用量达614万车次,日均租用量约1.7万车次。同年,桂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进行智慧升级,一部手机、一个“叮嗒行”APP就可以轻松借车,再也不用担心租车卡丢失了。
作为政府主导的便民项目,城市里最早出现的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为解决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公共自行车的推广普及,是桂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桂城通过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交通管理、公交优化、公共慢行系统建设等“精细化交通”的提升优化,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为高端人才减少“成本”。
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现着其宏观规划的眼光和实力;一座城市绿色生活的普及程度,检验着其公共服务质量的公平和精细程度。经过11年的积累沉淀,桂城公共自行车的推广与普及让绿色生活成为了我们的习惯,也在人才规模以倍数递增的城市上升期,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当前,在共享自行车和电动车方便快捷、不交押金等实惠的冲击下,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缺点自然凸显,已经无法适应发展需求。同期投用的广州公共自行车也从最高达日均26000人次减少至停运前日均使用量仅为500次。
退出,无论是顺应市场变化,还是基于无法更好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都有其必然性。这次,桂城公共自行车完成了使命,与我们告别。
市民骑着共享单车经过桂城公共自行车站点。
本着“为群众办实事”的态度,努力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桂城将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如完善南海新交通周边公共交通接驳需求、增设停车位、有效管理共享单车等,着力构建优质、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切实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缓解市区道路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即将离开的橙黄色公共自行车,是城市的记忆,是一份风情。我们也期待,有新的风景等着大家。

转载自:南海桂城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