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作文40+高质量素材——社会公德篇
发布于 2021-09-04 21:39
教师资格证证有两大难点,一个是作文,另一个则是教案,所以这个模块就是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两个难点的。
相信很多小伙伴应该都听过得作文者得《综合素质》,但是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积累。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3)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 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苏霍姆林斯基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5)所谓恶人,无论有过多么善良的过去,也已滑向堕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杜威
(1)社会公德意识缺失,拉低中国“尊敬指数”
在我们身边的现实,尤其在公共场所,社会公德缺乏的现象比比皆是。
以至于近些年来,诸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排队”、“中国式抢购”、“中国式喧哗”等热词通 过网络以及各种媒体大肆传播。“中国式”似乎成了“中国病”、“中国问题”的代名词, 给中国形象抹黑。
在国外,部分国人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更是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诸如:中国中学生在埃及神庙涂鸦破坏文物、中国游客巴黎罗浮宫喷泉洗脚、中国大妈美国跳广场舞被抓等等。
规则意识的淡薄造成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让中国游客在很多外国人眼中成了“坏孩子”和“不受欢迎的人”。
(2)播撒大爱的支教老人白方礼
白方礼从小家境贫寒,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苦难。新中国成立后,白方礼成为天津市河北运输场的一名职工。
1987 年,白方礼退休回到老家,发现村里不少孩子因贫困辍学。
当年已是74岁高龄的白方礼老人,毅然捐出了自己 5000 元的养老钱,在村里成立 了助学教育奖励基金会。
回到天津,他又卖掉了自己的两间老屋,贷款成立了“白方礼 支教公司”,用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帮助贫困孩子上学。
直到 2005 年 9 月去世, 整整 18 年,白方礼老人一直骑着那辆老旧的三轮车,奔走在助学支教的路上,栉风沐 雨,从未停歇……
助学支教 18 年,他把蹬三轮车挣来的全部积蓄都捐给了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身后却没有留下一分积蓄,把大爱永远留在人间。
(3)自觉排队的列宁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虽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
有一次,列宁忙碌了一个上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批阅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时候,他用手摸了 一下头发,发觉头发实在太长了,决定抽时间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
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他问哪位同志是最后一位,准备排队等候。
排队理发的同志们都知道列宁日理万机,时间 极其宝贵,于是争着请列宁先理发。
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 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
(4)疫情防控凸显国民素质
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那些早已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被认可的社会公德自觉发挥了作用:
武汉“封城”后,留守的市民积极配合,相互鼓励;在湖北黄冈某临时医疗点,来自山东的一位医生设法联系一位重症患者的女儿,让她录制“妈妈加油”的音频, 并将其拿到隔 离病房为患者加油鼓劲——这些爱心举动不仅温暖了一个病人、一个家庭,也治愈了很多人的内心……
这些自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大多数普通人,不仅让更 多真实、积极、有建设性的信息成了抗“疫”舆论场的主力军,更增强了全体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力量与信心。
备考太难没方向?
别怕!
一次上岸的秘籍在这里!
☟
宝典虽小,考点俱全!
必考知识一手掌握!
紧扣大纲系统提升,
浓缩高频考点精华!
高效备考,一次通关!
原价30元,限时0元包邮送!
①海量干货免费领
②优质陪考一对一
③名师公开课
④免费刷题至考前
……
看清自己的学段入群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