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云”来了,信创云还会远吗?
发布于 2021-09-04 23:20
编者按:尽管天津“国资云”方案引起不小争议,但各地国资云模式的铺开毫无疑问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大中型国企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国内“信创+数字化+数字新基建”,也已出现了许多耳目一新的变化,我们将一如既往持续追踪,见证“信创产业”的沧海桑田。
资料来源:物联网智库、数据观、安信证券等
信创咨询 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什么是“国资云”
阿里云泄漏信息事件后首个文件
天津国资委文件说明了什么
天津位于京津冀重要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网络安全形势严峻,阿里云泄漏用户信息,天津率先做出反馈,可看出天津甚至京津冀地区对于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
天津作为共和国老工业基地,国企众多。而国企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目前国企进入改革深水区,其中涉及众多商业机密,而阿里云、天翼云等第三方云平台目前仍主要是基于Wintel架构,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网络和数据安全漏洞,对于国企安全发展较为不利。
天津停用的不仅只是阿里云,包括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等都第三方基于Wintel架构的云平台均宣布停用。这可视作天津国资委对目前这些第三方云平台的一视同仁,但也表明除了阿里云,其他云平台也存在着信息泄露的安全风险,亟待进行安全整改和国产化替代。
国企数据资源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国资监管和统一管理
云市场大厂们的反馈
纾解云市场内卷,统筹规划向三方打开合作大门
虽然前文提到,国资云概念的提出将使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厂商在政企服务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缩小,但其实并不妨碍“国资云"与这些云厂商继续合作。
“对运营商这种国家队肯定是利好,我们正在参与多个国资云建设。”联通一业务人员告诉某财经记者。他认为,国资云出台前更多是地方国企根据各自业务需求特点自己选择,国资云出台后会设置一些统一的标准,比如数据安全、国产化等。毕竟,大部分地方政府成立的国资云公司无论是注册资金,还是技术实力尚不足以支撑独立完成国资云的建设,更大可能是以集成商的身份组织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合作伙伴共同建设。
据了解,此番强势登场的天津“国资云”,项目实施主体为今年3月成立的天津国资云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层层穿透后,实际控制人为天津市国资委。
该公司董事长丁金婵,在IDC机房领域有数十年经验,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丁金婵透露了这样一条信息,国资云公司计划在五年内,将职工人数从现有的30人扩展为500人。不过无论30还是500,这一人力规模均不足以匹配天津方案中业务覆盖面、渗透率规划。
显而易见,天津国资云的建设运营,需要依托生态伙伴的能力支撑,丁金婵坦言,“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国资系统数据中心资源,与华为、曙光、浪潮、用友等软硬件厂商合作,持续提升和拓展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事实上,我们调查发现,早在去年11月的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天津市国资委已与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国资委在市属平台的“资源优势”,结合华为在云计算、鲲鹏生态、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关键ICT产品的优秀解决方案能力,共同推动天津市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
对于天津方案中个别强制性要求,尽管有业内观点认为似有不妥,但新设国资主体出任总包商,在网络安全环境深刻变化的当下,已实质成为关键基础设施的公有云,国资确立主导地位无疑将是大势所趋。抛开天津方案在公有云维度的争议,对基于云基础设施的应用软件企业而言,国资云模式带来的更多是积极变化。
在当前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仍有部分企业较为保守。当然相当程度上也源于传统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模式下,大中型国企往往倾向于以新设子公司的方式,自行搭建开发运维团队,自建专线专网专用软件专用机房实现需求,这种“一企一云”的重复建设,实质上可能降低而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而包括天津在内的地方性国资云,则是一种打破传统格局的有益探索,天津方案中同样明确规定了“各市管企业及所属企业原则上不再新建、升级或扩容数据中心(机房),不再新购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资源”,这已不仅是对企业数字化转型 “各自为战”的治理,更是主动对国企业务上云的“步调”提出要求。
天津方案中还要求:“各企业具备上云条件的新建信息系统应优先采用‘国资云’SaaS服务模式,实现集约化部署,降低一次性成本投入”, 高度碎片化的长尾客户,在被汇集到国资云平台后,显然可以实现开发需求整合与投入优化,避免共性职能模块的重复建设,也使传统模式下被“内部消化”的市场空间,通过国资云这一平台主体,向第三方软件供应商打开了业务合作的大门。
国资云的出现,这其实也纾解了目前国内政企云计算市场越演愈烈的内卷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初步遏制政企云计算市场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并不规范的市场乱象,市场竞争也将趋于理性;国资云的出现必将使政府监管指标更加趋于稳定,风险总体可控。
同时以国资云集成商身份统一标准建设并规范上层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避免SaaS层共性业务职能模块的重复开发建设,同时也减少了“一企一云”的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四川省国资委就走在了前列。4月28日隆重召开的“推进四川省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暨四川国资云发布会,正式推出四川国资云。并提出以“统一思路、统一标准、统一平台、信息共享、有机联动、实现引领”为目标,建设四川国资云,推动国资企业数字化转型。而在更早些的3月4日开始,天津国资云便已经率先运行,天津交通集团、天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等三家国有企业率先入驻。浙江省国资委则于3月份启动“国资国企数字化监管应用”项目建设。该项目包括八大应用系统和一个云基础设施——“国资云”。
国资云是国企信创推进基地,是行业信创落地重要抓手
国资云和信创云实际上是从资本和技术两个角度来强化国企的数据安全,国资云要求机房、数据由国资掌握,信创云则从技术上减少后门漏洞。目前部分信创云尚不能直接承载国企全部业务系统,所以未来国资云和信创云的推动可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国资云机房中逐步加大信创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上云的业务系统全部迁移至国资云机房,将业务系统按照实际需求运行于不同的基础设施上(天津模式);第二种是新建的国资云机房全部运行于信创基础设施之上,业务系统向国资云的迁移是逐步推进的,能够适配信创环境的业务系统先行迁移(浙江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国企后续IT技术设施及业务系统的信创化转型都是大势所趋,将加速行业信创的发展。
国资云IaaS层将由各省市国资主导建设。IaaS层是存储数据的核心,国资云平台将运行在具备国资背景、满足等保二级要求的IDC机房之上,各省市政府将通过新建或加强对现存IDC机房资源的投资力度来强化对IaaS层和数据的掌控,如浙江省在今年3月启动国资云项目建设,明确由浙江省国资委控股的杭钢股份承担起本省国资云IDC机房的建设与维护运行。
此次天津《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国资云要打造国企信创推进基地,将统筹国企信创顶层设计,同时将建立信创适配中心、信创培训中心、信创运维中心、信创备份中心。而浙江国资云平台建设采用完全国产化的信创服务器作为底层硬件设施,依托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飞天云”底座搭建而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首批全国产化行业云平台。实际上早在2019年阿里云就已经发布了基于飞腾国产CPU硬件平台的阿里专有云安可敏捷标准云计算平台,基于中国电子飞腾 1500A 和 2000+ 构建的阿里云平台,已经在全国的一些省市进行实际部署和应用。
PaaS层公有云厂商将通过技术手段赋能国资云平台建设。云计算的软件平台层上阿里云等公有云厂商仍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中短期内在PaaS层公有云厂商将通过技术手段继续赋能国资云平台的建设,如公开资料显示四川国资云、浙江国资云平台目前阿里云都还以技术供应商作为支撑,但是平台的运营权将牢牢掌握在国资手中。同时,在阿里云泄漏信息事件发生后,与其合作的国企及过资源平台的建设管理单位,更应强化对国企数据资源的监管,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制定严格规范的保障措施,规范合作的第三方的云平台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和国资商业信息。
通用型SaaS厂商及信息化厂商将迎来更开放的发展环境。国资云的另一大价值,则是形成信创产业政策实施的依托平台,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样将有利于信创软件SaaS市场规模的扩大。
过去市场经常会讨论巨头凭借平台绑定优势在未来会对一些通用性较强的SaaS厂商的生存空间形成挤压,由于未来国资云平台的运营权将掌握在国资手中,SaaS层的生态将更加开放,如天津市已经在展开基于天津国资云平台的信息化应用的征集和选型,囊括云安全、OA、邮件、ERP等各个通用化程度较高的应用环节,IaaS层和PaaS层的基础软件厂商也将迎来更开放的发展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环节。
天津模式”国资云"是过渡方案,信创云或成最大赢家
数据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更事关国家安全,数据中心掌握在国家的手里而不是那些被国外大财团控股的互联网巨鳄手里,老百姓、政府乃至国家的数据安全才能放心。而国资云的推广也预示着党政及国企未来将坚持信创云技术路线。从浙江、四川、天津等省市国资云平台的建设方式来看,未来党政及国企部门的业务系统上云,会以“国资云”为过渡,最终会走信创云的技术路线,当然信创云也一定是可以支持混合云技术路线的云平台。而不是只支持私有云。毕竟,在地方国企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系统是部署在公有云上的。
因此,国资云的架构基本是私有云或混合云,这是未来政企上云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对私有云或混合云部署产品的重新采购,是一次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也将是私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以及配套产品市场份额的集中。
未来如果国资云作为集成商统一采购,那么产品服务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势必会集中,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预计也会有新的变化。从《数据安全法》9月1日正式实施和之前的种种事件中可以看出核心数据的重要性。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的存储、安全、可控将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国资云尤其是具有信创底座的国资云,将成为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
某证券行业分析师认为,国资云能否在各地推行成功仍存疑。“因为地方政府可以影响的国企主要是归属于地方国资委的所属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应该不会上这种地方政府的所谓国资云。”但笔者认为,这个理解有些偏颇,在笔者看来,“国资云”更像是一个过渡性的云平台方案,最终都要建成“一云多芯”的信创云平台。
如果国资云继续基于“Wintel"架构建设,即便全部从第三方平台迁移过来,仍可能有入侵者通过后门和漏洞攻击,很难彻底保证国资数据的安全。如果叠加“Wintel"架构带来的断供风险,更无法保障供应链安全问题。因此,在“安全为先” 的诉求下,对数据安全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保护手段的信创云将成为继续党政之后,8+2等关键行业的标准配置。
尤其是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颁布后,关键行业领域的信创必将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国资云”作为一个过渡性的云平台会暂时存在,最终会被“一云多芯”的信创云或是基于信创底座的国资云所取代。这个“信创云”一定支持从芯到云的全栈可信,也支持一云多芯的创新应用。这里的多芯,指的是国产化CPU技术路线(包括海光、兆芯、龙芯、飞腾、鲲鹏等)。
另外,国资云对公有云市场集中度的稀释,无形中是对这种“巨头通吃”生态的平衡与矫正,使更多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养分”,能够下渗到中小型软件企业。 ,在公有云+SaaS的产业变革浪潮中 这种“一企一云”的重复建设,实质上可能降低而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创云”真上、真试、真买、真用“的过程中,瑞友、金万维这些企业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将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解耦合,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运行环境,解决了版本不兼容,快速推动了国产化落地。
另外,对于大型跨区域央、国企来说,类似“中国电子云”这种全栈混合信创云将是最佳选择。中国电子云是另一种形式的混合云,既能提供公有云服务,同时也能够产品化地输出给客户,构建专属公有云。
如何理解这种混合云的模式呢?公有云一般是快速迭代的,但由于有成千上万的开发人员在维护,往往在运维、运营方面不是产品化的,难以交付给客户,同时公有云的规模较大,即使是产品化,其初始成本也比较高。但这些大型集团企业客户同样也需要能够更快速的享受到公有云推出的功能。因此,中国电子云提供的这种“专属公有云”,就可以满足这些大型集团央企或跨区域国企的组织架构特点和业务需求。这种“专属公有云”介于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可以属于一个城市,也可以属于一家大型的集团企业内部,不仅能够提供全栈信创云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大型跨地区客户自己来建设和运维。
“国资云”带来的产业链机遇
伴随着“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未来将广泛使用的数字人民币、第三代社保卡、身份证等应用场景同样呼唤着这种具有信创安全底座的国资云平台能得到广泛使用,保证其数据安全将成为其建设国资云的首要条件。
自下而上从云计算产业链的四个环节分析:基础产品与技术供应商、IDC、云运营商与应用软件四个层次可以看到未来国资云将给产业链带来的改变与机遇:
1、基础产品与技术供应商:一方面以全国产服务器为代表的信创产品有望借助国资云建设的机遇加速上量。国资云作为国企信创推进基地,浙江国资云平台建设已经采用完全国产化的信创服务器作为底层硬件设施,而第三方公有云迁移至国资云的大趋势,相当于削减了传统X86服务器的公有云负载并将其转移到力推信创服务器所支撑的行业专属云上,这对于云基数设施中信创产品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规模化落地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国资企业普遍缺乏先进的云底层技术与经验,过去第三方公有云企业或转向在国资云中扮演技术服务供应商的角色,四川国资云项目采用的是阿里云计算技术方案,阿里云也为杭州国资云提供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飞天云”底座,而深信服这类云基础技术架构服务商也面临巨大机遇。
2、IDC:从目前已经公开的各地国资云来看,主要建设与运营方基本均是地方国资企业,地方国资IDC有望最大程度受益区域性国资云的建设与托管运营需求。此次天津《实施》明确提出,不满足等保二级要求的机房的信息系统将迁移至国资云机房,同时各目标企业原则上不再新建、升级或扩容数据中心(机房),因此,国资云所在的IDC将得到相当规模的扩张机遇。
3、国资云将推动本地部署的政务专属云市场加速增长,同时具备迁移、一体化管理与运营能力和资制的国资企业将面临巨大机遇。根据IDC的报告,2020年,政务云市场总规模达到270亿元人民币,+24% yoy。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为81.4亿人民币,+61.59% yoy,专属云市场规模达189.2亿人民币,+12.75% yoy,而国资云的建设将显著加速本地化部署的政务专属云市场发展。此外工作负载跨云迁移是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技术工程,需要优秀的人才、丰富的项目经验方能实现顺滑的迁移。同时具备国资云的迁移、一体化管理与运营的能力和资制的国资企业将面临巨大机遇。这类企业需要同时具备:
A、基础信创产品的集成资质与适配能力,甚至能够自主提供部分信创产品;
B、具备多个地区政务专属云的迁移、建设、管理运营的能力与资质;
C、出于国有数据资产安全的极高要求,最好是具备全国性市场龙头地位的央企“国家队”。
4、上层应用软件厂商国产替代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底层的信创化要求上层的应用软件完成适配。目前,大部分的应用软件厂商已经完成了国产化的适配。随着工作负载的快速转移,应用软件顺势国产化也有望加速。以国产ERP企业用友网络为例,其2019年底即与天津国资云的大股东津投资本战略合作,2021年与国资云进行合作对接,目前已在国资云部署税务云、电子发票、统一入口系统、银企联云。
尽管天津“国资云”方案引起不小争议,但各地国资云模式的铺开毫无疑问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大中型国企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国内“信创+数字化+数字新基建”,也已出现了许多耳目一新的变化,我们将一如既往持续追踪,见证“信创产业”的沧海桑田。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