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一生总结:历史上的多尔衮和孝庄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他自己为什么不篡位呢
发布于 2021-09-05 01:28
多尔衮的爱恨情仇:多尔衮如何成大清的真正领袖
但是,好景不长。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去世, 临终前曾召见爱妻乌拉氏阿巴亥,似乎要授以遗命。但众贝勒早就担心多尔衮三兄弟力量迅速壮大,便在拥戴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九个时辰,迫令阿巴亥自尽殉夫,声称是太祖的“遗命”。这时候,多尔衮兄弟的处境最为艰难,他们既失去了政治依靠,又面临着兄弟们对其所领旗分的攘夺,谁知道今后又会有什么灾祸降临?
顺治四年(1647年)以后,如果奏书中将“皇叔父摄政王”还称作“九王爷”,或是不用全称而丢字漏字的话,都会受到革职处分。而且“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多尔衮再不用向顺治帝行礼了。
而今,努尔哈赤死了,大金大汗之位,成了努尔哈赤儿子们争夺的对象。其中汗位的主要竞争者:大贝勒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当然大妃阿巴亥(代表15岁儿子多尔衮)也参与了汗位争夺。
多尔衮的一生总结
十月初十,顺治帝在皇极门(顺治二年改称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开始了以为都城的长达260多年的治。十月,当顺治帝于太和门(时称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的同时,即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从此,在待遇上,多尔衮开始凌驾于诸王之上。
此后多尔衮更是被皇太极重用,攻打大明开展松锦之战,打下锦州,使得明朝在山海关之外除了宁远已经没有任何城池土地了。如果照此下去,多尔衮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开国将领,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功成身退青史留名。但是这两样多尔衮都没成功,他走了另一条路,使得清朝从一个地方政权变成了全国政权,自己也成为权势熏天的权臣,在经历一百多年骂名后才得以被承认。
代善病逝,多尔衮也走上了末路。
多尔衮是个好色之徒,他一共娶了多少个王妃妻妾,没有史籍能够说得清楚。他的原配福晋博尔济锦氏刚刚去世,很快就强占侄儿豪格之妻为妾,后来屡在朝鲜境内选美,又在八旗区域搜娇,至于汉家小娘更是任他随意糟蹋。他不放过寡居深宫的皇嫂孝庄太后,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从顺治皇帝对四位辅政大臣的安排来看,最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先进性”:
很明显,在“辅政四大臣”之间形成争之势的时候,孝庄太后并未进行有效的压制和平衡,甚至还在苏克萨哈找到鳌拜攻击的时候,给予了暧昧态度,间接导致了鳌拜独掌朝政大权、权倾朝野的负面结果。
不仅仅是多尔衮,包括礼亲王代善家族的瓦克达、满大海以及其他王公宗室,也皆遭到了多尔衮的打压。不仅如此,多尔衮多度提拔两白旗的将领和,也让朝堂上的其他大臣颇有微词。
多尔衮的一生总结
细细翻检史料,皇太极主政十七年间,几乎所有王公贝勒都受到过严厉处罚。皇太极最有出息的儿子豪格曾经三次受到过降级、罚款的处分,而多尔衮只受到过一次。
在这种实力分布中,双方可能都感受到了形格势,都产生了投鼠忌器的心理。多尔衮若欲令智昏,强行继位,势必遭到激烈反弹。其后果无法预料。很有可能像我国历史上那些迅猛崛起的游牧渔猎部族国家一样,经过反复自相残杀之后,飞快地烟消云散在那广阔无边的山野大漠之中。
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中华古代名将录之一代枭雄---多尔衮
成功的处理民族关系中华古代名将录之一代枭雄---多尔衮
清军占领之后,多尔衮严抢掠,停止剃发,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然后迎请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稳定了占领区内的形势。顺治元年(1644年)六月,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议决定,迁都。清廷迁都既是出于一中原、雄霸九州的目光,也是基于退可出关外的战略考虑。清廷以多尔衮为首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须迁都,只有占据这个关口才能进而一全国,“以建万年不拔之业”。八月二十日,清朝开始迁都。九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到达,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命礼部为多尔衮建碑纪绩,加赐多尔衮册宝、上饰十三颗东珠的黑狐冠一顶、黑狐裘一袭,金银、马驼等。十月初十,顺治帝在皇极门(顺治二年改称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开始了以为都城的长达260多年的治。十月,当顺治帝于太和门(时称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的同时,即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从此,在待遇上,多尔衮开始凌驾于诸王之上。
多尔衮的爱恨情仇:多尔衮如何成大清的真正领袖
多尔衮的一生总结
接着,当权者又接连处罚了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等。多尔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多尔衮死后两个月,突然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完全是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但是,多尔衮对于清皇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不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盖的。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分别上疏,称颂多尔衮的功勋,几乎句句在理,但被济尔哈朗骂了个狗血喷头,流放宁古塔充军 。
由于清军攻占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全国一指日可待,主政的多尔衮的威望达到了顶点,和他一起辅政的济尔哈朗已经被排挤出权力圈,争夺皇位的豪格也被他派往外地征战,最后在回师后抓了起来,革去王爵不明不白的死去了。
接着,当权者又接连处罚了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等。多尔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多尔衮死后两个月,突然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完全是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但是,多尔衮对于清王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不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盖的。
真正把皇太极送上汗位的其实是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拥立谁都不能拥立多尔衮。如果没有多尔衮的妈妈和代善传了那段不明不白的“绯闻”,代善早已经是大汗了。对多尔衮,那是一个恨啊。第二,皇太极虽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权势最弱,以后还可以徐徐图之。于是父子三人合力助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聪二年(1628)三月,皇太极废黜了恃勇傲物的阿济格之旗主,以多尔衮继任固山贝勒。这时候,多尔衮刚满十五岁。少年多尔衮在夹缝中求生存,开始显示出他善于韬晦的过人聪明。他一方面紧跟皇太极,博取他的欢心和信任,而绝不显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则在战场上显示出超人的勇气和才智,不断建树新的战功。天聪二年(1628)二月,他初次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立下战功,皇太极赐予“墨尔根岱青”的称号,赞他既勇且智。半个月后,他就继任了固山贝勒。
多尔衮和鳌拜,谁才是皇权的的真正威胁者?从这方面,一看便知
成宗义皇帝:多尔衮身后殊荣的顶点,却也是顺治最后的耻辱与屈服
王府没了,东西也都没了按理说也就没得卖了。但是中铨不一般,他发现他的同宗豫王府在卖祖上的棺材,一下子受到启发,自己是坐在金山上要饭啊。
入关弊政多尔衮有“六大弊政”,剃发、易服、圈地、占房(侵占房舍)、投充(抢掠汉人为奴隶)、逋逃(逃人法)。(1)剃发易服清入关之初,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清廷明令清军所到之处,限全体汉族人十日之内尽废明朝衣冠,依从满族剃发垂辫、着马蹄箭袖的服饰习俗,违抗者处死,引起全国各地民众的强烈反抗,很多人为此献出生命。
另外两个人也对这一结果感到不满,开始出来活动,试图推翻既成事实。这两个人一个是代善的儿子硕托,一个是萨哈廉的儿子即代善的孙子阿达礼。他们二人在诸王公贝勒已经对天盟誓,但小皇帝福临还没有举行仪式登基之时,动员大家推翻成议,拥戴多尔衮。结果,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是代善出面,告发自己的一子一孙违反誓约,最后,二人被毫不容情地处死。
多尔衮三次都没当上皇帝多尔衮,原本是有三次机会做皇帝的,甚至到了后期想做皇帝只是他一句话的事儿,可一生偏偏三次都与至高无上的皇位,擦肩而过。
清朝成宗义皇帝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传奇人生
多尔衮是想当皇帝的,暂时没当皇帝只是策略而已,这对小皇帝是个寝食不安的威协。顺治五年十一月,他凭借自己的权力,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用皇帝的口气批文降旨。当时人写的《汤若望传》说:“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装。”顺治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纵追封自己的生母、努尔哈赤的大妃纳喇氏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现。顺治十二年,福临对诸王大臣回忆当时的事说:“那时墨尔根王摄政,朕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报告。”多尔衮一旦机会得手,亲自登上皇帝宝座,没有任何理由排除这种可能。
天命五年(1620年),德因泽向努尔哈赤告发了关于大妃阿巴亥的三个不检点的行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