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21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模拟题精选
发布于 2021-09-05 06:13
1. 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是以( )三大政策为主旨的。
A. 联美、联共、扶助农工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 民族、民权、民生
D. 民族、民主、民生
【答案】B。解析: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先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主旨的新三民主义。故本题选B。
2.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主要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使经济危机的破坏力增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由于世界市场的作用,得以从美国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故本题判断正确。
3.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制度是( ),它是由氏族社会的管理形式演变而来的,在某些形式上带有原始制度的痕迹。
A. 奴隶制
B. 禅让制
C. 私有制
D. 分封制
【答案】A。解析:奴隶制是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制度,由氏族社会的管理形式演变而来。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劳力活动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故本题选A。
4. (单选题)“令堂”一词是用来对( )的尊称。
A. 对方父亲
B. 对方母亲
C. 说话人父亲
D. 说话人母亲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关于古代称谓的知识点。古人对别人称自己长辈时,一般先冠以“家”字,称父亲为家父或家严,母亲为家母或家慈。称呼别人的家人则冠以“令”字。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A项错误,对于对方父亲的尊称会使用“令尊”或者“令严”。
B项正确,“令堂”是对于对方母亲的尊称,也可使用“令慈”。
C项错误,一般对自己的父亲,会使用“家父”或者“家严”。
D项错误,一般对自己的母亲,会使用“家母”或者“家慈”。
故正确答案为B。
5. (单选题)甲对乙作出承诺,只要乙把邻居家的羊偷来,就付给乙200元酬金。该行为是( )。
A.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B.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C.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D. 过失犯罪行为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A项错误,《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甲教唆乙盗窃,属于违法行为,按照该行为的性质,不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B项正确,《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甲教唆乙盗窃的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故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C项错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且已生效,因为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其他法定原因,行为人有撤销权的民事行为。有撤销权人如行使撤销权、则经撤销其效力溯及民事行为成立时无效;如果撤销权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行使撤销权,该民事行为原来的效力不变,民事行为效力继续。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甲教唆乙盗窃的行为由于违法而无效,且并没有可撤销的法定情形,故不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D项错误,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甲教唆乙盗窃属于故意行为,而不是过失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B。
6. (单选题)在山东的历史文化名人中,2500年前与学生们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试验,对光的直线传播第一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______。
A. 曾子
B. 墨子
C. 鲁班
D. 甘德
【答案】B【解析】墨子在当时就已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了精辟的见解。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相对的墙上就会出现一个倒立的人影。为什么会这样呢?《墨经》中写道:“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光线像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人体下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射过小孔,成影在上边;人体上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穿过小孔,成影在下边,就成了倒立的影。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故正确答案为B。
7. (单选题)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是( )。
A.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答案】D【解析】当今时代,人类社会进入一个科技创新的重要时期,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
故正确答案为D。
8. (单选题)为提高政府规章制定的公众参与度,进一步增强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XX市政府法制办拟《XX气象灾害防御办法(草案)》公开举行立法听证会,就草案中公众较为关心、实践中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听证。听证会安排听证代表14人,包括:市民代表4名,相关行业协会代表2名,企业代表2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代表2名,民警代表1名,市人大代表1名,市政协委员1名,市律协代表1名。从公民的角度看,参加XX听证会( )。
A. 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B. 可以改进立法机关的工作
C. 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D. 是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形式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管理常识,主要考查听证程序的意义。
听证程序是指国家机关作出决定之前,给利害关系人提供发表意见提出证据的机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其实质是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广义上的听证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听证三种形式。
A项:错误,题干中,XX市政府法制办举办立法听证会,是在立法过程中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重点强调听取各方意见,不是监督立法程序,故不符合题意。
B项:错误,改进立法机关的工作夸大了听证程序的作用。
C项:正确,XX市政府举行立法听证会,目的在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有助于《办法(草案)》制定更加民主、科学。听证程序使得公民有途径参与立法过程中,是公众参与行政机关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
D项:错误,我国的民主实践形式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举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特别行政区域制度,其中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形式是基层民主制度。
故正确答案为C。
【重要提醒】相关资料,一次购买,后续更新,免费使用,不需要额外付费。
【1】公基题库(模块+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2】公基模拟试题(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3】最新时政(预测题+热点)售价:19.8元
【4】行测题库(模块+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5】行测模拟试题(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6】最新申论范文(热点)售价:19.8元
【7】公文写作题库(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8】综合应用主观题(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9】三支一扶、公安、社工题库分别售价:19.8元
【10】面试模拟题库(题目+解答)售价:19.8元
【优惠】VIP包括全部资料,仅需88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