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运营”成为造假的遮羞布,互联网行业还会性感吗?

发布于 2023-10-15 01:54

造假最可怕的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如果不抵制造假、随波逐流,那么投机取巧的会更多,而真正干实事却得到应有的成果,最终侵蚀的互联网行业生存的环境。

侯耀文的女徒弟金安娜在微博晒师傅逛街买的限量香奈儿,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指出这其实是广州白云皮具城的A货,工商局很快把相关的档口取缔了,“坑爹”狗血剧折射出山寨的无孔不入。

《消费者报道》曾汇总历年被曝光的产品造假新闻,发现了一条雷人的规律:GDP越高的省份,造假售假现象越突出——实体经济如此,互联网就是净土吗?

易趣、亚马逊一直搞不懂中国电商的“运营”为啥这么厉害,一个早早的退出,一个没啥存在感。直到2016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网购刷单,这层窗户纸才算最终捅破:没有货的店铺可以刷成蓝钻店、空包可以邮递、好评当然也是杠杠的,全靠“刷单鼻祖”赏饭吃。

猛药去沉珂,“灭绝师太”(郑俊芳)带领阿里打假特战队这几年南征北战、成绩斐然,先是把盘踞在杭州的刷单、炒信网站一家家起诉,还要从源头上打产品产业链,以防止流入友商及朋友圈,内力相当强大!

但你要觉得造假、售假将在江湖消失,那就过于乐观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假文化早已成为互联网行业运营“套路”的一部分。

“刷客帝国”中的职业刷手、“羊毛党”和羊头们

各个线上电商及O2O交易平台的底层,是一个个组织严密、分工精细的刷单微信群、QQ群、旺旺群;有的洗白上岸,打着“网络营销”、“推广”的幌子。

信息差逐渐被公开,业务的黄昏也到来了,很多已经转型成为职业“羊毛党”。

热线大多流向非线性增长、快速实现规模效益的TMT领域,在资本寒冬前,大量的O2O项目学习滴滴、美团的打法,给用户做补贴来抢占“市场份额”——这其中的用户补贴大多数流入到羊毛党的口袋。

消费升级的人看不上羊毛党的蝇头小利,可他们积少成多,过得比白领过得舒服的大有人在。

今年上半年刮来了“共享单车”风口,充返、免费骑、红包车、宝箱车活动越大越烈,羊毛党通过批量购置“卡商”平台的黑卡手机号,无须买手机也能接受短信验证码,并通过手机虚拟定位器修改单车移动地址从而制造单车被骑行的成交行为,群控数百个ID同时抢红包。

在电商及O2O平台上的刷单,主要是为店铺主获取更高的等级,从而让店铺和商家显得更有“人气”,在从某程度上还是受益者;而羊毛党在互金行业被定性为“欺诈”行为,成为“风控”严防的对象。

有的项目本身对于“造假”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变成亲自参与。

一些P2P平台的运营负责人为了完成业绩指标,联络“羊头”哪天有活动,欢迎来薅。

一些羊毛党甚至当起了“投资人”,只要平台有返利活动就能迅速集结,薅干之后继续转战其他平台。

身经百战的羊毛党的技术也不断迭代,能够躲避平台的审核而牟利。

每年的618、双11、双12都有羊毛党刷单的痕迹,他们本身也是炒作消费气氛的最强推手;

这次圣诞节10亿红包活动,笔者微信里收到各种复制文字打开支付宝抢红包群发消息,后被官方证明是羊毛党群发——羊毛党乐意充当平台“夜壶”,见不得光,但是私下里好处多。

人气、业绩、融资造假成为互联网运营的“阴暗面”

究竟什么是“运营”?很多专家写出厚厚的一本本书解释这个问题,市面上也有很多知识付费群或学院教大家怎么做粉丝运营、社群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等等,运营已成为当下的一门显学。

讲去讲来,“运营”无非是怎么带来更多用户和粉丝,如何拉新、留存,从而给平台带来活跃度、转化率。

商场如战场,互联网竞争非常残酷和血腥。谁都希望我自家更强势,段位更高,定位想办法定成“第一”;落实到运营头上,有很多东西尤其是产品人气、市场业绩、内容创意等层面需要时间熬。

为了应付KPI,挖空心思没有用户反馈,自能动小心思了。

比如新媒体运营微博花点钱买“僵尸粉”、发条微博买500个赞等。

直播把这种“自造风口”演绎到了极致。

传说某游戏直播平台直播间竟出现13亿用户,看似十几万人气可能只有主播一个人自嗨,其他全部机器人账户。

直播平台与网红经纪公司之间也把“白手套”玩的很6,前者需要的是流水,后者需要的是“造星”引诱土豪打赏;在某宝上,搜索直播刷粉、上热门也是明码标价。

刷量掺水绝不只是直播,高大上的网络热播剧同样不甘人后。

一些视频网站播放量动辄是十亿、百亿,实际上是把预告、特辑、花絮等包含进去了,甚至一个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的暂停、卡顿、缓冲等都被被重复计算成播放次数——反正连好多上院线的大片票房都注了水,平台买版权给用户看“虚高”一点大家面子上都好过,认真你就输了!

这两年二手车平台融了不少钱,尤其是年底二手车广告打的很凶,在二手车交易平台“三国杀”之中,以原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创办的瓜子二手车烧钱打广告最有经验: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成交量遥遥领先”洗脑广告如雷耳。在运营业绩数据上也是蛮拼的:其新闻通稿之中称“在C2C电商细分领域,瓜子二手车APP覆盖率是其他同模式企业的12倍以上,领先优势加大”。

实际上TalkingData调查的数据显示:

瓜子二手车渗透率是0.98%领先于人人车0.08%覆盖率。

暂且不论所谓“独立第三方数据”的客观性,摩拜和ofo今年都能够找到证明自己市场地位的数据报告,但领先对手12倍的解读绝对前无古人。

瓜子二手车日活用户去年3月传出拥有8000万MAU(月活用户)。事实上,我国二手车交易量2015年仅704.74万辆,2016年全国二手车交易过户量1068万台。

令人讽刺的是:“遥遥领先”由于违反广告法已被勒令下架;数据支撑也被“背书机构”啪啪打脸——有意省略前缀,也是成精了。

除了找到“数据”自证行业地位以外,最常见的就是开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军备竞赛,以在战略上威慑对手。

XXX在出道时就以一篇《融资打假:14大上市公司虚假融资,最多注水5.39亿美元》一炮而红,文章根据上市信息披露揭露京东、陌陌等众多上市公司实际融资金额与通稿对外公布的情况不符。

据圈内人表示,融资注水在创投圈内已经是见怪不怪的惯例,“不会说谎的”、为项目背书难保其所报道创业项目融资的真实性,除非是这些项目启动上市或投资人站出来拆自己的台——究竟到账了多少或许只有创始人自己心里清楚!

造假之风的“病灶”和“药丸”在哪里?

不难看出互联网行业造假风气已经深入骨髓,其原因是结构化的:

无利不起早,从贪图便宜到规模化运营,汇入到羊毛党、水军、刷客的人络绎不绝;职业经理人为了造声势、冲业绩,营造出“虚假繁荣”,搞营销的总要造出点影响;企业为了迫于同行竞争压力,需要用数据报告、巨额融资来强调自身市场领导地位。

现在各行各业造假已蔚然成风,楼市、股市套路更深,互联网本应该是“平等、自由”的载体也被变成“特色化”:程序员也是打工的,利用技术为造假打掩护,成本极低,效率极高。

实际上,造假产业链是一场“共谋”:老板给员工下达业务指标,你不造假其他同事贼的狠轻松搞掂,那只能你下去别人上。

刷量骗老板开心,以为你们家领导心里没逼点数吗?那是为了让投资人看到了觉得公司蒸蒸日上!

这年头,投资人主动为项目站台发声比公关总监还积极,还不是为了把击鼓传花的戏给演下去!

所以,造假这档子事,不让什么都干、打杂的运营背锅,谁背?

造假背后说到底是为了利益,但主要是私利,放在整个行业维度来看来的更是灾难性的恶果。

比如互金网站的注册的放贷用户是根本差不到“黑卡”,让中介忽悠的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加入,大面积泛滥会酿成次贷危机;一些电商及O2O交易平台本身是为了更加公平、改变线下交易不透明缺陷。

建立在数据造假成瘾基础之上的诚信体系,究竟有多可信?

互联网公司所到底最重要的是用户数据,造假最终带来的是一堆没用的虚假用户数据。

你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自愿醒,如果创始人重视用户的质量而非数量;如果投资人看创业项目真实数据,并将造假项目拉入不诚信黑名单;没有工商法规的完善、媒体及研究机构的监督、行业自律,想要让造假者无所作为是不可能的事。

#专栏作家#

李星,公众号:靠谱的阿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靠谱汇创始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