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慈善论坛聚焦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于 2021-09-05 19:26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动态资讯
(2021上海慈善论坛-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分会场)
今天(9月5日)是第六个“中华慈善日”,2021年上海慈善论坛如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财富传承与慈善公益”,专家、学者与公益界人士通过线上分享和线下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和交流慈善组织如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慈善公益的传承、第三次分配等内容。论坛现场还发布了《现代慈善前沿丛书——公益组织与公共救助》和《2021互联网慈善报告》。
(2021上海慈善论坛-上海研究院分会场)
2021上海慈善论坛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文汇报社主办;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承办。本次论坛线下的两个会场分别位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研究院。
(李培林在线上为论坛致辞)
(郑秉文在线上主持论坛开幕式并发布《现代慈善前沿丛书——公益组织与公共救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首席专家、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宣布论坛开幕。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致辞。
(钟燕群作论坛主旨报告)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钟燕群指出,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国社会力量近些年全方位参与到常态减灾、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工作,救灾的专业性、组织性得到较大提升。在重大公共应急事件的响应中,社会力量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也在凸显。同时,慈善组织在应急管理中具有特殊优势,并起着桥梁作用。慈善组织的优势在于能吸引、凝聚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成为连接慈善资源供应端和需求端的桥梁,形成全社会的爱心接力。2008年的汶川地震、2020年的抗疫行动,以及今年7月的河南防汛救灾,慈善组织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积极反应,迅速投入到抗震、抗疫、救灾活动中去,发挥了慈善组织的积极作用。钟燕群还介绍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应对重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具体实践和取得的成效。
钟燕群指出,为更有效地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各种自然灾害,慈善组织需从四个方面着手:坚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完善政社协作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协调和有机联系,形成环环相扣的行业生态;要未雨绸缪,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中长期规划。
(赵克斌主持论坛成果发布环节)
成果发布环节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首席专家、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发布《现代慈善前沿丛书——公益组织与公共救助》;腾讯区域发展部上海站副总裁尹婷发布了《2021互联网慈善报告》。
(尹婷发布《2021互联网慈善报告》)
(施德容、谢玲丽分别主持论坛主题发言环节)
在主题发言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教授王振耀以“第三次分配与慈善事业”为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院教授傅昌波以“明确功能定位,推动蓬勃发展”为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乐平以“近十年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挑战与应对策略”为题;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健以“互联网何以消解志愿失灵?—基于第三部门抗击疫情的行动分析”为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田丰以“共同富裕中志愿服务的作用和路径思考”为题;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治研究会理事魏艳以“突发公共事件中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为题;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会长陈建兴以“慈善组织参与应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回顾与建议”为题;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法人、副理事长肖功建以“新时代慈善事业与民间救援力量融合发展思考”为题,分别与线上线下的专家、学者、公益人士作了交流和分享。
(专家、学者、公益人士分别作主题发言)
论坛尾声,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学国对整个论坛进行了总结。2021上海慈善论坛圆满画上句号。
(文学国为论坛做总结)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冯国勤;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施德容;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谢玲丽;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周珊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克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财务总监陶清;文汇报副总编辑王勇;上海玉佛禅寺法师慧觉;上海研究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公益人士等共50余人参加了线下论坛。
微信服务号:scforg
了解更多慈善公益项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