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学记忆|记忆中的东坡往事:儋州和苏轼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发布于 2021-09-06 03:25
前言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疫情汹涌,人心温暖;万众共济,八方聚力:民众深居简出,捐款捐物;工人抢建医院,焚膏继晷;尤可敬者医护人员,奋战一线,治病救人,济世惠民,勇于担当,凛凛然有东坡遗风。我辈青年学子,风华正茂,正当学苏效苏,奋其智能,但因“一级响应”,只能奉规守矩,宅家读书,愧不能也无法赴疫区效绵薄之力;幸可驰骋翰墨,写下一组我们记忆中的东坡往事,或谓“心灵鸡汤”,或作“醒神良药”,为中华民族此一历史战“疫”鼓与呼。
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与海南大学苏学研究会联合推出系列文章“记忆中的东坡往事”。
到底是儋州成就了苏轼,
还是苏轼成就了儋州?
苏轼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虽曾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却也经历了三次大的贬谪,继被贬惠州后又被流放至海南儋州。已近垂暮之年的苏轼和儿子苏过一起,漂洋过海,抵达被称为“夷岛绝域”的海南。古代的海南不同于今天的旅游胜地,是最为边缘的流放地。当时的海南岛对被贬的官员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一切生存希望的泯灭。流放到这里,就仿佛去了鬼门关,十有八九难再回还。苏轼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开始了他三年的在琼岁月。尽管已经经历了黄州、惠州之贬,有了心境上的旷达和精神上的自在,但他依旧在赴琼之前做了“无复生还之望”的心理准备。苏轼于当年七月抵达儋州,后在诗中写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作者北望中原故土,但见茫茫大海,水天一线,一片茫然,不知亲人安在、此生安归?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孤悬海外的海南岛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上的边缘同时也意味着政治功能的丧失。
除了地理位置的偏僻,还有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陌生的人文风俗所带来的不适。《宋史》中对海南岛的地理人文有着相对具体的描写:“其地有黎母山。黎人居焉。旧说五岭之南,人杂夷獠,朱崖环海,豪富兼并,役属贫弱;妇人服缌绠,绩木皮为布,陶土为釜,器用瓠瓢;人饮石汁,又有椒酒,以安石榴花著瓮中即成酒”。海南气候潮湿,夏秋炎热,台风频繁,生产、生活方式较为原始,物资匮乏,文化贫瘠,医疗教育条件落后,这些都让得初来乍到的父子二人意外且迷茫,他们艰难地适应着当地的生活方式。苏轼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
同时,朝廷人为制造出来的困难使得苏轼在儋州的生活“雪上加霜”。朝廷贬苏轼至儋州之时,公文中附有三不禁令:“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公事”。苏轼初至海南,张中对他照顾有加,可惜好景不长,被政敌发现后,不仅苏氏父子被逐出官舍,张中也被牵连罢官。这一系列的压制和刁难将苏轼完全置于陌生无助的环境之中。
面对这般艰难困苦,苏轼却依旧没有放弃希望,反而借此机会成就了自身更高的精神境界并加深了生命主体性的认识,实现了平凡生命面对悲剧的精神超越。在这个过程中,苏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范式——以个人的担当、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精神,坦然面对艰难,与生活和解,建立审美化的人生。苏轼乐天知命,随遇而安,把儋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苏轼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开始了诗意化的生活。他尽己之力革除陋习,劝农劝学,造福当地百姓,帮百姓开凿井水、分享私家药方,宣扬读书教化,对海南的文化、医药、生产、农业、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化上,苏轼在大家集资建立的“载酒堂”会见好友、谈诗论道、明德讲学,将一个文化贫瘠之地变成了“书声琅琅,弦歌四起”之乡。《琼台记事录》中说:“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琼州姜唐佐师从苏轼,后来科举及第,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从苏轼起,海南的儒雅之风渐兴,进士举人接踵诞生。由于当时的儋州居民多为土著,农业不发达,基本处于刀耕火种的生产水平,人们的饮水也十分不便,多是取自池塘,卫生安全无法保障。苏轼带领大家勘察水利,掘土打井,解决了当地民众的饮水问题。苏轼不仅品墨、藏墨,而且自己制墨。他利用海南多松树,多烟煤的地理条件,采用加长烟囱、加宽灶膛的方法,使得“东坡法墨”成为“精品”。贬谪期间,苏轼作《谪居三适》,包括《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夜卧濯足》,以此为当地百姓提供养生之法。除此之外,苏轼还自创美食、自耕土地,在这边远的流放之地自得其乐。
与此同时,苏轼还留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据《海外集》统计:苏轼居琼期间写诗一百七十四首,散文一百二十九篇,赋五篇,颂十八篇,铭四篇,平均近两天写出一篇(首)。
儋州独特的生存体验和实践经历,使得苏轼的生命价值达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最高境界。六十二岁的苏轼,在经历过生活的多番磨砺之后依旧能够全力以赴地去实践生命的意义,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自身的精神境界,这境界当中就包含有面对困难,依旧向前的勇气和对生命最执著的信仰。苏轼在《留侯论》中有言:“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被贬儋州,虽多有无奈,却最终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超越苦难,实现了生命价值的圆满。要说,儋州和苏轼到底是谁成就了谁?没有儋州何来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苏轼,没有苏轼何来作为文化地标的海南儋州!
记忆中的东坡往事特辑
1.身行万里半天下
2.除夕夜苏轼悯囚犯杭州府子瞻再题诗
3.SXTV《传奇人物》——苏轼采访实录
4.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5.我和密州太守苏轼是这样挽救蝗灾饥荒中的弃儿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