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一意孤行,叫嚣要决战到底,毛泽东:先消灭一万韩国伪军
发布于 2021-09-06 06:49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70年前的今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发动第一次战役后的第二天,所以今天在这里,我们依旧来聊一聊朝鲜战争方面的话题,一为缅怀先烈,二为铭记这段历史。
1952年年底,朝鲜战争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使尽了浑身解数发动上甘岭战役失败之后,再也无力从正面战场对志愿军进行大规模进攻。上甘岭战役让美国人意识到,志愿军的物资装备已经不再像战争开始时那样不堪,堑壕战术和美国人打得有来有回,火炮输出量也大大增加,美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陆军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具备绝对优势了。
在当时,除了陆军之外,美国的海军仍具备大优势,空军具备小优势。因此,摆在美国人面前的有三条路:
第一:使用核弹;
第二:实施一次大规模后方登陆战;
第三:立即退让协商,谈判停战。
1953年初期形势图(金城地区当时还属韩国)
在当时,美国使用核武器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中国当时并没有核武器,即使美国只用原子弹来破坏志愿军的后勤运输线路,那也能够给前方的志愿军造成灭顶之灾,助力美国赢得战争。但是,使用原子弹的风险是可能会激怒苏联。苏联当时已经成功爆破了原子弹,如果苏联把原子弹提供给中国,或者苏联直接自己参战,那么就直接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直接因此而爆发。对于美国这种一向喜欢坐山观虎斗的国家而言,是绝对不会轻易让自己的本土存在卷入战争风险的。
所以,美国在【停战】这一选项之外,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在志愿军后方实施一次登陆作战,分割战场,利用好海军优势,打一个措手不及。
1953年年初,适逢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新官上任,他一上台就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认为(结束朝鲜战争的方法)如果不能从谈判桌上得到,那就在行动中争取。在这种情况下,联军总司令克拉克迅速组织了多国部队在黄海海域展开海陆空联合登陆作战军事演习,为日后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做好准备。
艾森豪威尔
然而,艾森豪威尔这一次所要面对的对手终究不是金日成,而是高瞻远瞩的毛泽东。毛泽东是什么人呀?早在朝鲜战争开始后不久,他就已经成功预测到美军会在仁川一带登陆。一个拥有如此战长远的略眼光的人,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会让“仁川登陆”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1953年春季,在美军举行的规模联合登陆演习的同时,在三八线北部,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登陆作战准备:
海岸炮、鱼雷艇、海上巡逻大队、地雷等及时部署到位。
在朝鲜东西海岸大量修建防御工事,挖掘坑道720余公里,使之与三八线附近的正面战场连成一片。
从国内再度增兵五个军,扩充海岸防线。
这三项措施准备完毕之后,为了进一步瓦解美韩方面的斗志,志愿军又迅速制定了夏季反击作战计划,一面让敌人无法从侧翼登陆作战,另一面在正面战场上向敌军发动凶猛的攻势,展示强大的火力,以彻底打消敌人的邪恶企图。
第一次夏季反击战发生在5月13,前后历时14天当中。在这次战斗中,志愿军在火炮方面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120门喀秋莎火箭炮火力全开,瞬间就压制住了美韩方面的火力,先后对联合国军的20个军事目标发动进攻29次,攻克19处,歼敌4100余人,自身伤亡1608人。
此次战役充分说明,美军的陆军对志愿军已经完全没有优势,甚至开始转向劣势了。
陆军打不动,海军又没有机会可以发挥,对手还在一天天变强,此时的美国真的是很无奈,除了谈判停战之外似乎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那些前期加盟的出兵的国家也纷纷表示不会再派兵进入朝鲜战场。
1953年5月25日,为了平息志愿军的进攻,美军决定和志愿军恢复谈判。因为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刚满三周年的这一特殊时间,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年,却仍旧看不出胜负,所以中美双方都有意在这次特殊的时间里彻底结束战争。因此,此次谈判,美国没有通知韩国总统李承晚。
为什么在韩国作战,停战谈判却不通知李承晚呢?原因很简单,李承晚是一个极端倔强的主战派,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誓死不与共产党谈判”,多次组织韩国群众进行大规模集会,高呼“打到北方去”的口号。美国人很清楚,有李承晚在会场内,停战谈判不可能顺利进行。
然而,在韩国举行的谈判怎么可能瞒得过韩国总统呢?中美撇开韩国私自谈判停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李承晚的耳中,李承晚当即暴怒:
“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件事情,是从我们国撤退中共军队,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没有和谈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能向艾森豪威尔总统保证我们的合作。”
随后,李承晚气势汹汹地撤回了韩方的谈判代表,并公开声明:不管此次的谈判结果如何,韩方都不会承认。同时,他还叫嚣着要扣押战俘,然后靠韩国自己的力量单独打下去,一直打到鸭绿江边。
很明显,此时的李承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和平的破坏者”,他丝毫没注意到交战双方的实力在战争中的微妙变化,还在为“统一”朝鲜心存幻想。
为了进一步给美韩施加压力,促成停战谈判,志愿军迅速制定了夏季反击第二次作战计划。这次战役的核心是:专打李承晚的韩国伪军,对于联合国军则规定在对方不打我们的情况下,我们也不主动进攻他们。
1953年5月27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二次夏季反击作战计划。此次战斗中朝军队先后攻占了南韩第5师全部主阵地和南韩第8师一个团的阵地,毙伤俘敌41000余人。
就在志愿军的愈战愈勇,韩国军屡战屡败,美联军又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美国再次主动提议,谈判在1953年6月8日恢复进行。这一次,美国下定了决心,停战谈判五项议程也终于顺利达成一致,以往存在争议的遣返战俘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953年6月17日晚上,就在停战已经成为定局,彭德怀都已经赶赴开城准备签字时,意外又发生了。李承晚得知停战协议达成后,非常愤怒,他决定孤注一掷。一方面,他四处鼓吹反对停战协议,称该协议如同对韩国宣判死刑。另一方面,他召回了在美国的韩国官员,并以释放的名义扣留了2.7万名中朝被俘人员,同时对外宣称,如果需要,韩国军队将单独战斗到“最后胜利”。
私自扣留战俘,就意味着美国无法履行停战第四项协议中关于遣返战俘的内容。很明显,李承晚这是要和大靠山美国决裂,在战争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然而,此时的美国经历了三年多的苦战,已经越来越虚弱,志愿军却越来越强,美国和联合国军明显不可能再继续和志愿军下去了,必须停战撤兵,这不是李承晚反对就可以改变的。作为美国的“盟友”,李承晚此举意味着“背盟”,美国方面表示:“我们应尽我们可能尽的力量追回一切战俘,这样就表示了我们的诚意,然后,我们应该坚持立即停战。”
李承晚私扣战俘的卑劣举动让众人期盼已久的和平曙光化为泡影,国际社会一度将他描述为一个“出卖和平事业的国际叛徒”,“不负责任的乖吝小人”。
为何能够顺利达成停战,履行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的承诺,挽回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信誉,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当即电告李承晚,指责他不应当违抗联合国军的指挥,要求他立即毫不含糊地接受停战协议。同时,美国国务卿罗伯特也火速飞往美国,同李承晚进行了14次会谈。但李承晚似乎有些冥顽不灵,油盐不进。
就在李承晚决定一意孤行,叫嚣着要带领韩国和中朝军队决战到底时,志愿军明白了停战的核心是李承晚,于是便决定再次对李承晚集团发动一轮猛烈进攻,以促成停战。
1953年6月20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
“根据目前情况,停战签字须推迟至月底似较有利,为加深敌人内部矛盾,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再消灭韩伪军:1万5千人。”
毛泽东原本也有这个想法,见到这封电报,立刻回复彭德怀:
“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才能作决定。再歼灭韩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在金城川一带发动了夏季反击战第三次战役,即抗美援朝最后一战:惊天泣鬼的金城战役。
这一次,志愿军为了瓦解李承晚集团的斗志,准备了三倍于敌军的兵力,以及远超出敌军的火炮数量。在战斗开始的前28分钟,志愿军1100门大炮火力全开,1900吨炮弹如骤雨一般倾泻到韩军阵地,顷刻间就摧毁了近三分之一的地面工事。随后,志愿军在25公里宽的战线上向敌军发起全面冲锋,仅用了3天时间,便将战线向南推进了25公里。
面对韩国军队的兵败如山,联合国军没有选择坐视不理,他们迅速派出了军队和飞机前往支援,妄图帮助韩军反扑,重新夺回阵地。在十余天的时间里,美韩联军反扑志愿军阵地一千多次,甚至李承晚都亲自跑到前线鼓舞士气,但英勇的志愿军仍旧击退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扑,保住了阵地。
在金城战役中,中朝联军共歼敌5.3万余人,还把韩国号称"国防军主力"的白虎团给端了,收复失地160多平方公里。而韩国军队不但伤亡惨重,而且还丢失了大片土地,至今也没能要回来。
到这个时候,李承晚才意识到越打越强的志愿军有多可怕,如果再竭力阻止停战,那韩国就真的可能要丢掉更多的土地了。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成功,于十二小时之后正式生效。
在签字后的12小时内,三八线附近的数百公里战线上,空前猛烈的枪炮声撼天动地。曳光弹、照明弹、信号弹将朝鲜半岛的天空照得通红……到了27日晚上22点,战线突然沉寂了下来。双方官兵从战壕中探出头来,然后一起欢呼。朝鲜战争终于结束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