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慢一点的孩子怎么成长

发布于 2021-09-07 11:08

梅拾樱
唤醒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让孩子拥有终身幸福的能力,是《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致力实现的,也是本公号的初衷。
222篇原创内容

上周,一个妈妈这样问我:

刚一读完,我就能感觉到这位妈妈因为对孩子未来的恐惧,暴躁得要炸了,再加上茫然无措,恨不得放弃孩子。同时我也能感觉到小女孩的严重不自信,战战兢兢地应付周围的一切,个人力量十分薄弱,自律性很差。

一看完这段话我当即给了这位妈妈简短的回复。可是回复后我又一直在想,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妈妈并不少见啊!就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那个丁丁,孩子小的时候、没上学的时候什么都好说,上学一旦跟不上趟,一家人马上不知所措了,把从老师那儿得到的负反馈,都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学校不被老师和同学认可,回到家受家长的气,这样下去,孩子从内到外越来越苍白孱弱,怎么好得了呢?!

那么,这些看起来慢一点的孩子,家长怎么做才更有利于他成长?

首先,你要正视自己的恐惧!是不是一个接受东西慢一点的孩子以后还一直慢?是不是慢一点一定就是笨蛋?是不是慢一点将来就没有活路?就算孩子天生笨一点,你怎么办?

我建议你好好想想这几个问题。如果你想不通,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负责任地告诉你,有的孩子小时候慢,大一点就不慢了,是慢慢不慢的;有的孩子小时候慢,大一点还会慢,慢是他的特征和性格。也有的孩子确实不擅长知识性学习,学知识方面就是笨一点。

接受事物或知识慢一点,只要不是停滞的,就不是笨蛋。我们小区里有一个小孩的爸爸,是北京某211大学的老师,小孩的妈妈告诉我,这个爸爸的一家子都慢,慢性子,作业慢,学习慢,干活慢,走路慢,赶火车都会经常迟到,他们自己都无所谓,每个人,心理别提多健康了,都活得好着呢。

社会竞争激烈,慢是不是没活路?此刻我忽然想起来,我接受知识也有点慢,尤其是课堂知识,我一直觉得听老师讲课没有我自学效率高,因为我能控制自己学习的节奏。但我们学的慢的人知识学得扎实,学一遍顶人家快的学两遍。而且,我们学的慢点人还有一个优势,擅长深谋远虑,不计得失,性情坚韧,容易成事。你看,我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嘛!

其次,不计得失,把爱灌注进孩子心里。

千万不要觉得人当父母了就会变得伟大,那是少数人。多数人当了父母并不伟大,依然势力,依然庸俗,跟个市侩似的。你看多少父母看孩子聪明伶俐成绩好对孩子谄媚买好,把孩子作为炫耀的工具;多少父母看自己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成绩好就降罪孩子,认为孩子丢了自己的人,见人满脸羞愧;多少父母看孩子幼弱就肆意冲孩子发火,欺软怕硬。这样的父母遇上一个各方面落后一点的孩子,会有深爱吗?

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在孩子心灵弱小无助的时候,你能及时地提供支持和帮助。反应慢一点的孩子在学校容易受老师忽视,受同学歧视,笨一点的孩子容易在学校受欺负,自我意识强一点的孩子容易在同伴中受孤立,作为父母,能不能觉察到孩子心灵的孤苦和煎熬,能不能用真挚纯粹不掺任何功利的心去支持他,扶助他,在他被风狂吹的时候把他抱在怀里,不顾一切地保护他,把爱渗透在他心里,一切有爸爸妈妈作你的后盾,咱不怕。否则,就像那个丁丁一样,孩子身上那点弱小的可怜的能量都用来抵御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贬低和训斥,哪有精神去学习呢。

第三,竭尽所能帮助慢孩子提升成绩

先了解孩子是怎么学习的。要了解,你当然需要看书学习,最起码有同理心。

孩子的大脑跟我们成人还不一样,我们的头脑已经建立了四通八达的接受知识的网络,我们学习可以齐头并进,孩子大脑的神经网路还比较稀疏脆弱,一股脑地学习方式会让他们崩溃。

所以,让孩子提升成绩的办法一定要分步骤进行。

举个例子,譬如上文中妈妈叫孩子认识钟表。接受慢点的小孩,你不能一股脑地告诉他时针是哪个,怎么走, 接下来又告诉他分针如何,秒针如何,它们之间什么关系。这是不行的,你得先让他学会时针,完全掌握了,表扬,他问起分针,再告诉他分针的功能。

其实,像这种生活常识,应该在孩子过了三岁就一点一点地在生活中边实践边学习。我那会儿教钱小雅钱小能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我在卫生间洗着衣服,会有意识地问:小雅,给妈妈看看钟表几点了(孩子小的时候,把钟表放低一些,可以随时拿到手里),他们一开始一定说不知道,我就说,看最短针指到哪儿了,她说指到三了,我就说那是三点了,他们说指到三和四的正中间,我说那是三点半了,反正就是一步一步地告诉他们。

譬如,钱小雅幼儿园的时候对墙上的地理挂图有兴趣,我可一上来没有傻乎乎地告诉他这是河北,这是河南,这是上海,这是北京,先用她能听明白的话告诉她地图是怎么来的,然后告诉他姥姥家在哪里,奶奶家在哪里,从姥姥家到奶奶家要经过哪里,做火车,坐汽车,坐飞机都要多久,等感觉她把实际的和抽象对应上了,再慢慢展开说其他的。

这就是步骤。

凡是上学的孩子,没有不想自己成绩好的。

教孩子学东西,没那么复杂,就是态度和善,不动声色,一步一步诱导,孩子的认知慢慢就会有整体性的提升。

   
微信改版,想不错过文章更新的读者,建议您将“梅拾樱”设为星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