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七个一百”系列活动之百封烈士遗书NO.69 林修明

发布于 2021-09-07 19:23

  重温烈士遗书

    感受英雄风骨









百封烈士遗书的故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公共艺术学院整理了百封烈士遗书。这些烈士遗书,有的写于阴森的牢房里,有的落笔在行刑的刑场,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纸短情长。这些永不褪色的烈士遗书背后,是革命烈士刀光剑影的革命经历。让我们跟随英烈们这一封封直至心灵的遗书,去触摸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

今天,我们讲述烈士林修明的故事

英烈简介

林修明(1885-1911),出生于广东蕉岭,1911年参加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不幸中弹身亡,时年26岁,遗体葬黄花岗烈士陵园,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英雄故事

林修明是叶剑英元帅少年时的体育老师。"修到此生,碧血史中留姓氏;明而赴死,黄花岗上吊英雄"。这是林修明参加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殉难后,其老师林岳东写的挽联。林修明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祖籍广东省蕉岭县。7岁时回祖国读书,随林岳东苦读经史。19岁就读于上海公学。他见洋人横行霸道,耻笑华人为"东亚病夫",于是立志强身救国。1905年,他东渡日本考入体育学校,并加入同盟会。1906年,他受同盟会派遣回国,从事教育并进行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活动。少年叶剑英勇敢性格的形成,林修明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林修明是三堡学堂中第一个剪掉辫子的老师,叶剑英则是学堂中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林修明上体育课,列队操练时,队伍总是面向太阳。夏天面对火热的太阳,学生要求背阴站队,他坚决不答应,说:"我知道你们长大很想投笔从戎,而真正的军人是不怕阳光的,怕晒就没有资格当军人!"他还常常把体育课当成政治课,向学生讲了不少官逼民反的故事。
1911年春节,林修明在家中嘱咐有孕在身的妻子:"以后不管生男生女,命名小明,以示能承父志。"旋即,他取道丙村到广州。4月27日下午5时,林修明奉黄兴命令,带领从梅县松口中学挑选的30名队员,担任先锋队参加攻打总督衙门的战斗,在仓边街与清兵相遇,苦战一昼夜。他奋勇当先,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林修明牺牲的消息和烈士的遗物传到学堂时,叶剑英睹物思人,悲愤万分,胸中燃烧起复仇的怒火,不禁吟唱起"倚天万里须长剑,不灭豺狼誓不休"的诗句。

烈士遗书


一封封生死离别、催人泪下的遗书。烈士的遗书之所以让人动容,在于遗书中表现出来的浓烈的亲情和革命者的人性之美。他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濡以沫的爱人,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们凭借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先烈们用生命谱写人间大爱,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史料来源:百度百科 

   责编:吴向阳 
审核:杨威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