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是个什么样的人:1638年,多尔衮率八旗军入关,断送了明朝之前十几年的努力

发布于 2021-09-08 01:10

多尔衮是个什么样的人纷纷云云


会议在今日沈阳故宫的崇政殿举行,诸王大臣们列坐于大殿的东西两门房。会议一开始,两黄旗八大臣中的索尼与鳌拜便率先提出,应立皇子继位。多尔衮厉声叱责他们没有资格先说话,勒令他们退出会场。


公元1644年春,历史的天平开始向农民军倾斜。三月中,农民军便包围了城。多尔衮虽然试图与农民军协同作战,但并没有什么结果,直到明朝崇祯帝急诏宁远守将吴三桂回师勤王,才知道一块肥肉已落入他人之口。但县,历史的偶然性使吴三桂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他在山海关首先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由唐通接管了山海关,然后率兵朝见李自成。但他走到玉田时,得知自己的私人利益遭到损害,便“翻然复走山海关”,击走唐通,背叛了李自成。至此,历史的天平又开始向清方偏倒。


徐珂:睿亲王多尔衮以元勋懿戚,横被流言,乾隆朝,始特旨昭雪,复爵予谥。


但皇太极死后,只留下“孤儿寡母”。按照惯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位争夺却分成了两派势力:一派支持睿亲王多尔衮,理由是战功大威望高,又是皇太极的弟弟;而另一派,则支持肃亲王豪格,理由是皇太极长子,战功也很显著。多尔衮豪格叔侄皇位之争 都两手空且下场一样惨


多尔衮是个什么样的人

初建勋功


就在豪格和多尔衮就要开战的时候,已经无意争夺皇位但是手握两红旗的的代善站了出来,他要求双方坐下来谈判。


努尔哈赤对此是非常的愤怒,不仅勒令代善与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硕讬分家,原本执掌两红旗的代善,交出了镶红旗给岳托掌管。更为关键的是,无法处理妥当家事的代善,直接被努尔哈赤废黜了继位人的资格。


  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的贴身侍卫苏克萨哈向顺治皇帝递上一封检举信,揭发多尔衮生前曾与羽密谋,企图率两白旗移驻永平(今河北卢龙县),“阴谋篡夺”;又说他偷偷地制成了皇帝登基的龙袍服装,家中收藏着当皇帝用的珠宝。


今公议以济尔哈朗、多尔衰辅理国政,我等如有应得罪过,不自承受,及从公审断,又不折服者,天地谴之令短折而死。


不可否认,经过了多尔衮摄政的教训以后,顺治皇帝对于“托孤”方式的选择,还是比较理性和正确的!


不仅如此,济尔哈朗又联合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等人,联合向顺治皇帝上奏,控诉多尔衮的“十六大罪状”。


多尔衮是个什么样的人众说纷纭


历史上,在我国古代游牧渔猎部族中,许多分裂、仇杀与消亡都是在此种情形之下发生的。后来的事实发展表明,在几大政治势力的形格势之下,特别是在汉民族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多尔衮的做法可能是顾全大局、防止内乱发生的唯一有效途径。此时,坚定拥护皇子继位的两黄旗八大臣中,有六人又一次来到三官庙聚会,他们发誓要“六人如同一体,辅佐幼主”。(《清史稿》列传三十六,索尼。)福临继位后,他们中的几位迅速向多尔衮靠拢,不再理睬豪格,令豪格极度郁闷。此种情形再一次表明,此时的大清国,已经在精神层面上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深刻变化。


和我国境内其他游牧渔猎民族一样,女真人的财产主要由牲畜和猎获品构成,在天灾人祸的作用下,他们的财产极容易荡然无存。因此,其财富的积累过程十分缓慢,从而导致相对的贫穷。他们缺少形式多样的物质财富,缺少表现自己精神生活的艺术品、装饰品和宗教作品。他们崇尚力量,崇尚年轻,崇尚勇敢。重生轻死、贵少贱老是为风俗。显而易见,这些习俗全部与中原农业地区的文化是反着的。此外,他们坚定信奉萨满教,相信天地万物间充满鬼怪神灵,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去了另外一个神秘的所在继续生活。因此,杀人殉葬便成为一个古老的习俗,为族人所接受。他们死后的墓葬很简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和绝大多数人口中采用火葬,将生前用过的东西、衣物等一起烧掉就构成了他们的随葬品。沈阳努尔哈赤与皇太极陵墓中,埋葬的只是他们的骨灰和殉葬者,原因端在于此。


多尔衮是清初的一位重要人物。多尔衮率领他的民族驰入崭新世界,为多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在清初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圈地”“投充”、“选人法”“剃法令’等弊政,则反映了多尔衮的历史局限。


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率军攻明,多尔衮在汉儿庄、遵化、京渠门诸役中奋勇当先,斩获甚众,一年半后,他又参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坚城的功劳也有他一份。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再度攻明,多尔衮三兄弟入龙门口,在山西掳掠,结果“宣大地方,禾稼践伤无余,各处屋舍尽焚,取台堡、杀人民......俘获牲畜无数”。


刘为:多尔衮短暂的一生中,戎马战事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整个皇太极治17年期间,多尔衮主要经历是军作战,并逐渐成为皇太极的亲信,以此积累了军事实力和从政经验。


另外一个因素肯定也在两大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发挥着潜在的、重大的作用,皇太极生前自领的两黄旗将士和多尔衮三兄弟所属的两白旗之间,关系可能不太和睦,甚至很不和睦。因此,两黄旗的八位重臣特别不愿意看到多尔衮继位。史书记载说,两黄旗八大臣的中坚人物、精兵护军首领“图尔格等人与白旗诸王素有衅隙”,遂调动三个牛录的精兵,全副武装“保护”住了宫门,致使形势变得剑拔弩张。(《清世祖实录》卷三十八,顺治五年四月癸酉。)


多尔衮是个什么样的人

更有甚者,皇帝跟顺治的生母,皇太极的后妃孝庄还有着不可说的关系。这可是淫乱后宫的大罪名,还非常有可能是混淆皇室血脉!外界传言顺治是多尔衮的孩子,这对于成年掌政的顺治来说,真的是奇耻大辱。


皇太极大喜,对多尔衮的举动很高兴,于是再转过年的新年朝拜的时候,多尔衮排在了群臣之首,带领诸贝勒向皇太极参拜。四月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多尔衮以巨大的功劳受封为和硕睿亲王,其中的睿字就是由他之前的称号墨尔根戴青而来,这一年他才二十四岁。


清朝成宗义皇帝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传奇人生


富察氏被休弃之后,取代她作为大福晋的正是多尔衮之母阿巴亥。这样,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多尔衮及其兄弟阿济格、多铎地位上升便在情理之中了。此外,代善由于处处计较而失去乃父的欢心,又听信后妻的谗言而虐待已子硕讬,这就为觊觎其地位的人们带来了反对他的口实,造成了前面所说的其“太子”地位的被黜。这样,在努尔哈赤共治国政的制度下,多尔衮兄弟便第一次成为均衡力量的鼎足之一。


其实,极力反对多尔衮登基后金大汗并不是代善的本意,而是源自于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


  两黄旗大臣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等议立豪格,密谋良久,并找到济尔哈朗,谋求他的支持。而两白旗的阿济格和多铎也找到多尔衮,表示支持他即位,并告诉他不用害怕两黄旗大臣。双方活动频繁,气氛日益紧张,首先提出立豪格的图尔格下令其亲兵弓上弦、刀出鞘,护住家门,以防万一。


3、《清实录·清圣祖实录》有载:


就这样,乾隆皇帝为多尔衮成功“翻案”,并且下令为他修复坟茔,“追谥曰忠,补入玉牒”,恢复其“睿亲王”封号,由其后代袭承,还给予了配享太庙的殊荣,对于多尔衮功过是非的评价也就此盖棺定论。


吴三桂画像(网络图片)


西方传教士自明末以来就进入中国,但多尔衮并未以狭隘的民族偏见对待他们,这从他优待和信任汤若望的行动中可以明显看出。但对葡萄牙人入广东贸易的要求仍加以拒绝,这表现出多尔衮对少数为自己服务的外国人十分优宠,政策开明,而对有可能威胁清朝安全的较大规模双边交往则持保守态度。


在豪格看来,过去,仅仅因为多尔衮是叔父,所以领兵打仗时才会成为主帅,自己不得不屈居副手。如今,明明自己最有资格继承皇位,偏偏又被多尔衮搅了好事,不但皇位没有坐上,反而更要听从辅政王多尔衮的号令,就连那些曾经依附他的两黄旗大臣们,现在也纷纷倒向多尔衮。这口气令他实在难以下咽,因此,他不止一次说:“多尔衮不是一个有福之人,他有暗疾,活不了多久。”并且同样不止一次放出狠话说:“难道我就不能扭断这些家伙的脖子?”(《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元年四月戊午。)


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帝追尊为“清成宗”,列于太庙供奉,多尔衮就成了大清成宗皇帝。评价给一“成”字,足见其至成功勋。这是多尔衮第三次,擦肩而过。这个摄政王让皇帝觉得太没面子 太委屈埋下了祸根


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后,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若其回王府,则需送至府门。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即去朝贺多尔衮。上朝时,多尔衮于午门内从便下轿,而诸王需于午门外下轿等等。上述所有仪注都表明一点,即多尔衮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同时,由于明末争激烈,清初又大量引用旧人,因此明末争积弊在清初政局中反映出来,并与满洲贵族内部矛盾纠缠在一起。


  天聪二年(1628)三月,皇太极废黜了恃勇傲物的阿济格之旗主,以多尔衮继任固山贝勒。这时候,多尔衮刚满十五岁。少年多尔衮在夹缝中求生存,开始显示出他善于韬晦的过人聪明。他一方面紧跟皇太极,博取他的欢心和信任,而绝不显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则在战场上显示出超人的勇气和才智,不断建树新的战功。天聪二年(1628)二月,他初次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立下战功,皇太极赐予“墨尔根岱青”的称号,赞他既勇且智。半个月后,他就继任了固山贝勒。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