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 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好父母?
发布于 2021-09-12 09:21
当孩子遇到烦恼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让他愿意敞开心扉,放心倾诉?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发现,给予他精神的力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安慰、鼓励?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解读他的心理密码,关怀他内心的温度?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
2. 学习引领师——给孩子做好学习榜样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是监督师,不是纠错师,而是引领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行为层面,让孩子真正行动的方式永远是言传身教,当父母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不断成长,孩子自然能从中汲取充足的能量。
3. 人生指导师——给孩子人生方向指引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引,就无法认清生命的方向,更谈不上切实思考和行动。当孩子没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要做好方向引导,帮助孩子立志,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
4. 习惯监督师——给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在持之以恒的磨合中形成真正有价值又适合孩子的习惯,这一切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坚持监督,及时巩固。
5. 兴趣合伙人——应对特长培训
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而不以父母的认知决定,父母是孩子兴趣的合伙人,而不是决定者。因此,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孩子自我发掘的能力,并利用课余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把兴趣发展成人生梦想,当好孩子的梦想合伙人。
1. 调整心态。在涉及政策的诸多信息中,我们不必过于兴奋,更不必为孩子学习而焦虑,更不能把负面情绪传导到孩子身上。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调整心态,接纳政策的改变,改变思维,迎接挑战。
2. 有效陪伴。孩子居家时间更加宽裕,家长要安排调整好工作和其他事务,通过有效陪伴,真正提高孩子居家时间的质量。
3 .亲子共读。热爱阅读的孩子,一生都能拥有精神力量的滋养。我们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用父母的力量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4 .学习“五问”。不妨有意识地问孩子五个问题:你听清楚了吗?你理解了吗?你有没有自己的体会?这个问题如何学以致用?你进行反思总结了吗?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孩子深度思考,定能帮助孩子形成稳定理性的思维模式。
5. “小老师”上课。到家后,让孩子给父母当老师,把当天的课讲解给父母听,遇到自己讲不明白、家长听不懂的问题,可以要求孩子自己查阅资料,增进知识储备。
6. 多元评估。作为父母,要学会换个角度看分数,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未来的潜能,要用多元评估维度来衡量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优势和劣势,找准目标,提前把握制定大方向。
7 .户外活动。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使之心胸开阔,心情愉悦,从而培养孩子的情绪调控能力,使孩子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
8. 家务分工。把家务进行分工,让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参与家庭事务,不仅能锻炼其劳动能力,也能让孩子学会履行家庭义务,增强家庭责任感。
9. 坚持复盘。每天学习后,坚持问一问孩子:今天收获了什么,遗憾是什么,该如何改进。培养孩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不断自我教育。周末可以对学习进行阶段复盘,复习上周学过的内容,预习下周开启的内容,用复盘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10. 联络沟通。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家长要增强与老师的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及时作出调整,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提供及时帮助。
来源:人民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