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看中国丨文成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发布于 2021-09-13 04:24

从文成县城出发,沿着公路穿过山林,20分钟后可以到达一个叫百丈漈的镇子,在这个三面环山、海拔700米的山谷里,有一家叫做“寒舍迴塘”的山乡民宿,这间民宿的名字里,有一个特别的字,“迴”由“走”和“回”两部分组成,“走”意味着“离开”,而“回”意味着“归来”。

 寒舍迴塘。(文成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图) 

这个字里藏着民宿主人的经历。然而,如果你由此判断,主人一定是个看遍世间繁华的老人,可能会在见到黄靖时吓一跳。

几年前,这个“90后”小伙子和妻子从意大利回乡探亲,两人原打算把黄靖爷爷留下的已经荒废的老房子修整一下,然而,随着翻修工程推进,小两口改变了主意。

彼时,文成县和百丈漈镇也在日日建设中,眼看着家乡一天天变化,他们转而把老房修建成了民宿,而且越修越好,钱也越投越多。然而,他们家里人着急了,因为当地普遍觉得走出大山才有出息,此前,黄靖夫妇已经在意大利生活了7年,现在却要扎回小山村。“好多人都觉得我疯了。”黄靖说,可他知道自己很理智,“我当然很爱我的家乡,不过想要真正的田园生活,还得有安身立命的营生不是?经营民宿是生意,也要看当地环境的。”

实际上,像黄靖一样看上文成环境的大有人在。摆在“寒舍迴塘”餐桌上精美石雕摆件就出自另一对海归双胞胎之手。

胡慧溪、胡植柱兄弟也是“90后”,来自文成县的玉壶镇,二人儿时被父母带到欧洲,兄弟俩成年后却扭头回到了家乡,拜师学艺。文成曾是石雕之乡,出过好几位石雕大师,玉壶镇第一位华侨叫胡国恒,他还把石雕卖到了欧洲。

除了从海外回来的,当地的年轻人们也经常带来惊喜。比如,最近在中国互联网上走红的苏清吾。

法国︽人道报︾相关报道。

苏清吾

︵本人供图︶

起初她只是在网上看到故宫亭子的照片,“自认为”构造挺简单,想着试试看自己做一个。广告专业出身的她是一名自由摄影师,虽然对建筑是“零基础”,但并没妨碍她动手去尝试,“实在不会就学呗!”苏清吾不但心态轻松,动手能力还很强,通过上网翻论文、看视频,她一点一点学习着榫卯、斗拱、彩画的知识,然后在后院里试验,5个月后,一个精美的“故宫同款”亭子完成了。现在,苏爸爸喜欢带着来家拜访的客人去院子里参观,然后指着亭子说“这是我女儿自己亲手做的”。

在共青团文成县委书记张艳晴看来,苏清吾不仅喜爱传统建筑,对书法、绘画、岩彩、陶瓷、漆器、金缮等传统文化都有所涉猎。最难得的是,她不满足于自己学习,还利用短视频、新媒体很好地宣传了传统文化,是非常典型的新兴青年。

无论是从海外归来,还是在当地生长,随着青年一代走进社会生活,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理念和创意正渐渐改变着文成。

张艳晴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如今的青年人生活在发展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新时代。对他们来说,“新思维”是他们鲜明的特质,他们与传统前辈们在生活理念、就业理念、发展理念上是有不同的,但骨子里的文化和内涵是相同的,青年人擅用新技术、新知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带来乡村振兴新活力。

文成也没有让年轻人们失望,“寒舍迴塘”平日里就能保持七成左右的入住率;胡家兄弟也成立了自己的石雕文创用品工作室,当地官方在和青年一代打交道时也很开明。

文成县是浙江第二大侨乡,有约16.8万人旅居海外,当地政府很是欢迎他们回到家乡安居乐业。早在2013年起,文成便在海内外8个城市建了人才工作联络站,同时搭配海归园、文创园、农创园等20个人才振兴乡村项目。文成县侨联主席赵丽春介绍,当地在“双招双引”(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一种对外招商引资的策略)上没少做工作,侨联建项目库、开座谈会、成立服务组,都是为了给回乡创业的文成乡贤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张艳晴则透露,当地今年出台了首部《文成县青年发展规划》,面向文成籍华侨青年、在外求学青年、山区留守青少年、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四类青年群体,推出涉及就业创业、文化促进、社会融入、国际交流、权益维护等十项重点工程,并推出了一系列服务青年的载体和政策。

张艳晴认为,让年轻人在包容宽容的环境中尽快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既是成就年青一代人,同时也在成就文成。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回到或留在家乡文成。苏清吾可以轻松地说“我希望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真的造出了故宫亭,而黄靖则可以守在自己亲手打造的民宿里,说,“以前我们总是漂洋过海去寻梦,现在我在自己的家乡实现了理想。在这里有家人陪伴,有朋友,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欧时大参
《欧洲时报》带你用法国视角看欧洲。
7582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