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声音|褚子育:公共文化服务要瞄准“三个转变”

发布于 2021-09-14 06:18

近日,省委高规格召开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要求在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重大文化地标、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事关滋养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事关提升共同富裕成色,事关推动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需要文化工作者更加准确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的重要原则。

    公共文化设施

    正在成为浙江各地的地标性建筑

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的这些原则,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要瞄准“三个转变”。

1

从有到优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向更高水平转变

到2020年底,浙江省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现在,浙江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公共文化服务就要瞄准更高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等全国通用指标,坚持“窗口意识”、走在前列;“一级(含)以上文化站建成率”等个性化指标,结合浙江实际,勇于创新实践、先行示范。我们要通过建设一批重大文化地标、打造100个具有浙江辨识度文化“金名片”、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示范县”等工作,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2

从硬到软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向更高水平转变

比如,《实施意见》提出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率达到100%,旨在提升服务的可触性。我们要积极依托商业综合体等场地,谋划建设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施,广泛开展创意市集、街区展览、音乐角、嘉年华、“乡村村晚”等文化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再比如,《实施意见》提出“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错时开放、夜间开放”等要求,旨在顺应现代人生活节奏和不同群体需求。我们要不断追踪“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依靠群众反馈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3

从传统到创新

实现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更高水平转变

要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实现“浙江智慧文化云”迭代升级,建设“文E家”“浙里阅”“指尖上的导师”等多跨应用场景,建立完善多跨高效协同、工作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同时,创新公共文化投入方式,完善“政府保障+社会参与”双轮驱动模式,探索推行浙江文化保障卡制度,健全“文化下派员”运行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助、定向资助、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和各类社会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本文摘编自2021年9月14日《浙江日报》,作者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