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政策这么好,为啥一些农民还不满意?

发布于 2021-09-14 14:31

中国是农业大国,素有“国以农为本”之说,三农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农业稳则天下安,农村兴则基础牢。
从目前形势来看,农村在变,农村在大变!
中央连续16年将“三农”问题列为国家八大战略之首位,乡村振兴战略让新时代下的美丽乡村遍地开花,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改变农民贫困生活,惠农、助农促进农业生产,形势一片大好,为何很多农民还经常怨声载道?
1 三农政策这么好,为何有些人总是不满意?
不得不承认国家在三农问题上所下的功夫和付出的精力,但让每个农民都满意并不是一件好做的工作,他们为什么不满意,而且有时还怨声载道?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落实不到位

这是主要的原因,国家政策是好的,具体在农村落实情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

有些地区就存在基层干部敷衍了事,在三农工作上“打马虎眼”,形式主义横行,甚至有些人还将目光盯着了那些助农补贴上,也就是说“经是好的,让一些人给念歪了”,结果未能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国家政策的好处,造成一些人对政策上的误解!

2.宣传不到位,农民理解能力有限

大部分老农文化水平比较低,理解能力上并不是那么强,再加上基层干部的宣传不到位,让农民没有了解了此项政策的实际好处,反而对政策的实施产生反感,给政策的落实造成一定的阻力!

3.一些人目光短浅

一些村民只图看得见的实际利益,比如金钱,然而忽视了助农的真正含义!

国家在三农工作上的政策扶持不仅是财力方面,还有很多在精神或者技术等方面的扶持,然而一些目光短浅、只图利益的村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会到处闲说政策的不好!

4.投机倒把的现象严重

国家的政策是一级一级传达下来,各种补贴也是一层层下达到农民手中,其中一些不作为的干部就会从中投机倒把,甚至有些人在扶贫款项上打起主意!
农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大家又不是傻子,有些事我们是明明白白的,只不过也是无能为力罢了!所以,在农民心中对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反感!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第一条落实不到位!
就比如在农村厕所改造上国家投入了很多钱,然而你去农村看看,大多厕所改造的都是什么?钱都到哪了呢?
国家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上也是加大力度整治,像是最近出台的“领导留言板”就是典型,让农民可以通过平台留言直接吐露心声,让那些在三农工作上不作为的人扼杀在“摇篮里”!
虽说国家一直在整治,但如今三农工作的落实问题仍是不如意,让农民怨声载道,而老百姓的真正心声仍然被隐藏!
就比如一个村子的放水问题,面对县长村干部说五天放一次,老奶奶说一月放一次,谁说的对?
大家心里都清楚!再比如一些村子五保户如何回答上级慰问领导的问题,都是村干部事先教给他们的,甚至一些五保户家中贴的各种政策宣传报都是摆设,村民自己都不知道啥意思!
国家在不断加大三农扶持的力度,让越来越多在城市迷茫的人找到正确的方向,鼓励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让三农发展真正掌握在农民自己手中,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工作的进展仍然是困难重重,就比如邯郸大名县120亩麦田被强行铲平说明了什么?
可能很多基层干部都没有了解某些三农政策的真正意义,未能明白土地流转到底是干什么?
综上所述,三农政策是越来越好,但有些农民仍然是不满意,甚至怨声载道也不难理解是什么原因了!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