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边缘型人格障碍回顾与展望(一) ─ 心理社会处置新知| 周励志
发布于 2021-09-14 22:28
题记
心理学,说到底是一门教人好好过活的学问.
—— 周励志
在Stern(1938)正式提出边缘型人格这个名词之前,文献便偶出现对相关临床现象的描述。
若我们将1938视为对这类病人现代研究的纪元,经过八十多年来的丰富多元探讨,似乎我们可以一窥这个令人深感兴趣却又常扼腕长叹临床现象的全貌,包括诊断、分类、病因、处置、预后等等,都已经有诸多实证研究支持的发现。
最近许多对于DSM-5所定义的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自然研究(naturalistic studies)都证实,随着时间的经过BPD的病程显示无论在临床病征或个人功能上都可能有长足的改善,例如,自伤、自杀企图减少,共病症的缓解,或各种心理社会功能的评估结果的进步。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BPD盛行于各种临床设施之中,但却不容易被妥适处置。不同的国际治疗指引,包括美国精神医学会的(2010)、英国的NICE(2018)等等都强调心理社会处置的重要性。我们所熟知的原则如下:
「心理治疗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最主要的治疗模式,以症状为目标的药物治疗则扮演辅助作用。」
「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的心理治疗模式至少要注意到:危机处理、安全维护、治疗架构、疾病卫教、由治疗团队提供协调式治疗等成份。」
至今仍是稳固可靠的治疗方针。
即便如此,2020 Cochrane文献回顾对于BPD心理治疗方面的结论是:「总体而言,对于BPD症状严重度、自伤的减少、自杀相关后果、忧郁症状、和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心理治疗都比照常治疗(Treatment as usual)效果来得明显;然而,仅有在减少BPD症状严重度上达到临床显著程度。」
当然我们都知道,由于研究方法不同、病人选择条件不一、治疗师的治疗经验并不一致,综论性文献回顾的发现很难取代个别治疗的经验与结果。
1990年代以来,有不少种手册化的心理治疗模式被发展出来治疗BPD,而且也各自有越来越多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疗效。这些治疗模式大多提供的是高度专业化的处置,对BPD提出不同的概念化看法,对于复原机制则提出不尽相同的见解。
但是,Stone (2016)主张特定的心理治疗或对特定病人具有疗效,但是「大多数BPD病人需要的是,主要环绕核心症状所结构和组织的专家治疗(Bateman,2012)。」
Choi-Kain等人(2016)更主张,专业化的心理治疗具疗效是可预期的,但在非专业级中心基层医师(generalist)的低强度处置也显示同样有疗效。
当临床工作人员自觉无法提供那些专业化心理治疗模式,或可考虑从不同治疗模式中整合出个人所能熟能生巧的治疗策略出来。目标导向的介入,包括对病人来说有意义的心理卫生教育在内,都可以助长乐观期待和强化以复原为导向的治疗计划(Balaratnasingam和Janca,2020)。
Temes 和Zanarini (2019)指出,最近的临床工作大多聚焦量身打造或调整现有的治疗模式以照料特定BPD病人族群,例如,有特定共病症者(像,PTSD、反社会人格等)、较为年轻的病人族群等。
另有一些研究致力于研究协助BPD病人接受现有治疗模式之外的照料,包括一些新的辅助性或科技-辅助性介入方式;很多专业化治疗模式无论在时间或经济上都显得代价不斐,这些为特定目的而发展出来的新介入方式可预期将会是具有相当功用的,将在后文中再进一步介绍。
让心理学走近, 走进我们的生活;
用心理学, 为你, 为我, 为TA, 加一点温暖的力量!
往期相关:
对云端会谈的一些想法(十)| 周励志
对云端会谈的一些想法(九)| 周励志
对云端会谈的一些想法(八)| 周励志
对云端会谈的一些想法(七)| 周励志
对云端会谈的一些想法(六)| 周励志
对云端会谈的一些想法(五)| 周励志
对云端会谈的一些想法(四)| 周励志
对云端会谈的一些想法(三)| 周励志
对云端会谈的一些想法(二)| 周励志
对云端会谈的一些想法(一)| 周励志
谈话治疗中的非语言沟通(三)多层迷走神经理论与团体心理治疗<下>| 周励志
谈话治疗中的非语言沟通(三)多层迷走神经理论与团体心理治疗<中>| 周励志
谈话治疗中的非语言沟通(三)多层迷走神经理论与团体心理治疗<上>| 周励志
2021. 周励志网络团体体验小组第二期招募
谈话治疗中的非语言沟通(一)| 周励志
团体心理治疗的此刻与内隐沟通(下)| 周励志
团体心理治疗的此刻与内隐沟通(上)| 周励志
......
华昱心理
微信:huayu_xl2
— 慢慢相识,来日方长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