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是什么病?怎样预防?快来了解!
发布于 2021-09-14 22:46
合肥疾控 5天前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而炭疽杆菌在外环境中可以形成芽胞,芽胞对干燥、高热、紫外线和一些常用化学消毒剂等有较强的抵抗力,因而可长时间存活于土壤等外环境中。
通常,牛、马、羊等草食动物吃草时食入土壤中的芽胞而发病。我国的人间炭疽多发生在西部农牧地区,以农、牧民为主,常为从事养殖、屠宰牛羊牲畜,从事皮毛加工处理,贩卖相关制品的人群。但牲畜交易和流动的增加,高温和洪水等异常气候会影响动物及人间炭疽疫情。
接触患病和死亡动物及其制品(如动物的血液、排泄物、乳汁、病死畜的内脏和骨骼)时,炭疽杆菌便可通过皮肤上的微小伤口进入人体,引起皮肤炭疽。
吸入带有炭疽芽胞的粉尘或气溶胶可引起肺炭疽,最常在皮毛加工厂的工人中发生。
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类和乳制品可引起肠炭疽。
皮肤炭疽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其潜伏期相对较长,短至几小时,长至于2周左右,一般为1-5天。皮肤炭疽病变多见于手、上肢、颈和肩等裸露部位,初期局部皮肤水肿、斑疹或丘疹、水疱,继而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等中毒血症症状。
肺炭疽较少见。其潜伏期较短,一般在几小时内。初期表现为低烧,疲乏,全身不适,肌痛,咳嗽,通常持续48小时左右。继而出现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咯血等。可迅速出现昏迷和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肠炭疽极罕见,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临床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后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最重要的是不接触传染源。炭疽的传染源主要是病死动物。一旦发现牛、羊等动物生病或突然死亡,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并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
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有检疫和食品安全保障,烹饪时煮熟煮透可放心食用,一定不能食用病死牛、羊肉以及来源不明的肉制品。
从事屠宰和皮毛加工等职业人员应在操作时佩戴口罩和戴手套等相关防护,避免炭疽杆菌经皮肤或吸入引起感染。
若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就医,同时协助专业人员收回可疑的动物产品,以免引起传染源的扩散,造成更多的动物和人感染。
(图片源自网络)
稿件来源:应急办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