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学科补课被叫停了之后,学生的真实生活的确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也并没有因此实现教育部门的初衷和设想,甚至有很多学生纷纷发出抱怨,如此改革真是不如不改,自己的压力好像变得更大了。
为何双减政策由“减负”变成了“增压”?
周末休息日不允许补课,所以家长把补课都换在了周中
政策中明确规定,要把周末的时间全部还给学生,所以叫停了所有补课机构,哪怕是艺体培训班。这样一来,家长们肯定也是要随机应变的,毕竟学生的补课操作不能中断,因为只要是停止了补课,80%的学生成绩都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所以,家长就会把周末的补课活动全部变换到周中放学之后的时间,很多学生放了学,就要马不停蹄地奔波在补课班之间,你以为结束了补课班就可以回家休息了吗?还有学校作业,还有补课班作业,甚至还有家长布置的练习册。
就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中,怎么可能允许每一个学生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呢?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够,怎么可能保证身体正常发育呢?怪不得各个专家们都在抗议学生的压力过大,导致的身体素质变差。
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成为常态,反而影响学生们完成作业的宝贵时间
教育部已经明确,将在2022年底,全面积推广中小学生的课后延时服务,并且服务的内容要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不只是在课堂之内完成,可以到当地的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进行。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如此一来,虽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但也是代表着学生们放学的时间在无形中被加长了2H+,因为规定每天的延时服务时间至少是2小时,所以学生们的放学时间就变成了6~7点。如果今天的延时服务走出了课堂,那就是回到家之后才能开始做作业。
所以,对于那些不能快速完成作业的同学来说,作业压力就成为了主要问题。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了,如果学习习惯不好的话,很容易把原本一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变成2小时,虽然主要原因在学生本身,但课后延时服务才是导火索。
分析:
学生们和家长之所以无法割舍补课这项活动,还不是因为中考和高考的存在吗?其中高中生补课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小学生也很少有补习学校课程的,所以受到最大影响的不外乎就是初中生们,为了不被分流到职高,也算是奋力一搏了。
学科补课倒下后,三类培训班将“雄起”,教育部也变得爱莫能助
就在深度解读双减政策之后,家长们也发现了文件中的“漏洞”在哪里,同样,补课老师们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看到了商机,并且即便是教育部知道了这些补课形式的存在,也是爱莫能助。
第一类:线上培训形式,通过显示屏就变得合理起来
如果是线下的面授课,学科补课显然是违规的,但如果只是改变了授课方式,由线下变成了线上,不变换任何其他的条件就可以将不合理变成合理。只不过如此授课的方式会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即便是老师在另一端看见了学生开小差,也只能是说教而已。
所以,虽然这种方式有可行性,但是很多家长却是不愿意轻易尝试的,因为同样是支付了补课费,但学习效果却大打折扣了。要是家长能在旁边监督还好,如果不能,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还会不要尝试这种方式了。
第二类:艺体类培训班,或是其他兴趣爱好培训班
9大主科当中并不报考艺术科目和体育科目,但在接下来的中考当中,艺术和体育都将占据一定的重要位置,并且按照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在这两方面的教育是非常欠缺的,想要尽快弥补过来,不补课怎么能行?
第三类:家庭一对一上课方式,缺点就是费用高昂
一对一家教可以算是所有培训方式中,最高效的办法,因为一位补课教师专为一名学生服务,老师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学生身上,也方便老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指导。但因为价格昂贵一直被称为是有钱人的专属,一般家庭还是难以承受的。
笔者想说:
如果教育部门知道双减政策的提出让更多的学生苦不堪言的话,他们还会坚定如此吗?虽然在一项政策提出之后,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绝不能因为担心意外发生而止步不前。所以为了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我们还是要献出绵薄之力吧!
今日提问: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这三类补课方式中的哪一种?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