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最新!北京最好中学评分排名,快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

发布于 2021-09-15 02:39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1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人大附中)综合得分:9.0

二十多年来,人大附中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高考升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清华、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学的主要生源学校。中、高考成绩稳居北京市和海淀区前茅。2004年高考,费凡夺得北京市文科状元,王珏、马晨薇并列北京市理科第二名,有81人考入北京大学,62人考入清华大学,49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9人考入复旦大学,另外,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京招收的8名学生中,有6名人大附中毕业生。人大附中已成为培养我国顶尖人才的摇篮。

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许多品学兼优、特长突出、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先后有上千名学生以其杰出的创造力和优异的成绩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奖。郎瑞田荣获第35届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姚健钢同学获第3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肖梁同学在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满分的成绩荣获金牌;严实同学在第七届“雷达杯”中国青少年科学英才奖大赛中获全国第一名。人大附中学生多次获北京市中学生银帆奖、金鹏奖及北京市十佳中学生;多次获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一等奖;获市级以上创造发明奖100余项,特等奖、国际金奖和银奖共9项,国家金奖6项,获国家专利局批准的专利5项,有3项已被厂家开发生产。

2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四中)综合得分:9.0

北京四中创建于1907年,初名顺天中学堂,1949年改名北京市第四中学,2002年9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2002年增设国际部,2005年与北海中学合并,恢复初中招生,该校学生人数达到2700余人(含国际部留学生)。

  建校108年来,四中共培养毕业生近35000名。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多年来,四中从实际出发,形成了以养成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内容的多层次德育工作体系;四中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坚持全面育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3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师大二附)综合得分:9.0

北京师大二附中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校园优美、设备先进、师资优秀、校风好学风正、教学质量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市重点中学,是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的普通高中示范校之一。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校三址的发展格局,即高中部、初中部、国际部。

  学校在管理上的特色是“人文管理”,具体表现是“学校管理要‘目中有人’,重视观念的定向和指导作用,发挥情感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营造博爱思想的高品味文化氛围”,核心是“人本”与“和谐”。

4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清华附中)综合得分:9.0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附中,北京市重点中学,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试点校、田径试点校),是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校,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受教育部委托试办面向全国招生的高中理科试验班和初高中马约翰体育班,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办高中美术班,在全国有广泛影响。 清华附中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宿舍楼、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及各种球类运动场地;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及计算机、语音、地理、音乐、美术、劳技等专用教室,所有计算机均联入清华大学并进入国际互联网。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位于美丽的清华园,西临著名的圆明园,环境优雅、宁静,文化气氛浓厚,校园广78800平方米,校园绿化1200平方米,生活设施齐全,可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强烈的大学氛围。清华附中的各项工作得到清华大学的重视和支持,大学经常派教授专家来我校讲课,大学的实验室、教学设备、图书馆和游泳池为我校学生服务。学校共有教室89间,美术教室10间、舞蹈教室1间、音乐教室4间,生物实验室4间、物理实验室7间、化学实验室5间。我校一半以上学生为住宿生,使学生得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自立、自理和公共交往的能力。

5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大附中)综合得分:9.0

北大附中作为北京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校训作为自己的校训;坚持“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指导方针;通过年近40年的努力,形成了重人才能力培养、重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基础教学和素质教育及特长生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北大附中创办于1960年,作为北京大学培养人才的“四级火箭”的基础,她一开始就具有高层次的起点。40年来,她为自己写下了一段虽然短暂却又充满奋斗的光荣历史。

  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集中表现在教师队伍的高层次上。北大附中有一批学者型的名师、优师,他们为附中教师队伍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冶学严谨、教学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致力于教材、教法和课程的改革,教学研究风气浓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北大附中培养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理论研究深刻,学科全面、年龄结构合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层次高、教法精、思路活、善创新的教学风格,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研究系统,编写了具有北大附中特色的教学用书。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出的“名师工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相当一批教师在区、市乃至全国教育界享有声望,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8.5%;大学正高职教师1人,高级教师77人,占66%;市、区学科带头人20人,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占22.2%。 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还表现在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的高品位上。北大附中教学环境开放、民主,为广大教师发展教学个性与特长,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和创新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如语文课坚持17年的小论文写作,体育文化节的创设,学生自己设计的生物实验,理科试验班在大中学衔接方面的探索,在理科试验班设文科综合课,史地政教师同上一专业课题,数学应用与建模的实践活动等一批有特色的学科教学设计相继诞生、发展、成熟。北京大学“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熏陶使北大附中在中学界独具魅力。 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更表现在培养的学生高素质上。

6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实验中学)综合得分:9.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7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八中)综合得分:9.0

北京市第八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严谨校风的市级重点学校。

  1949年秋,创建于1921年的四存中学与北平市立八中合并,更名为北京市第八中学,1951年迁入现址。

  在八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八中师生始终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继承优良传统,勇于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

  早在二十年代,学校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存性、存学、存志、存人”的重德育的办学主张;新中国成立前,校内的地下工作者开展了各项斗争,配合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建国初,经历了“抗美援朝”的战争洗礼,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五十年代,八中形成了“好学、活泼、进步、团结”的好校风,“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方向成了学生的座右铭;六十年代,进行了学制改革和课程教改实验;八十年代,学校率先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和“结构工资”,提出了“八中学生素质大纲”,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教育教学系统和德育教育网络,实行了“特优生”和“希望之星”评选制度,同时还创办了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两百多名优秀的少年大学生,为培养年轻的英才做了大胆的探索。这些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8北京市三帆中学(师大二附初中部)综合得分:9.0

北京三帆中学是北京师大二附中的初中部,是一所校园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师资优秀,校风良好,教学质量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北京市知名的初级中学。

  学校的校训是“笃志、博学、质朴、方正”。学校治校“从严、务实”,注重人文管理,重视校风建设,传承北京师大二附中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形成了“奉献、务实”的群体精神,“争创一流”的群体意识,“勤奋、廉洁、奉公”的干风,“团结、模范、求实”的党风,“正己、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勤学、文明、朴素”的学风。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打好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主张是“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目标是“为北京市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和其它高一级中学培养习惯良好,人格健康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初中毕业生”。

9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二中)综合得分:9.0

北京市第二中学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她坐落于东城区内务部街15号,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其最早前身是清朝左翼宗学,始建于1724年,至今已有280年的历史。

10北京101中学 综合得分:9.0

北京一零一中建校于1946年,当时在张家口,叫做张家口市立中学,后因国民党三面大举进攻张家口,与回民中学、女子中学全体师生撤离,并合并为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然后演变为华北育才中学,最后迁至北京,与师大附中合并,定名北师大附中二部,最后迁于现址,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学,原师大附中二部改为今天的北师大二附。北京一零一中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1955年,学校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 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并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是1950年9月份开学去师大附中二部的。(学校)地点在鼓楼东大街的宝钞胡同。该校座西朝东,我们是住校的,住在宝钞胡同内中段的一条东西走向胡同的路北的一个大院内。(注:据其他材料,应是住在王佐胡同1号)。该院内六个小院,我班吃住在西北的一个小院内,班级任是杜绪华老师,领导是马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