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杀——巴西国际工程项目探析 第一章 冲突之(一)困境(续)及(二)压力

发布于 2021-09-15 04:33

gh_ef59f9bc7649,笔名:青宋,里面有刘易先生的“工程管理、历史哲学、诗词歌赋”】
【接昨日上文】
到了下午,业主方所有人员集体消失,他们放假了!强新院和业主办公室隔了一道钢丝网,中间有道小门方便通行。现在,这道小门上锁了。
这边是锁住的通道,那边是领导的催促:我刚刚跟路易斯通了电话,他告知,循环水泵可以进行调试,前提是拿到机械完工证书,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谁去找业主签字?见到无人应答之后怒火冲天:“你们算算,从开始申请到现在,多长时间过去了?你们能不能争口气!到底还能不能干这个项目?”然后开始点将:“你、你、你,去找业主做工作,必须有结论,就算人家不同意,咱也得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
仅仅是循环水这一个系统,机械完工证书申请就用了两个月。回头看看,这个系统到底有什么问题?除了机力通风塔膨胀缝,电机润滑油这两件事比较重大之外,其它就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然而,图纸与实物不符,文件资料不齐全,螺栓紧固缺少报告,卫生清理不彻底,这些在国内上不了台面的问题,一再阻碍着证书的释放……
通过机械完工,业主把工程节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发现我们想大干快上,施工有失控之虞,就按下暂停键。发现我们不愿陪他们改来改去,就适当给点甜头。一根带着饵料的鱼钩始终在那里,勾着每个人的心。而我们几乎没有选择,因为巨额成本在那里,严峻工期在那里。于是,心跳节奏被左右的我们,一直在跌跌撞撞。
有人说,业主要求真严格。可是回头看看,咱们觉得不可能放手的地方他们放手了。如果说要求不严格,他们又会拿起合同文本,没完没了地对照。我们就在忽松忽紧的氛围里上下起伏,每天都像坐过山车一样。
老李说,如果从一开始,咱们就把目标工期拖后半个月,所有工作都从从容容进行,也许早就完成了。可每次都是心急火燎,每次都是连夜完成。为了赶工期,改了七次的液控蝶阀油管,有三次是在半夜焊接的,而且是在下半夜。不论哪个季节,南美大草原下半夜的温度都要接近零度,甚至是零度以下,照明又不好,工人只能勉力而为。然后,因为质量不过关,第二天一早就被业主拒收,不得不推倒重来……
【图片与内容无关,仅为调节阅读感受用,希望您喜欢】

然而,推后半个月就能摆脱被动吗?这显然是个伪命题,水压试验的工期延迟半年,在试验的时候不是照样问题重重?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业主工程师特别矫情,只要提交机械完工申请,那就自动进入验收阶段,他们便开始“清场”,脚手架要拆除,工具箱要拉走,卫生要清理。别说被检查的区域,甚至连周围十米范围内都不允许进行电焊火焊,更不允许闲杂人等围观。当有问题需要整改,那就得提交申请,重新准备机械、工具,重新做安全措施。为什么好多次整改工作都在下半夜进行?就是因为准备工作太复杂,一来二去就到了下半夜。
其实,开始的时候是没有这些规定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是业主工程师的报复行为——循环水是第一个试运的系统,但第一个带电运行的电机却是消防水泵。转泵的时候,经理来了,总工来了,主任来了,专工来了,顾问来了,连综合部负责送水的司机都来了。人们站的是里三层、外三层,而检查轴承振动的巡检人员却被挤在外面。这让业主大为恼火,于是就制定了不许闲杂人等围观这项规定。
到了试转第二台设备的时候,又是同样情况发生:经理来了,总工来了,主任来了,专工来了,顾问来了,送水司机来了,检查人员仍然被挤在外面……
于是,业主在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后来甚至不允许附近道路上有人经过。
我们越着急,效率就越低下,工作就越缓慢,热情也越磨越少。而越是双方僵持的地方,业主工程师越不肯妥协,只要不满意就坚决拒收——业主工程师在检查的时候,提出了五项问题,我们的人挑上一两项马马虎虎整改一下,就非得找业主验收,再来一次还是这样,惹得业主大会小会反复抱怨。有些人把工作变成一场意志力的拉锯战,看看到底谁会妥协,看看谁会神经绷不住倒下去。于是,连围栏安装、卫生清理这些工作都要整改几次,拖拉很多时间才能完成。一些国内早就杜绝,甚至从没出现过的问题都一再出现……
在印度,工程有问题,责任一股脑儿推到印度人身上。在泰国,工程有问题,责任一股脑儿推到泰国人身上。在巴西,责任想往巴西人身上推,那可就困难了:即使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巴西人也会发封信过来,把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于是,很难抱怨的我们,在那里含含糊糊、骂骂咧咧。
(二)压力
谁也无法想象老边承受了多大压力!
我们习惯于有问题找领导,那作为项目的一把手,他去找谁?老边每天要做无数个决定,大到工程付款,小到技术方案,大家认为需要他过目的,都汇总他这里来,而他都会给出一个答复。同时他还要面对来自总部、业主、分包商、工会、劳工部、巴西政府的压力。工作让他郁闷,然后慢慢变成依托,只要不离开工地,就只有让每个毛孔的缝隙都被工作填满,才能不去想巨额的亏损,滞后的工期。三个月之内,他五次住进医院,整个人更加干瘦,似乎风一吹就能倒下。
老边压力大,其他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大李觉得心脏有些不舒服,就去医务室看了一下,大夫第一时间让他口服了镇静剂——忙碌、焦躁、易怒正侵蚀他的心脏,必须立刻平静下来,不然后果就严重了。深秋帆浦项目气温已经很低了,可老马回到办公室就光着膀子,因为压力大,背上长满了过敏性水疱,于是,就算气温再低,他也不穿上衣。不仅后背起泡,精神状态也不饱满,有人来跟他谈工作的时候,眼光已经有些呆滞,觉悟还挺高,我还挺得住,我还挺得住!阿羽因为签证换签去了一趟南大河州的首府阿雷格雷,回来之后就神叨了,嘴里不停碎碎念:我们过的哪里是正常人的生活?我想晚饭后和家里人散散步,周末看场电影……
强新院有个传统,那就是每周六聚会一次,大家可以喝点酒、吹吹牛,放松一下。大概是知识分子扎堆的缘故,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天然的离心力,于是周末聚会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在帆浦,不但这一传统节目被废除了,连微笑的人都很难看到:即使生活中真有什么值得欣然的细节,可看到大家都在皱着眉头,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做那些“出格”的事情了。
 
强一公司与强新院签订的是人工合同,不承担进度、成本、质量的责任,就有人指责强一不尽力。其实,只要是同胞,在帆浦项目就都在遭受煎熬。在我刚到帆浦项目的时候,热控专业的工作还没有开展——请注意,是一丁点儿都没有开展。可是热工人,尤其是那些技术员,还是天天带着黑眼圈,看上去睡眠严重不足。询问一下才知道,这些人每天晚上十二点之前就没回过宿舍!热控专业主任说了,现在机务专业开始加班,咱也得表现,至少不能比他们更早回宿舍。机务专业的主任说了,热控专业连工作都没有,还在办公室坚持,我们有什么理由早回去!于是,大家回宿舍的时间越来越晚,人人都疲惫不堪。两年之后,施工高峰期到来,真的到了需要大家堵枪眼、炸碉堡的时候才发现,员工早就提前脱力了。
强一加班,除了传统,主要还是表忠心给强新院看,就算是人工合同,两个单位的领导还是好朋友呢。比起正常加班,那种没事找抽型的加班其实更累人。
长时间加班带来的是身心疲惫,工作缺少热情。待到项目后期,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2019年的春节前夕,帆浦项目组织大干30天动员会,主席台上的人发言铿锵有力,台下听众神游四海——很多人在这儿已经工作了一年零七个月,耐受力达到极限。而且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就算愿意大干快上,也没什么用处——业主还不知道整什么幺蛾子等着你呢。于是还没向前冲,就先打了退堂鼓。
2019122日,回国休假的前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现场奔波。从输煤栈桥到汽机房,有一千几百个工人在工作。但我从没见过士气如此低落,如此疲惫又拖沓的施工队伍,尤其是那些中国劳工,看上去那么萎靡不振。想想也正常,他们孤悬于南美大草原深处,每天见到的就是栅栏、围墙、钢筋、水泥。没有周末,没有娱乐,加上工作不顺心,无处可逃也无法可逃的人们,变得斜僻乖张,然后又把这些负面情绪转化成对工作的消极。
在国内,电厂建设的高峰期也就几个月,可在这儿呢?紧张的状态已经持续好几年了。我们把长跑项目当成短跑项目来对待,如何能够成功?
两年之后,在我们与业主达成和解,帆浦项目算是尘埃落定之后,又跟同在帆浦项目工作过的同事聊起当时的窘境。同事反驳我说,你不要只提问题,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我们已经拼命到极致了,大家都累成什么样子了?你还要想怎么样?
没有好办法吗?其实,只要让总包人在周六或者周天休息半天,只要让中方劳工站住脚跟缓缓神,不要为了加班而加班,局面就会有很大改善。可是在那时候,在那种境况下,谁敢做这种“逆势而为(大逆不道)”的决定?
 

备注:ditto 同上 

谢谢经常被我盗图的朋友们,

说不定刘易先生出书的时候,

你们的美图被选中,

到时候我们组团到出版社去要图片的稿费哈

在这里,笔者要稍微介绍一下业主:帆浦项目的投资方是法国ENGIE集团,这家公司是全球能源行业的领头羊。而帆浦项目的管理方是巴西的TRACTBEL公司,因为TRACTBEL的核心管理力量来自ENGIE集团,所以,它实际是ENGIE集团在巴西的一个分公司。也就是说,在巴西,我们遇到的是世界一流企业,尽管带有巴西色彩,但仍然具有世界顶级管理水准。
相比之下,强新院和强一还是高端国际项目的“雏儿”,而且我们累积了几十年的施工经验,也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劣势淋漓尽致,优势又没有发挥出来,地位如何能不尴尬?
 
2014年到2018年,巴西在建的燃煤机组就只有帆浦项目,即使走遍这个国家,也没有多少燃煤电厂。巴西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是发展水电。如果不是这几年降雨量减少,也许帆浦项目根本就不会存在。
因为燃煤电厂少,所以巴西并没有多少燃煤电厂方面的人才。很多时候,业主工程师分不清现场施工到底是合格还是不合格。哪些地方可以让步,哪些地方不能让步。
当然,有些巴西人成长得非常快,例如负责锅炉安装的马特尔斯,经过学习和磨练之后,两三年之间,就从新手变成专家。不到三十岁,知识的积累已经超过国内大多数专家。与我们讨论方案的时候有理有据,经常指出我们的各类问题。项目经理路易斯,在电厂从事过检修,相信也有一定实力。而且,业主经常花大价钱聘请美国、德国专家分析、鉴别现场出现的问题……
也许这才是业主的真实面目:懵懂与深知,刻薄与变通,歪缠与专业,无序掺杂在一起。再加上民主国家那种七嘴八舌,只要是意见都会得到尊重的习惯,让工作开展加倍艰难。
还有就是,因为业主方每个人的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相同的问题,有人通过了,有人就通不过;这一次能行,下一次却又不行。通过没有依据,不通过也有道理,这让忍不住就想走捷径的同胞更加茫然……
(三)模式
【未完待续】
13501206254gh_ef59f9bc7649,用户名:青宋】

1. 《绞杀》

1.1 绞杀——巴西国际工程项目探析00-01及第一章 冲突之(一)困境

2. 我发表过的论文底稿

优化矩阵管理打造企业级国际工程总承包全能型团队

国际工程项目总承包商的挣值管理

国际工程EPC总承包项目中的供应链管理

3. 轻松小文

项目管理实用工具之采购管理——采购登记册 Procurement Register

有些销售人员做的是反销售的工作吗?

周末的轻松一刻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和书籍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和书籍每日更新。目的是广交业内朋友,让朋友们可以方便地阅览并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我国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做出贡献!
39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