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2021秋季新品发布会:十三香?强的很?

发布于 2021-09-15 04:47

从2018年开始,每场苹果发布会我都会熬夜看一看,再以数码科技低烧友的身份,半通宵地迅速做出一篇推送,聊聊我对新产品的看法。

2018年:苹果新品购买指北:三机齐发,双卡降临

2019年:苹果新品购买指北2:欢迎来到2018

2020年:聊聊昨晚刚发布的 iPhone SE 2 (2020)

苹果2020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辛亏没熬夜

苹果2020秋季新品发布会(下):iPhone 12 系列四机齐发

其实本来在这次发布会之前的周末,我是想写一篇科普帖的,讲讲安卓这四年来各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稿子开头都写好了,就是因为下了班周末还得教课改稿什么的,就没空弄了。如果大家想看,有空我再捣鼓捣鼓。

至于这个题目为什么这么起,这话不是我说的,是苹果自己说的:

我们依然先来看到产品购买建议,以节省大部分读者时间。

首先来看到 iPhone lineup: 

在售 iPhone 系列中,粗大边框720p果粒屏的历史遗留产物 iPhone XR(我自己当备机在用的11也是一样)终于退出了舞台。现在除了SE以外,都已经换成了较为先进的窄边框刘海全面屏了。

13 mini 并没有出现在这个界面上,看消息说因为 12 mini 卖的不好(那个尿崩续航苹果心里没数吗)——毕竟,今年  Q2 iPhone 在美国本土的销量里,iPhone 12 mini 只占了区区5%,相比 iPhone 12 Pro Max 的24%来说,可以说卖的很差了。去年发布会好歹还从小手提箱里拿出来,有个比较华丽的出场,今年真的就只是提了一嘴而已。所以这代可能也是 iPhone mini 的绝唱了,并不是主推走量机型。

至于是不是真的“强的很”,今年的 13 Pro 和去年的 12 Pro 比,确实“强的很”,但是和安卓阵营比除了芯片外的硬件,确实就有些弟弟了。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3 Pro 的起售价比去年 12 Pro 的8499非常良心地低了500块,iPhone 13 则比去年 12 的 5499 的首发价低了300块。库克厨子良心大大的有。同时,12 降价1000元,变为4499起售。

购买建议是,不差钱的随便你买;

如果你是 iPhone 11/XR 用户,建议赶紧换了吧,上个 13 就挺好的了,换了之后感知还是会挺明显的(所谓隔代升级啊)。XS 之前的用户,看看自己的电池健康度,差不多也可以考虑换了。

如果你是 iPhone 12/mini 的用户,emmmm,换不换看个人,例行更新的朋友们当我没说。但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不会平换 13/mini,毕竟没有那种 iPhone 8 一下到 iPhone X 的大亮点。

如果你是 iPhoen 12 Pro/Max 的用户,我估计换机动力可能比普通版强一些,全面更新摄像头和高刷新率加持还是让人心动的,可以考虑。

至于配角,常规升级的入门版 iPad 不值一提。iPad mini 6 迎来了两年半以来的首次更新,也是整个系列最大的设计升级,起售价也贵了不少。用了全面屏的8.3寸,机身比7.9寸粗边框的还小一点(当然比例也变了),主要是轻了160g多,确实很轻盈小巧,我觉得很适合女生,只是特别要求便携,或者对刷剧、看书和手写记笔记(文字编辑可能费劲点)有需求的话,我估计都不用买新的 iPad Air 了,这应该也够用。

Apple Watch 7, 主要卖点是再次提升了的屏占比。我觉得对 5,6 代用户的吸引力都不大,对于我这样的用了3年4代的老用户来说,实在是狂喜。具体购买建议是,新用户,预算紧,上很老旧的3代作为入门;预算一般,相当于5.5代的 Apple Watch SE 也是很好的选择;预算多,对运动记录有刚需且主机是 iPhone,自然买新咯。

最后,有人期待的 AirPods 3 和 AirPods Pro 2 耳机,估计要10月份那场可能有新 MacBook Air 的发布会才有了。


接下来是正文时间,我想记录一下我对这几款产品的简单看法。

iPhone 13 系列,最大的外观特征变化就是:普通款后置摄像头成了对角排列,再加上一个真的不太能看得出来的缩小20%的刘海。我其实很担心这个模具会再一用就四年;另外,2021年了,隔壁安卓,看看中兴、小米、三星都玩起屏下隐藏摄像头这种黑科技了,苹果还搁这儿刘海屏呢。缩小刘海,或许确实是苹果自己技术进步,但怕不是因为苹果也急了,可能不想用侧边或者居中打孔,想直接跳到比较完美的屏下前置的方案,但是这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出来,又实在没脸继续把 iPhone X 的方案用下去,不小改一下说不过去了吧。

但今年我很高兴地看到,一个是 iPhone Pro 系列不搞差别对待,定位更明确统一了,Pro 和 Pro Max 两兄弟一家亲。你看看去年,12 前进的步子迈的太大,12 Pro 为了超大杯让位刀法精准地阉割了点东西,于是被搁在中间非常尴尬的位置,和普通版没啥太大区别。我本以为今年还会如此,比如 13 Pro 为了和 Pro Max 区分开,不上高刷,或者只上残血的 90hz 之类的,没想到今年真的就是大小之分了。

二是,今年是 iPhone 摄像头的大年。去年 iPhone 12 Pro Max 的主摄上的防抖技术直接下放到了今年 13 系列全系上,并且全系传感器也均有所升级。我很高兴看到 Pro 系列上了 3x 的长焦(虽然我觉得 2x 人像更好),终于可以稍微再拍得远点了(应该不会再是祖传的丢人10x 混合变焦)。可看看我手里的 S21 Ultra,人家还多一颗 10x 的潜望式镜头,拍一公里外的东西不再话下,100倍变焦还优化了超级防手抖,真的给了我更多的视角和创作空间。什么时候苹果才能在这个方向上发力呢。

三是,Pro 系列终于上了 Pro Motion 自适应高刷新率,小白们肯定很开心,哇,好棒。虽然确实是 iPad Pro 2018 上最先实现了这款 120hz 高刷新率技术,那个时候安卓阵营好像还没有高刷的概念。但这三四年来安卓阵营真的是飞速发展——此时我又想起那篇未完成的推送——120hz 自适应刷新率的安卓我早就用了一年了,而且还是 2k+120hz 的高清高刷。这真的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所以真的,从摄像头、屏幕、快充这几个创新点,苹果已经落后了,就真的死守自研芯片的看家本领了,说到最新的A15芯片的时候还不忘傲娇地恶心友商一句,“我们比行业最快的选手还领先了快两年的水平”,PPT上还写“CPU比行业最快的还快50%”。芯片这边确实牛叉,不可否认,但很多别的硬件体验,真的要赶紧加快更新步伐了。

iPad Mini 6,之前曝光的差不多了,只是没想到今晚发布,以为会下一场才有。我是觉得宣传还是具有迷惑性的,毕竟外国白人黑人的手掌普遍比亚洲人的大,所以他们能一手握住,我们不见得可以。不过这依然不妨碍它卓越的便携性,我能想象我每天坐地铁通勤的时候把这个玩意儿放进我小包拿起来刷刷剧看看书了,或者是随身带着在户外就能立刻剪无人机视频了。对了,视觉上虽说平衡,但边框看起来还是稍微有点宽,没上高刷新率 Pro Motion 有点可惜。另外,它的中文广告语还是很有趣的。

Apple Watch 7,所有之前的爆料说也是要削平四边,采用类 iPhone 12/13设计,结果造型没变,一出来吓得我以为没有更新。继续扩大屏占比并且加固屏幕防护,我真的非常支持,看着也越来越有未来科技感了;但续航咱可不可以再弄得好一点?新加了快充,说的是45分钟冲80%,冲几分钟就可以用8小时的睡眠监测,但更多的使用场景应该是临出门发现昨晚放在充电桩上的时候没磁吸住,没充上电,所以要是冲几分钟应急后能正常日用8小时那才是真的好吧。听说工厂和材料那边好像出了点问题,所以没有公布具体发售日期,只是说“秋末发售”,估计得等十月底十一月初了,而这恰恰是我最刚需、最得换的一个,用了三年的4代确实有点战不动了。

对了,最后多嘴说一句苹果的环保问题。去年因为率先取消附赠充电头,并且冠以环保之名,苹果被骂的很惨,这点确实有些吃相难看,但他们在环保方面真正的努力,还是值得被正名的。因为工作原因,我阅读了苹果官方的长达100多页的2020年环保进度报告,中文翻译得很舒服,制作图文并茂,也很精美。和我比较过的华为、小米等国内企业的 CSR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是100页,但苹果光环境部分单拎出来就100页)相比,苹果在环保方面确实是接近理想主义+偏执。国内科技企业有在做,也有进步,但没有像苹果这么全方位、全局地去做。具有强大上下游产业链管控能力的苹果,对所有的合作伙伴、工厂、采购商等等都有十分严苛的环保要求和道德要求。

他们硬件产品能用到的机身材料,能是100%回收材料制成的就尽量都是了,比如 MacBook 的机身,都是100%回收铝制成,甚至变态到 iPhone 上的那个小小的触感引擎 Taptic Engine 都是100% 回收材料制成的;而且从十几年前,苹果就开始研究提升化学制造工艺,减少生产中的毒素排放和产品制造材料里的有毒元素;他们的在欧洲的物流商必须要求是清洁能源车运送,数据中心也要求100%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电,甚至连你看到的每家苹果直营店也几乎都是如此,变态到每家店的玻璃窗摆设位置和角度都有考虑,这样能最大化利用日光光照来节省照明....我不是果粉,也不是果吹,但环保方面他们确实下了血本,也确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