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帅科学家:高考满分,却因颜值太高被清华北大拒收?!
发布于 2021-09-15 07:42
知乎有个问题问到:中国有没有一提起来就让人窒息的美少男?
底下有个高赞回答:王德民。
有人说,王德民只一张照片就让人瞬间明白什么是“气质”!
卡卡发出来给大家感受一下:
这是来自北京石油学院一张64年前的学籍注册照,照片上的王德民18岁,剑眉星目,俊朗轩昂。
可事实上,他不是明星,而是一位为中国奉献50年的科学家:王德民院士!
王德民院士的成就和荣誉令人敬佩:他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石油工业著名专家,曾经获得国家奖项6项,省级奖项24项,是名副其实的成就非凡,颜值爆表!
在他的身上,卡卡知道了什么叫做始于颜值,忠于才华。今天我们就来讲述,王德民院士的卓越功绩和鲜为人知的不凡一生!
中瑞混血,从小非常有主见
王德明出生于1937年,虽然时局动荡,但家庭条件还算优渥。王德民的父亲王世贵曾留美学医,担任过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母亲是中国籍瑞士人,曾任教于中央对外贸易大学。
那个年代的中国,跨国婚姻比较罕见,也很难被认同。颜值并没有给王德民的童年带来一丝好处。混血的小德民高眼鼻,深眼窝,微卷发,常常被误认为是外国人,没有人愿意跟他玩。
三岁看老,那时的王德民,骨子里已经开始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固执起来,大人用糖果引诱也不会改变态度。他知道自己要吃什么,要什么玩具,怎么玩。
生长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王德民,很小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到了快上学的年纪,王德民不懂中文,家里想着法教他中文,但固执的他数次气走了请来的中文老师。
也正因为如此,王德民上小学成绩很差,老师不懂他说什么,他也不懂周围人在讲什么。于是才开始认真学习中文,他学习汉字的方法,是一个个记它的形状。天资超群的他学了中文后,成绩再也没掉出过第一名。
中学后,他更是以每次考试第一的成绩被保送高中。
高考成绩接近满分,
却被清华北大拒收!
1955年,18岁的王德民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在高考中他的各科成绩都接近满分。按理说,这样的好成绩,清华北大会抢着要人才。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那样的成绩竟然同时被清华北大拒收。不仅是这样,第三、第四志愿的院校也都拒绝了他。
学校虽然没有明说原因,但在那个年代招收学生是要看家庭分子背景的,母亲是瑞士人,作为混血儿不受待见,是最大的原因。
最终考上的是第五志愿的北京石油大学,现在叫中国石油大学。
即便如此,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欣然接受。18岁的王德民想法非常的简单,只要能学知识学文化,将来为新中国贡献,他都好好学好好干!
一腔热情奔赴大庆油田
进入石油学院后,王德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刚好与采油专业很搭,在整个大学学习的时期,他的各门成绩都是最好的。
当时考虑到他成绩优异,学校有意将他留校,甚至还分给他住房。
但王德民认为:“作为一名石油专业的大学生,不到石油会战前线、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报效祖国就是一句空话!”
50年代的中国,石油状况是怎样的呢?当时国内的水平根本无法量产,完全依赖进口。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要想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首先要大力发展石油工业。
一心想解决中国石油问题的王德民,放弃了分配在北京的优越工作,带着一腔热情奔赴了大庆油田,一待就是50多年。
他说:“是石油选择了我,不是我选择了石油事业。”
然而就是这个选择,改变了中国的石油时代。
世界性的棘手难题
被24岁的王德民解决了!
王德民怀着满腔热血来到大庆油田,本以为去科研单位一展身手,解决石油开采问题时,却被分配到基层试井测试队成了普通工人。
当时大庆油田正是开发阶段,环境恶劣,任务艰巨,一般人难以胜任。
但这并没有打击他的信心,他明白,只有深入全面地做好一线工人工作,将来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科研!
王德民与钻井工人在井场劳动的老照片
他干起劳动强度最大最艰苦的工作,天天和工人抬绞车,一天要测十几口井,井距500多米绞车100多公斤,所有下井的仪器要全靠人力用绞车摇上来。
工作辛苦,住的也很差,他住在牛棚,夏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一卷破棉被裹身,就这么一天天熬过来。
在基层的日子,他依旧没有放弃科研。劳作之余,他发现“试井”大多运用国外的“赫诺法”,可由于资料不准,与大庆的实际不符,误差极大。
于是他开始探索新方法,那段时间白天他和工人们抬绞车,还要开荒种地挖野菜,到了晚上就钻研资料。全身被汗水浸透,头发没有打理长出了虱子。
1961年,他在牛棚推导出符合大庆油田实情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名为“松辽法”。实践证明,“松辽法”比“赫诺法”精确两倍,不光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是轰动了全世界!
这一新成果,让来参观的外国专家十分赞赏羡慕,因为在任何油田,都见不到如此准确完备的资料,更令外国人惊叹的是,解决了这一棘手难题的王德民,当时只有24岁!
美国人没有做到的,
中国人做到了!
王德民科研的脚步却没有停下,1970年初起,经过400多天,上千次实验,他获得2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许多成绩更是让国外的专家汗颜。
大庆油田的产量,也骤增数百万吨,平均采油率高出世界水平40%。
同时,王德民被一步步破格提拔,从技术员,到技术工程师,再到大庆油田管理局的总工程师。
日子越来越好,时代也稳步前进,但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如何将地下的原油采上来更多,是我研究了一生的问题。”
一般来说,同一片油田只能实现二次采油,但王德民不信。他带领团队研究,首创将聚合物注入油井内驱油,没想到一举带动三次采油!
2006年,大庆油田宣布,凭聚合物驱油技术,创造了最高采收率逼近70%的“世界奇迹”。十年时间里,大庆运用聚合物技术采油高达一亿吨,相当于找到一个储量上亿吨级的新油田。
当时,世界平均石油采收率是30%,美国等发达国家也仅仅是45%,王德民,就是这个奇迹的创造人!
美国人没有做到的,中国人做到了!
1994年中国工程院刚成立,首批院士当中仅有一位来自大庆油田的采油高级工程师获此殊荣,那就是时年57岁的王德民。
2016年4月12日,国际编号为21023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以肯定他对大庆油田持续高产稳产做出的杰出贡献。史上曾获此荣誉的人有达·芬奇、牛顿、居里夫人等。
择一事,终一生
这一腔为国为民燃烧的热血,将一个风度翩翩的帅小伙,也熬白了头发,岁月在他脸上留下无情痕迹,每一道皱纹,都是为祖国殚精竭虑的证明。
从青年到晚年,王德民一生生活都高度自律。为了科学研究,他坚持锻炼身体,控制自己的血脂血糖。他说:”没有好身体,我还有那么多的科研项目怎么办?”
如今已84岁的他,看起来仍然神采奕奕。作为东北石油大学的特聘教授,王德民经常在黑板前一讲就是一上午。
退休后,王德民仍然是国际石油界的知名专家,仍有很多国外公司想高薪请他去工作。他却说:“我的工资不高,但足够我花,能让我施展才华的地方,只有中国。”
王老说“虽然我年事已高,但在未来的日子里,仍将心系石油、立足油田,坚持不懈地献身祖国石油事业,勇攀石油科技高峰。”
从青涩少年到耄耋之年,王德民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石油事业。
五十年如一日,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为事业穷尽一生!于国家,他是不畏艰辛的石油开拓者;于后辈,他更是严谨治学的学界楷模。
虽然我们认识王院士可能始于颜值,但读了他的人生故事之后,更被他的才华、他的奉献,他孜孜以求、奋斗不息的爱国之情所打动、所震撼!
当今这个流量时代,大众对于明星的宽容程度越来越高,流量明星成为“偶像”的门槛越来越低。
但是,真正值得被当代年轻人奉为“偶像”的人,是那些默默在背后为人民奉献的伟人。
一个重视科学,尊重科学家的国家和民族才有未来、才有希望!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向科学家学习、以科学家为偶像。
相信,中国更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科学家像千千万万老一辈科学家一样,继承他们的奋斗精神,站出来、顶上来,一步步走到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央!
往期推荐
◾ 开着兰博基尼去种地,9.6分神剧每集都笑岔气!
◾ 草莓麻婆豆腐,中西美食不能忍的“魔改”系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