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马站无马

发布于 2021-09-20 20:44

   

图、文/米爸  

到达马站的时候,已是下午。早已过了午饭时分,稍感饥肠辘辘,于是直接驱车赶到街上,在那个熟悉的丁字路口,双脚早已不听使唤摸进了那家“林记煎包”,照例又是点了两个煎包一碗热汤,简单而满足。

马站其实是苍南县下属的一个小镇,浙江的南大门,地处浙闽交界,毗邻福建省福鼎,东临东海,离苍南县城灵溪三十公里左右。马站历史悠久,古称蒲门,明洪武年间为加强海防守备,在此设立驿站,专供兵马停候憩息,马站由此得名。原来,古时这里还真是有马的。

若不是建核电站,还真不一定有机会三番五次近距离触摸马站。虽在浙江出生长大,说来惭愧,连温州境内的雁荡山等这样名山大川都没踏足过,更勿论名不见经传的马站了。小时候印象中的温州,山高水长天远地远,要不是后来通了高铁,修了高速,交通仍有诸多不便。倒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温州人,携着他们身上特有的一股开拓拼搏精神,跋山涉水走出了温州,漂洋过海走向了世界。

每到一个地方,总会找机会到处走走。在酒店稍事休息,赶在太阳下山前就出门了。此时,炽热的太阳已渐渐褪去,小镇又开始热闹起来。街两边的店铺门也完全开了,街头小摊小贩们的推车多了起来,开始回到他们固有的摊位。

不喜欢热闹,那就求寂避喧,于是,沿着那条穿镇而过的浦江河去走走。

一座石板桥,连接着河两边的行人

第一眼看到浦江河,有点湘西凤凰沱江的感觉。河面不宽,也就二三十米,河岸每隔三五百米就有一座古式石桥,连接着两边来往的行人。桥上已开始有人在垂钓,三两个行人围观着。钓到的鱼不多,上钩的也大都是些小鱼,想必他们钓的不是鱼,钓的是那份闲适吧。

河两边,没有细脚伶仃的吊脚楼

河水不深,但还算清澈,但略感惊奇的是,河中游走着各式各样的鲤鱼,红色最多,花色和青色居次。河中的鲤鱼体型都很肥硕,一般都有七八斤以上,优哉游哉吐着泡觅着食,三五成群结着伴,看样子,鱼儿早已习惯了岸上的人。听当地人讲,河中的鱼多是观赏的,所以很少有人抓来吃。

水不深,还算清澈

沿着浦江河左岸往上走,不远处有三两妇人蹲坐着江中的石墩上,边聊着家长里短,边洗着衣服。

一排排石墩上,聊着各家的故事

走着走着,河面水流平缓了很多,水草也多了起来,常有三两白鹭停留其上栖息,或上下翻飞觅食。这一景,成为当地一道亮丽风景线。

白鹭翻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继续前行约三公里,便到了浦江河的尽头,此时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叫做十八孔水库的大坝,高耸云间。缓缓拾阶而上,至大坝顶,突现浩渺湖面波光粼粼,浅山起伏环抱,满目青翠,一幅高峡出平湖的画面。静坐堤上,面湖静思,顿感岁月静好。

 

满目青翠,浅山起伏环抱

远眺水库尽头,处于群山狭缝中。远处,两边层峦叠嶂的群山倒影在湖面上,由近及远,中间渐次变窄,像是断了,却又接上了。水库对岸远处的半山腰上,依稀能望到三两村落,几弯梯田,那便是畲乡村寨了,感觉应该是另外一个世界。

天色渐晚,目光所及又无前路,那就留个念想,待下次有机会了再去踏探。返程时,霞光把整个天空晕染成一片红色。

每一次踏足,并不需要刻意寻觅,总会有不经意间的遇见。

不经意间的遇见

-文终-

原创 | 通天山下,香花岭初探

原创 | 云梦归处,每逢暮雨倍思卿

原创 | 在梧桐山顶,等云来等花开

原创 |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原创 | 深圳,凤凰花又开

原创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原创 | 曾经的沧海,早已化作微风拂过山间

原创 |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原创 | 深圳街头,粉红色异木棉正在盛开

原创 | 自古学霸多拼爹

原创 | 戊戍隆冬,犊子上船记

原创 | 究竟是谁,拉开了波澜壮阔唐诗的大门?

原创 | 冬日里的世界,其实也很美

原创 | 愿每一名儿童,都能被世间温柔以待

原创 | 那条归家的路,始终不敢荒芜

原创 | 你想要的,都在前方等你

原创 | 此生,多留些时间爱河山

原创 | 忽然一夜清香来,马峦赏梅

原创 | 远方不止是山,还有诗与记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