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救救我的孩子吗?

发布于 2021-09-21 00:34

一清早有个外地网友打电话给我,一接通她就火急火燎对我说:“南山老师,你得想个办法救救我儿子,再这么下去我担心他被废了。”

吓我一跳,赶紧问是怎么一回事。

她很是激动,“现在老师怎么这么教的呢?语文、政治、历史、地里、生物老师全是照本宣科,一点都没有扩展延伸不说,上课抄一大堆的笔记,而且笔记都要求背诵,背诵后要默写。像语文,哪是这么学的呀?背笔记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和理解力吗?

那些笔记,只是某个人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要孩子全部背诵某个人的观点,长期这样下去,孩子还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吗?
12岁到15岁这段时间,正是孩子三观形成的时期,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应该是靠灌输而形成的,我觉得应该是老师呈现更多的阅读材料,带领孩子们去认识世界,让孩子们在广泛阅读、深刻思考中提高辨别力,形成自己的看法。像语文,就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节选到课本中,如果老师就照本宣科讲,下个统一的结论,肯定会误导学生。

我觉得文科的教学,应该是多引导学生读书,而不是死记硬背。读书读多了,学生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有自己的辨别力。尽量少灌输,读多了,学生自己会进行比较辨别,会分清楚美丑,而不是一味听一个人的观点。背笔记,我觉得这是洗脑,把这个时间还给学生自己读书,比死灌要强多了。

再说,一个人的读写能力,应该是靠大量阅读积累起来的,而不是靠老师照本宣科讲,然后就大量时间花在背笔记上。我让孩子读《上下五千年》,读《全球通史》,读《哈佛中国史》,读《国家地理》,我觉得就比背那些笔记要重要得多。把时间浪费在死记硬背上,还不如开展读书会多读书呢。

我崽说小学语文课有趣得多,他小学还在一个语文培训机构学习过,那个“XXX语文”,老师讲课理念真是好,她就是带孩子读书。可是现在不准她办培训班了,我崽一直叨念着那个机构的老师。他天天回来向我吐槽,说政治、语文、历史、地里都上得很恶心,他很不喜欢这种死板的方式,他说就连音乐课都是那么恶心,音乐老师自己唱的歌都唱不好。

南山老师,你说怎么办呢?我崽语文在小学是年级里最优秀的学生,现在他刚进初中就这么不习惯老师的死灌,我很担心他以后就成了只会背诵,没有自己思想的人。”

听了网友的诉说,很是难过,我一下子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记得前几年,我们每年会有活动,两家往来还是蛮多的,她的孩子和阿邦曾在网上对弈,在线下也经常往来聚会,大人小孩彼此谈得来。我对她儿子还是挺了解的,那个孩子学习能力强,从小很专注,围棋过了业余五级,毛笔字和画国画都是非常棒的。小学三年的时候,记得他妈妈发过他写的几篇作文给我看,我当时被他的文字组合能力震惊,完全超过了一般初中生的水平。他小学读的是全市最好的学校,数学奥赛获过奖,而且他曾经做班长,这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

对这种特别优秀的学生而言,按部就班的课肯定吃不饱,而且毫无挑战的学习内容,简单粗暴的学习方式很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具体情形到底如何其实大人也只是听孩子的一面之词。我只好告诉家长,老师要面向班上大多数学生,像你儿子这样优秀的人毕竟是少数,你可以去与老师沟通,在布置作业上对你儿子采取对路的方式,尽量多布置理解性作业,对背诵笔记部分可以去除。另一方面,你既然有能力给孩子推荐读物,在家可以多看点书。

我还告诉她,学校老师与培训班老师的使命感不一样,培训班的老师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但他们更注意如何从兴趣上吸引学生,以招揽生意。而学校有成绩评比,简单粗暴的死记硬背,低学段成绩提高还是挺快的。文科学习有大量需要记忆的东西,这也是个绕不过去的坎。但是语文除了必背课文,笔记确实没必要背诵再默写。当然,很多老师上课不敢向课外拓展延伸,也许是害怕不小心踩雷。毕竟文件一再规定过,大小会议反复强调过,延伸扩展涉及到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如果没把握好,不仅对学生造成影响,对教师自己也会有很大的风险。与其担风险,不如循规蹈矩。当然,就是讲课本内容,也应尽可能生动活泼些。否则,再好的食材,如果厨艺太差,也会影响食欲。加工课堂与加工食材,应该是同一个道理。

这个家长是个非常懂教育的医科硕士,她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研究的,她自身素质高,对孩子的发展也是有很高要求的,她并不一味看重分数,她更在乎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心智健全。家长希望孩子在初中这个认知发展的重要窗口期,能多读好书,多发展心智,多做有益于提升能力和认知的作业,是非常合理的诉求。而且孩子的要求根本不过分,孩子希望老师讲课有趣点,视野拓宽点,作业有智识点,可是现实却很难满足这么点要求,真是太悲哀了。

当然,很多的时候,大锅菜也是很难满足个体的需求的。厨师的厨艺参差不齐,就是遇到个厨艺高的,炒大锅菜再加上限制多,也不一定能满足客人的个体需求。家长很苦恼,说之前如果课堂不能满足,还可以到课外满足,找好老师补课,现在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了,孩子最喜欢的知名语文培训机构,现在不能开了。我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好,不知道是不是该劝她,告诉孩子慢慢适应无法改变的环境。但是,我也把握不准,与其瞎指挥,不如不指挥人家好。

说起教育,学生最美好的时光,却得做着最无聊的事,而且还不得不做,逃无可逃时,这才是人最可悲的地方。遇见好教育,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出现大面积的好教育,这是一个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中秋月亮好美,可挂得太高了,只能遥望。
南山松随感
以教育的眼光看世事,坚持原创为主,以随笔、随感、文学的形式展示独到的见解
30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