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到底,打响“保胃”战!

发布于 2021-09-25 22:28

打响“保胃战”,看我“超”能力


近日,70岁的张大爷因腹痛、腹胀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胡茂东主任为张大爷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胃角前壁可见一处大小约1.5cm×2cm浅表隆起型病变。凭借临床经验,胡主任敏锐察觉到该患者罹患胃癌风险较大,同时在胃镜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放大内镜、化学染色、病变处活组织病理检查。最终,病理结果显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合放大内镜及病变染色等检查综合判定为早期胃癌。

得知诊断结果的张大爷傻了眼:“胃癌?那还能治好吗?”胡茂东主任耐心地为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带领团队研究制定了创伤小、恢复快的胃镜下微创治疗方案,与家属沟通后,决定实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成功将病灶切除。

整个治疗过程十分顺利,出血量极少。术后当日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3日患者可进流质饮食;术后第7日患者治愈出院,定期随访复查即可。

切除的病灶经过病理检查,与术前判断完全相符,癌灶侵及深度局限于胃壁粘膜层,没有侵及黏膜下层,且癌细胞尚无远处转移。


出院这天,张大爷激动地说:“没想到,不用去北京、上海大医院,在咱人民医院就能治好我的胃癌,太感谢你们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它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等专用器械,将病灶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完整切除的目的。


哪些疾病可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1.消化道早期癌症,包括食管早癌、胃早癌和结直肠早癌。尤其对于早期胃癌,ESD是首选治疗方法;

2.胃肠道巨大平坦息肉、侧向发育性肿瘤以及直径大于2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

3.黏膜下肿瘤:来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的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优势

与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相比,ESD可以对直径大于2cm的病灶进行一次性整块切除,避免分片切除引起局部复发。ESD整块切除病灶后,还可以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是治愈性切除。

此外,该术式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经济、安全等优点。


消化内科专家提醒

胃肠镜检查对于普通人群和有急、慢性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消化道癌前病变期和早癌时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必要的胃肠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早期癌症,进而早期干预,通过内镜下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愈的目的。

供稿:健共体区人民医院
青岛西海岸新区卫生健康官微
发布卫生健康政策和最新工作动态,传播健康文化,引导公众健康新思维。
55篇原创内容

审核:周淳莉

编辑段   勇

电话:0532--86169110

地址:青岛西海岸新区双珠路168号

投稿邮箱:qxxqwjjxx@qd.shandong.cn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