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到底想立谁
发布于 2021-09-25 22:29
《资治通鉴》周纪
材料: 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
译文: 赵襄子因为哥哥伯鲁没被父亲立为继承人,所以自己虽然有五个儿子,也不肯将他们确立为继承人。他把伯鲁的儿子封在代国,称为代成君,代成君早年去世,立代成君的儿子赵浣为赵氏宗族的继承人。赵襄子死后,弟弟赵桓子驱逐赵浣,自立为赵氏继承人,继位一年去世。赵氏宗族的人说:“桓子立为赵氏继承人不是襄子的本意。”于是大家一起杀死了赵桓子的儿子,又迎接赵浣回来立为赵氏宗族的继承人,这就是赵献子。
解析:
赵襄子早年还是一个庶出子不受他爹赵鞅待见的时候,依靠姑布子卿的帮助,成功的把权力渗透进了赵鞅的身边,最终取代伯鲁成为赵家后世之君。
成为赵家主君后,又被智伯水灌晋阳城,朝不保夕之际,成功策反韩、魏,最终反败为胜。
智伯死后,为了争取智伯的残余势力,不惜自毁声誉,以自己为诱饵策划了一出豫让刺杀事件。
现在到了迟暮之年,又在接班人的事情上态度暧昧,一会儿伯鲁之子,一会儿自己儿子,赵毋恤到底想要干嘛?
赵毋恤不立伯鲁之子的原因
赵毋恤到底想立谁为继承人?材料上说,他想立伯鲁的儿子,伯鲁就是赵毋恤的大哥,赵鞅的嫡长子,本来赵氏继承人是伯鲁,但是被赵毋恤抢去了,现在赵毋恤因为愧疚,准备立伯鲁的儿子为继承人。
可是我不这么觉得。
一来,赵毋恤没有这么好心,让位于侄儿,虽然权力还是在赵氏家族流传,但是比起肉烂在锅里,总是没有烂在自己嘴里要香,看着权力被别人拿去,赵毋恤舍得吗?权力传承就像男女爱情一样,只能独有,不能共享。
二来,政治斗争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你来我往,政治斗争属于非死即伤的争夺,胜利者拥有一切,失败者失去一切。
如果赵毋恤让位于伯鲁的儿子,那么一旦伯鲁之子挥起屠刀,他赵毋恤的儿子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失去了权力的保护就像没有了牙齿的老虎,强权者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得做什么。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妙就妙在“不得”二字,想死也得死,不想死也得死,若是不想死,君有的是办法让臣去死。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是非对错、仁义道德,有的是权力,谁拥有权力谁说了算,这是政治规则,更是政治斗争的本质。如果让位于伯鲁之子,那赵毋恤就等于在制造分裂,制造矛盾,制造屠杀,作为一名政客,赵毋恤不可能连这点基本的概念也没有。
赵毋恤封伯鲁之子于代地的原因
既然赵毋恤不想立自己的侄儿,又为什么要做出立自己侄儿的举动呢?
“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
仔细来琢磨下这句话,“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赵毋恤为什么要封伯鲁之子于代呢?表面上看起来是要立伯鲁之子为继承人,但其实根本不是。
如果没有一定辨别能力的话,就会很容易被这句话所瞒骗,自己的儿子啥也没封,却封了自己的侄儿,这说明什么,还不够明显吗?说明要封自己的侄儿为赵氏继承人啊!相信很多人都会是这样的思维。
如果是这种思维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被骗了,这也是赵毋恤想要达成的效果,封侄儿于代就是为了瞒天过海,欺骗所有人。
事实上,封了谁,没有封谁,这些都不是重点,封在哪里,封了什么职位,这才是重点。
仔细推想一下,封到代地和是不是继承人有什么关系呢!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却硬是能被赵襄子行骗成功,能够行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封字已经是重点,只封了伯鲁之子一个人又是重点,给了一个封号又是第三个重点,三个重点加起来,就成功的把本质遮掩过去,让所有人把表面当成本质,并且深信不疑,这就是赵毋恤的老到之处。
代地在今天的山西大同和河北蔚县一带,在当时的战国,代地不但是一个不毛之地,还处于边境战线,紧邻游牧民族,那里苦寒之地,常年防御游牧部族的袭扰,你说赵毋恤对于自己的侄儿到底是爱呢还是别有用心呢!
把伯鲁之子置于险境,这是册立嗣君的节奏吗?封号为“代成君”,这是册立嗣君的节奏吗?反正我看不出来,我倒觉得这是借机把伯鲁的儿子踢出朝堂,排挤出权力核心,自己在暗中筹划布局,为自己儿子的上位扫清一切障碍。
赐号为代成君,更像是对伯鲁之子政治职位的一种盖棺定论,意思就是,这辈子你就在代地呆着,做好你的代成君就够了。
像代成君早卒,这一点记载实在是过于含糊不清,究竟是死于疾病?是死于战火?还是死于暗杀?更或是死于赵襄子之手?
以结果倒推的话,看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许就会明白,这一切,都是赵毋恤的有意操控。
“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
代成君在世的时候,赵毋恤为什么不立为后?代成君一死,赵毋恤为什么就立代成君的儿子为后了呢?
很明显,赵毋恤摆明了就没有立代成君的想法,之所以把代成君封在代地,是因为赵毋恤察觉到了代成君背后所隐藏的势力,这些势力都是赵氏一族的家老族臣。
也就是说代成君已经悄悄的把赵毋恤快要架空了,在这种情况下,赵毋恤又怎么可能册立自己的儿子呢?如果赵毋恤真的逆势而为,可能就会酿成政变。
所以出于情势所逼,赵毋恤只能表面上以册立为由把代成君赶出权利中心,一方面先稳住这些族老朝臣,另一方面来争取时间上的优势,为自己的儿子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的政治环境和权力优势。
等到赵毋恤把权力重新整合到一定地步以后,就要开始对代成君动手了,这就是代成君为什么早卒的原因,他威胁到了赵毋恤的地位,他就必须得死。
只要代成君一死,之后的事情就好解决了,留下一个没有任何权力基础的赵浣根本不足为虑,即使立他为后,他也根本翻不起任何风浪。
这就是赵毋恤的心中所想,事情从一开始,赵毋恤要立的真正目标就是代成君的儿子赵浣,而不是代成君本人。
封代成君于代地,是为了防止代成君和他背后的势力联起手来对赵毋恤本人形成威胁,把代成君推出朝堂,则是为了收回权利,为自己的儿子将来上位扫清障碍。
立代成君的儿子赵浣为后,是要稳住代成君的残余势力,避免他们狗急跳墙拼死一搏。
赵桓子的失败
但是岁月不饶人,哪怕赵毋恤拥有通天之能,在光阴面前,他也一样无能为力,赵毋恤走了,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一样的剧情,只是换了个人重新上场表演而已,赵毋恤的儿子赵桓子(也有说赵桓子是赵毋恤的弟弟)继承了他老爹几分的政治天赋呢!
“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
赵桓子的表现就很让人失望了,赵浣就是再不济,那也是赵毋恤指定的继承人,不管赵毋恤是出于什么动机册立的赵浣,那也是合法继承者,最起码在短期内大家在明面上得能够过得去。
可是赵桓子却是非常霸道,非常生猛的废除赵浣,这样做等于是在否定赵毋恤。
在自身基础还没有打牢固的时候,就露出了一副獠牙利齿,这不是授人以柄落人口实吗,急吼吼的吃相那么难看,这样的做事思维和方法,又有谁敢跟着你赵桓子鞍前马后。
通鉴记载,赵桓子上位一年后去世,其中的死因跟代成君一个样,都是死于未知,是疾病?是战火?还是暗杀?
我觉得疾病不可能,赵桓子才上位一年啊,如果赵桓子在上位前就患有重病的话,他不可能不知道,知道患有不治之症,也就不会再去争抢这些身外之物了。
战火?更不可能,翻遍史书,也找不出赵桓子在这一年有上过战场的记载。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死于暗杀,暗杀他的人是谁呢?按照谁得利最大谁嫌疑最大的原则,除了赵浣和那些家臣以外,再也不可能还会有其他人。
这就是明明是一只猫,却还认为自己是只虎的下场,猫只能用猫的方法达成目标,虎才可以自由切换生存模式,如果妄想用虎的方法行事却又没有虎的实力来托底,那就是取死之道,就是第二个赵桓子。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可惜赵襄子英雄一世,在临终前依然绞尽脑汁的谋划布局,但是只用一年的时间,他的后代却输掉了他所有的鲜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