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机制到底在做什么,Q/K/V怎么来的?一文读懂Attention注意力机制
发布于 2021-09-26 11:30
本文同时发布于我的个人网站,公式图片显示效果更好,欢迎访问:https://lulaoshi.info/machine-learning/attention/transformer-attention.html
Transformer[^1]论文中使用了注意力Attention机制,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最核心的公式为:
这个公式中的Q
、K
和V
分别代表Query、Key和Value,他们之间进行的数学计算并不容易理解。
从向量点乘说起
我们先从这样一个公式开始。
首先需要复习一下向量点乘(Dot Product)的概念。对于两个行向量和:
向量点乘的几何意义是: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再与向量的乘积,能够反应两个向量的相似度。向量点乘结果大,两个向量越相似。
一个矩阵由行向量组成。比如,我们可以将某一行向量理解成一个词的词向量,共有个行向量组成的方形矩阵:
矩阵与矩阵的转置相乘,中的每一行与的每一列相乘得到目标矩阵的一个元素,可表示为:
以中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为例,其实是向量与自身做点乘,其实就是自身与自身的相似度,那第一行第二列元素就是与之间的相似度。
下面以词向量矩阵为例,这个矩阵中,每行为一个词的词向量。矩阵与自身的转置相乘,生成了目标矩阵,目标矩阵其实就是一个词的词向量与各个词的词向量的相似度。
如果再加上Softmax呢?我们进行下面的计算:。Softmax的作用是对向量做归一化,那么就是对相似度的归一化,得到了一个归一化之后的权重矩阵,矩阵中,某个值的权重越大,表示相似度越高。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30877708.png)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将得到的归一化的权重矩阵与词向量矩阵相乘。权重矩阵中某一行分别与词向量的一列相乘,词向量矩阵的一列其实代表着不同词的某一维度。经过这样一个矩阵相乘,相当于一个加权求和的过程,得到结果词向量是经过加权求和之后的新表示,而权重矩阵是经过相似度和归一化计算得到的。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293364.png)
Q、K、V
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最核心的公式为:,与我们刚才分析的有几分相似。Transformer[^1]论文中将这个Attention公式描述为: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其中,Q为Query、K为Key、V为Value。Q、K、V是从哪儿来的呢?Q、K、V其实都是从同样的输入矩阵X线性变换而来的。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
用图片演示为: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296812510002.png)
其中,,和是三个可训练的参数矩阵。输入矩阵分别与,和相乘,生成、和,相当于经历了一次线性变换。Attention不直接使用,而是使用经过矩阵乘法生成的这三个矩阵,因为使用三个可训练的参数矩阵,可增强模型的拟合能力。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33772164.png)
在这张图中,与经过MatMul,生成了相似度矩阵。对相似度矩阵每个元素除以,为的维度大小。这个除法被称为Scale。当很大时,的乘法结果方差变大,进行Scale可以使方差变小,训练时梯度更新更稳定。
Mask是机器翻译等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经常使用的环节。在机器翻译等NLP场景中,每个样本句子的长短不同,对于句子结束之后的位置,无需参与相似度的计算,否则影响Softmax的计算结果。
我们用国外博主Transformer详解博文[^2]中的例子来将上述计算串联起来解释。
输入为词向量矩阵X,每个词为矩阵中的一行,经过与W进行矩阵乘法,首先生成Q、K和V。q1 = X1 * WQ
,q1
为Q
矩阵中的行向量,k1
等与之类似。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29520691.png)
第二步是进行计算,得到相似度。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35986269.png)
第三步,将刚得到的相似度除以,再进行Softmax。经过Softmax的归一化后,每个值是一个大于0小于1的权重系数,且总和为0,这个结果可以被理解成一个权重矩阵。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28967066.png)
第四步是使用刚得到的权重矩阵,与V相乘,计算加权求和。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32392359.png)
多头注意力
为了增强拟合性能,Transformer对Attention继续扩展,提出了多头注意力(Multiple Head Attention)。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是输入与、和分别相乘得到的,、和是可训练的参数矩阵。现在,对于同样的输入,我们定义多组不同的、、,比如、、,、和,每组分别计算生成不同的、、,最后学习到不同的参数。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273736369998.png)
比如我们定义8组参数,同样的输入,将得到8个不同的输出到。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33940864.png)
在输出到下一层前,我们需要将8个输出拼接到一起,乘以矩阵,将维度降低回我们想要的维度。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37013595.png)
多头注意力的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对于下图中的第2)步,当前为第一层时,直接对输入词进行编码,生成词向量X;当前为后续层时,直接使用上一层输出。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34491714.png)
再去观察Transformer论文中给出的多头注意力图示,似乎更容易理解了:
[^1]: Vaswani A, Shazeer N, Parmar N, et al.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31st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17(NIPS 2017). Long Beach, CA, USA: 2017: 5998–6008.
[^2]: https://jalammar.github.io/illustrated-transformer/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