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营收过亿的企业,都有怎样的企业文化?
发布于 2021-09-27 21:16
作者:嘉遇
原创:朗培商道(ID:langpeibusiness)
提起海底捞,你想到的是什么?是充满热情的员工,是有呼必应的人性化服务,还是零差评的用户体验?
提到华为,我们会想到“狼性”文化,华为提倡将狼的野、残、贪、暴等个性体现在工作中,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贪性”,永无止境地去学习和创新,像团结的狼群一样不屈不挠的发起进攻,造就了今日公认的“国货之光”。
这些被大众记住的标签都是“企业文化”的缩影,是一个成功企业的最好佐证。
而提到朗培,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它是充满竞争的战场,也是放松休息的港湾。
从走进朗培总部的第一步开始,你就能感受到朗培精神,无论是铮铮刻在墙上的价值观,还是承载满满荣誉的奖杯台,还是用爱心贴纸描画的许愿墙,“朗培文化”,无处不在。
作为一家成立仅7年的企业,朗培的成长速度是令人惊叹的。短短三年,朗培就成功跨过了第一个分水岭,成为一个营收过亿的行业黑马。
朗培,是怎么做到的?
解放管理,首先要建立内部竞争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探索阶段,出现了一种吃“大锅饭”的现象。
什么叫做“大锅饭”?
即开公司的,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吃国家的“大锅饭”;打工的员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不会影响个人工资分配,吃企业的“大锅饭”。
这种“大锅饭”现象严重的压抑了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导致中国错过了建国初期的发展红利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贫穷”的窘境。
这是写在课本上的历史教训,好在后来及时纠正错误,大力提倡“多劳多得、良性竞争”,用几十年的时间再次站上世界舞台,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超级强国。中国以己为鉴,充分佐证了只有竞争才能进步。
2014年,3位创始人在成都创建了朗培。成立初期,这个新搭建的班子人数不超过20人,且团队人员大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不懂销售技巧,但都有一颗想干大事的心。3位创始人一直在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管理他们,能够真正激发他们的潜力。
众所周知,90后员工是最难管的一代,他们没有70、80后的养家压力,他们不喜欢说教的职场环境、拒绝职场“PUA”,他们会因为对公司氛围和同事关系一言不合就“裸辞”……但他们都是充满干劲、渴望被认可的一代。
他们喜欢用成绩来证明自己,享受打败对手的快感,愿意用PK来赢得尊重。
PK文化首先落地在充满竞争的市场团队。在固定的周五和月末,举办一场所有人共同参与的PK大会。秉承“敬重谁就挑战谁,爱谁你就买马谁”的理念,双方对PK达成共识,拿出同等金额的赌注,作为最后胜利者的奖金,以一周、一月为期限,比谁的出单量更多。
先是新员工与老员工PK,再到师徒与师徒PK,扩大到团队与团队的PK,最后到部门与部门的PK,可谓“无PK,不团队”。
到如今,PK文化经历了七年时间的磨炼和沉淀,已经深入到每个伙伴的血液里。
当竞争建立的时候,人的管理就变得高效而简单;当竞争建立的时候,就能快速激发员工潜能。以结果论输赢,从过程去激励的竞争机制能够彻底激发人性深处的赌性,并引导转化成使自己进步的动力,让员工实现自我驱动和管理。
有了PK文化的驱动,很大一部分减轻了管理层的压力,改变了管理者的“拖拽式管理”的现状,塑造了朗培良性竞争、刺激有趣,积极正能量的工作氛围。
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
在阿里,有一支队伍被称为“铁军”,彭蕾、戴珊、蒋芳、孙彤宇、蔡崇信等阿里巴巴高管都出自这支铁军。
除此之外,商界很多风云人物,也是从这支队伍走出来的,如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美团前COO干嘉伟、大众点评前COO吕广渝、赶集网前COO陈国环、去哪儿网COO张强……
这一群人离开阿里后自己创业,也都将事业搞得风生水起,跃居行业数一数二的位置,离不开阿里文化对他们的磨练和栽培。
而在朗培成立初期,为了快速复制培养朗培核心管理骨干,助力公司发展,面向全司招募业绩优秀、愿意挑战自己、渴望更大平台的伙伴,前往北上广等地区为公司开疆辟土,组建了一只专门攻克最难出单项目的队伍——特种兵大队。
有过销售经历的人都知道军令如山,上级一声令下让你调动,也就意味着你必须去一个新的区域,客户、人脉、资源、队伍等,所有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而朗培的“特种兵大队”,就以执行力强闻名。超强执行力的一个体现便是“指哪儿打哪儿”。
特种兵大队的所有队员都要接受全国范围内调动,主管和经理级的调动极为频繁,少则几月,多则一年,平均半年调动一次。
他们有的举家迁移,有的则抛开家庭独自上路,但他们毫无怨言。
这就是朗培各大分公司的第一批核心元老,在集团的全力支持和信任下,他们成功为朗培攻下了华北、华南、华东、西南市场,辐射更多的中国企业,帮助朗培实现营收三年过亿的重大战略目标。
成功的招聘,要选择“志同道合”的人
很多企业天天都在招聘,似乎永远处于用人荒的窘境。据统计,很多中小民企的人员留存率只有不到20%,也就是每招5个人不到半年就有4个人离职。招人难、留人难成为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
而一个员工离职后,到招到新人,再到新人能够熟练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的1倍甚至1.5倍。所以招聘,不仅影响企业的人才建设,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
为什么辛苦招来的人却留不住?我认为关键原因在于员工与企业思想不同频,对企业不认可。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说过,不符合京东的核心价值观,你能力再强,我也不要!
而朗培作为一家人性化管理的公司,朗培在人才选拔上,非常注重求职者的内心诉求。
对于参加面试的求职者,在面试中,他是被选择方,我们会按照人才选拔标准,来判定这个人与岗位需求是否匹配,是否能够胜任岗位职责。
在通过初面考核后,求职者将进行第二轮面试,这一次,他是作为选择方。
新人会在HR的带领下参观公司各个部门工作状态,由HR为他们介绍朗培的发展历史、团队构成、企业文化等背景,让求职者进一步感受公司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氛围。
在参观结束后,HR会邀请相关部门与新人进行面对面沟通,所有团队的主管需要向新人展示团队优势、团队资源、新人加入能有怎样的收获,通过双选形式,最终由新人自己决定加入哪只团队。
双方选择,是对新人的负责和尊重,能够让新人迅速产生归属感,降低了团队磨合不当引发离职的可能性,也节省二次招聘的成本和精力。
双选文化的落地,让朗培每月员工留存率高达95%,为三年过亿的成功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有人说,除了赚钱以外没有其他价值的事业,是空洞的事业。人是企业的最大的资源,当把位于价值中心的“人”拿掉,“企”字就成了“止”。
朗培三年过亿的成功,除了高效能的运作模式和高增长的营销打法,更是因为对人的重视,对文化的孕育。
在遍地掘金的时代,如何抓住风口,像朗培一样做到三年营收过亿?
朗培商道重磅推出《企业增长年年翻》体系课程,独创的CGI模型,通过总裁进修突围班、企业增长必修课、企业传承对象培养、创新营销特训营四大维度,配套完整的实操落地方案与系统工具,帮助企业家们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出路上持续增长,实现企业利润年年可持续的翻!
选择轻松复制成功的捷径?还是无法预知的盲目探索?你,怎么选?
学习团队管理、文化建设
实现盈利增长、持续与传承
朗培商道《企业增长年年翻》课程火热销售中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