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设计:内容限量问题
发布于 2021-01-10 20:47
有趣的习惯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当然不是仅仅为了了解张数而已。而是通过张数,就可以大约知道讲者所讲内容的“大约状况”。说是“大约”,因为这是只是一个指标而已,并不能反映全部情况。
但是,如果这个张数所显示的情况“足以”反映某些情况,也就是说,这个张数已经具备了“反映讲者状况的条件”,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期这个讲者将会讲成什么样子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到底张数能“反映讲者的什么情况呢”?
几种糟糕的感受
对于大多数比较有经验的讲师来说,PPT的张数和讲课时间是比较匹配的。虽然,不同的人员会有一点差异,但是,对于比较有经验的讲师来说,这种“匹配”还是可以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讲者的讲课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但是,PPT的张数超过20张。第一种情况,这个讲者将严重超时,规定的时间将“只是摆设恶意”。第二种情况,这个讲课过程一定是快速换课件的情况,估计什么要点也讲不出来,大约就是蜻蜓点水的样子,听者肯定是要浪费时间了。
如果反过来,讲者的讲课时间有45分钟,但是PPT的张数只有四五张。这个讲者肯定会出现几种情况:
要么很快讲完(这算是客气的);
比较糟糕的是,一张PPT就能讲很久,可能是PPT会是“密密麻麻”的样子,大家的视觉一定是会遭受这么。
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呢?玩命的展开,甚至还会超时。这样的情况就意味着,大家要看着一直不变的课件忍受很长时间,如果运气好,还能挺得过去,运气不好,就要想办法忍住不“睡着”。
当然,如果只有四五张课件,但是,预定的时间是90分钟,这大约就要考验听者的忍耐力了。甚至会想到一个“吐槽”:
“既然你讲的已经和课件没有关系了,为什么不干脆不要用课件了,直接按照演讲方式来完成呢。这样好像还舒服一点吧。”
时间和内容的匹配
是的。
对于有经验的讲师来说,他们所做的每张PPT都存在着一个很重要的属性,就是“需要讲解的时间”。而且,会根据时间来考虑每张PPT应该承载多少的内容。
同时,针对不同的内容,也会考虑到听众阅读PPT的习惯和“边听边看”的承受程度。这就是说,既要保证听众能够看到足够的信息,也能很好地听到讲者的内容。
基于这样考虑的PPT,才是比较合理,也能最大程度发挥PPT和讲者作用的设计方式。
反之。
对于没有经验的讲师来说,在控制内容和时间上,在考虑听众视觉和听觉方面感受的思考会存在问题,甚至造成之前所说的几种情况。
那么,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讲师来说,每张PPT到底应该如何控制时间和内容的关系呢?是否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呢?
这正是我这个内容想和大家分享的重点。
上限!
我经常对我的下属和学员讲,在设计课件的时候,每张课件的讲解时间,应该尽量控制在4-5分钟为适宜。最长不要超过7分钟。
同时,考虑到听众的习惯,在PPT上展示的内容,应该考虑到听众阅读完的时间不超过讲解时间的“一半”。甚至可以更少一些。
但是,应该尽量避免过于简单的展示内容。因为过于简单的展示内容,就要求讲者必须有非常强的“吸引听众的讲解能力”。这对于经验不是很丰富的讲者是一个挑战。
只有PPT内容和讲者在内容和时间上的控制,才能让讲者更好地利用PPT来讲解内容和要点,听众也有足够的时间接收“听觉”带来的信息。
如果是图片,对于展示性的图片,一般我们认为每张图片的有效阅读时间为7-10秒。对于讲解性的图片,一般我们认为每张图片的有效阅读时间为45-60秒。这样的时间提示,是告诉讲者,你需要讲解的时间,应该至少超过以上时间的2倍。
如果是图表,大约是同样的情况。不过,对于讲解性的图表,一般要根据讲解要点来重新计算。总体来说,每个要点的有效阅读时间大约在30秒左右。因此,如果一个图表的要点太多,我会建议增加PPT的张数来分别讲解,没有必要在一张PPT内,就把所有的要点都讲完。
时间和内容的上限是有了。同时,也是有下限的。
很多讲者会更重视上限,但是,却很容易忽视下限的问题。
下限!!
因为很多人会认为PPT的时间和内容下限对于讲课的人和听众都影响不大,所以,重视程度就比较低了。
这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不是专业做讲课工作的人员来说,我也是容忍的。但是,对于专业做这个工作的人员来说,我就不能容忍了。
特别是在我们套用一些PPT模板的时候,其中标题、目录、过渡等内容都会直接被使用,这些内容往往都会在实际讲解的时候,完全不需要讲解,直接换片就可以了。
其实,这些模板,大多数都是展示性的模板,并不是讲解性的模板。也就是说,如果是用来展示,不需要讲解,那么就作为一个过渡就很合适,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如果是讲解性课件,就不能出现这种情况了。
一个有经验的讲师,居然存在“无效课件”,这是很丢人,证明自己不专业的表现。
就像一些专业事情中,对于外行,我们可以容忍一些不好的,不专业的习惯,但是,对于专业人员,就需要更苛刻的要求了。这也反映了讲师对于课件的理解程度和设计水平。
一般来说,如果一张PPT的讲解时间低于30秒,我们就可以定义这张PPT是一张无效的PPT了。
这就意味着,每张PPT都应该至少赋予30秒以上的讲解内容。按照以上的推算,这张PPT的内容,需要听众阅读不少于15秒。这样,才能算是一张有效的PPT。
如果讲师不能保证这样的“最低限度”,就应该考虑放弃。或者,重新思考这张PPT的实际价值和意义,重新进行设计。
当然,以上的观点和建议,主要是针对常见的课件,常见的课程内容提出来的。对于大多数的课件设计,都是可以考虑借鉴的。
至于那些非常特殊的情况,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适当超越限制。但是,这些情况都是比较罕见的。例如特定的限制要求,特定的内容,特定的需要,特别的设计效果等等。
因为最近一直在参加一些年会,也在听大家的工作汇报或者经验分享。从中意识到这样的情况,就特别写了以上的内容。
纯粹是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也希望大家能在讲解性的课件设计中,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