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秘籍:怎样从职场「穷忙族」到高效能人士?

发布于 2021-10-07 23:04


时间管理,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你很难管理一个无形的东西。我们总是说要去管理自己的时间,但是管理的结果,是可以让时间变长?还是变短?是变快?还是变慢?
 
这些你都做不到,你做什么都没有办法控制时间的流逝,所以,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是效率,是时间回报率,只有这两种东西,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而说到提升效率,有的人可能会说,那我单位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不就好了,于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的密密麻麻,恨不得24小时的时间变成48小时来用,但是结果往往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到了具体工作的时候,还经常会被一些琐事打扰,不得不中断手里的计划;甚至有的时候,就算做了计划,也不想去做,直到deadline近在眼前。每天处于慌乱之中,工作既没效率又没有质量,有时候甚至不得不熬夜加班,做好本职工作就已经身心俱疲,就更谈不上有个人时间去提升。
 
这是很多人时间管理困境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三点:
 
1. 时间敏感度不强。
2. 对自身时间利用率做错误评估。
3. 一直在做消耗意志力的事。
 
首先,就是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时间流逝的很快,自己什么都没做呢,时间就没了,然后你开始变得焦虑。
 
事实上,这种不是你的效率差,而是你的大脑对时间无感,你意识不到时间的价值,而且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浪费一点时间,也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所以才会养成能拖就拖的习惯,事情不烧眉毛就不会想着去灭火。

其次,是对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不能做一个正确的评估,觉得还来的及,自己先休息一个小时,再集中精力两个小时就能把事情做完,所以做事情,先想的是,当下先爽一会,过后再进行补救,但是没有考虑过,在这样的习惯下,自己已经做不到心无旁骛的做事了,而且,在计划做事的时间内,也随时会出现其他事情干扰注意力的可能,所以结果自然是,实际的做事效率远远低于预判,前面的事情拖延,后边的事情也就不可能按照原定计划完成。

最后,就是在制定日程计划的时候,所用的方法,都是反人性的,都是在消耗你本就不多的意志力。
 
就比如咱们前面说到的,把自己的事情安排精确到小时,但却忘记了,任何的改变,都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想要改变一个生活混乱的极端,就给自己安排一个极端有序的日程表,而这样你根本就无法习惯。

而且,这样的安排一旦中途出现一点意外,就会因为感到受挫而轻易放弃。一上来就想要吃个胖子,很容易把自己搞崩溃。
 
做不好时间管理的原因找到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方法,避开这些坑。

提升时间回报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事前 :做计划
2. 事中 :做分割
3. 事后 :做总结
 

事前:做计划


首先是事前阶段,需要大家注意的有两个方面,心理上和计划操作上。
 
心理上,提升自己的时间敏感度。当你觉得自己的时间是有价值的,浪费时间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时,你就不会随意的拖延或者浪费了。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代价,主要指的不是你可能出现错误,或者给别人带来利益损失这种具有外来压迫性的东西,对这些的担忧虽然也有促使你行动起来的作用,但是这样的内容越多,你的压力就会越大,做事的时候也就越容易焦虑,而当压力、焦虑过多过大时,你很容易变得破罐子破摔。
 
所以,我在这里跟大家提的代价,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拖延所带来的时间浪费,会让你自己跟更多的利益失之交臂,这对你来说,同样是一种损失。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对你做的事情进行估值。比如,你平均一小时能赚多少钱?而你选择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会让你的钱变多?还是会让钱变少?人性都是逐利的,当你养成评估价值的习惯,做事才会更加理性。

而具体到做计划的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须有循序渐进的意识。
在做时间管理之前,你先要明白,改变原有习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当你想要改变之前自己杂乱的工作时间线的时候,你先要做的是调整好心态,坚定自己的决心很重要。
 
切勿与人攀比,可能你想要做出改变,是因为受到周围优秀的人的刺激,想要自己也变得优秀,这是好事,但是不要把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变成攀比。
 
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当你无法做到跟别人一样的进步速度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这个时候,无论做什么都会大打折扣。
 
2. 用好你的生物钟。
精力管理是时间管理的基础。一个作息习惯都没有规律的人,真的谈什么时间管理技巧都白搭。
 
所以首先,你要有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虽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坚持下去并不容易,却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还有,工作经验、能力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每天24小时,而在这一天当中,有的时间段你的精力会很好、大脑也很清楚,有的时间段你的精力可能会差一些。
 
比如有的人精力最好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7点-9点,有的人是在下午,所以你需要将所有需要深度思考或挑战最大的工作,尽量放在你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内去完成,因为这个时候你的专注力是最佳的,工作会十分高效。
 
你也可以花1周左右在纸上或电脑上记录下自己不同时间段的精力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深度思考时间段。
 
3. 用场景分割线替代时间分割线
这让你的日程安排更有弹性,操作起来也更符合人性。
 
时间分割线,就是指我们之前给自己规定的比如八点到九点、九点到十点的时间范围内做什么,这些时间点,就是时间分割线。但这样安排事情,就会被时间紧紧的限制住,缺乏弹性,万一有什么突发状况,就轻易会被打乱。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事情,因为在大多数人在管理时间的时候,会习惯性做一些反人性的事情,不懂得循序渐进,总是爱走极端。
 
所以你想要让自己登上自律生活的高台阶,一步是迈不上去的,你需要给自己找个凳子:将时间点换成场景。
 
所谓场景分割线,就是你的日程安排是按照场景来制定的,比如早上起床后,是一个场景,晚上下班后,也是一个场景,会考虑时间因素,但是却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时间,仍有分割不同时间段的作用,并且更加有弹性。
 
安排时间时弹性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跟计划有所出入,而缺乏弹性的规划意味着我们总会体验到自己的失败,缺乏成就感和满足感。
 
4. 日程安排遵循八分饱的原则。
安排事情也要遵循八分饱原则,即不可安排的太满。

计划安排得越密,计划被完成的概率就越低,很多人安排了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却失败了多次后,就不愿意也不敢再制定任何计划了。
 
所以在做时间管理的时候,必须要确保更重要的事情被分配了足够充分的时间。这样做还可以大大减缓焦虑,提高制定和执行计划的意愿。
 

事中,做分割


到了具体的执行阶段,要主要的工作,就是解决如何减少意志力的消耗问题。
 
事实上,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浪费在边边角角的地方多一点,你能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的时间也就越少。那么,如何尽可能的避免意志力消耗呢?

1. 小事情上缩短选择时间,节省能量。
很多人之所以会容易在小事情上过多的消耗能量,就是因为不管是事件本身还是人们在面对这件事情时,缺乏一个具体的指标去衡量和规划。
 
因为觉得既然是小事,就没必要一板一眼的,随意一点做选择就可以了,但是往往越随意,就越容易陷入长期的时间消耗中,因为你很容易在做选择的时候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自然就拉长了选择的时间。

所以,面对小事情,也要制定一个固定的的指标,而且指标尽量简化,以达到简单高效的目的。

比如工作日,繁忙的工作已经或者接下来需要我花费大量的精力,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在午餐吃什么上浪费太多时间,在做选择的时候参考两个原则:营养和方便省时就足够了。有了固定简化的筛选指标,就能帮助你快速缩减目标范围,节省做选择的时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小事件,要尽量避免以后再说这样的思维习惯,防止自己在小的事情上重复浪费精力,所以当下能做的决定一定要当下做,做完就不再做重复思考了。
 
2. 减少杂事干扰,用碎片时间干杂事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杂事的干扰,比如你的工作总结写到一半,突然想起来第二天出差的车票未定,于是你放下了工作,打开了网站,这样的事情看起来不费时间,但事实上却大大增加了我们进入工作状态的成本,让做事的效率大打折扣。
 
大家要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点是,把精力集中在此时该做的工作上。所以在遇到别的工作干扰情况时,将你需要做的杂事记下来放在一边,先全身心的完成你手头的工作,然后再利用一些工作中的碎片时间来处理各种杂事。发个微信消息、回个电话、订购一个生活必需品等完全可以集中在这些时间内处理。
 
解决这样的困境,其实也不难,我给大家的时间管理建议是,缩短精力缓冲期。
 
你从一个工作中途切换到另一个工作的时候,必然是会耗费一定的精力的。不同工作的内容、背景、需要的信息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的大脑不能像机器一样,从一个频道立马切换到另一个,中间必然需要一个缓冲期来转换思维。这个缓冲期是会消耗我们的精力成本的。
 
缓冲期的时间越长,需要额外消耗的精力就越多,那么可分配给真正任务上的精力就越少。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你首先要做的,是必须去尽可能的缩减切换工作需要的缓冲期。
 
我告诉大家三个方法:
 
第一,就是标记工作思路。当你目前做的工作被打断时,在中断的位置上做一个标记,简单的写一下当时的工作思路,这样当你再回来的时候,根据这个标记能更快的恢复到之前的工作状态。
 
第二,尽量对同一类型的工作进行集中的处理。相比于类型完全不同的工作,同一类型的工作需要的处理方式会有更多相似的地方,这样我们的大脑就不需要进行特别多的切换时间,能节省很多的精力。比如有写文字和画配图的工作需要完成,那么把一些需要写文字的工作放在一起做,在需要配图的标记一下,等文字工作全部结束之后,在统一的进行配图,会比一会儿写字一会儿画图高效很多。
 
第三,制造合理中断点。当一项工作面临一定会被打断的情况时,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制造几个需要停顿的地方,也就是不用进行思路梳理和回顾,也能继续展开的工作节点。这样一来,我们在完成一个阶段和任务之后,就可以去做别的事情,回来之后就能立马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而不是在工作的中途被随意打断,等回来时还需要在花一段时间找回思路。
 
懂得合理的分配自己的精力就变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精力分配的好,工作能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完成,也能避免自己陷入被工作牵着鼻子走的境地。
 
3. 将执行清单细化。
当你的清单上的工作不能一步到位的执行时,大脑会不自觉的去想这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我需要先理清思路,再开始执行
 
越复杂的工作,大脑越会向后退缩,这也是很多人工作中存在拖延症的原因。所以对于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去进行最大程度的细分,细分到看到执行清单,无需思考,即可上手去做。
 
这样做的优点是,大大减少了大脑的畏难情绪,不用去思考怎么做,不用去纠结会不会做,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4. 放弃无用的社交,避免无效的争论
还有一个非常消耗精力的地方,就是无用的社交。
 
 
另外,也要避免无效的争论。你没有责任和义务去花自己宝贵的时间改变别人的思想,替别人操心。当被别人误解,聪明的方法是不辩解,默默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好。
 
当然,如果误解你的人是你最亲或在乎的人,花些时间不让他们伤心还是有必要的。
 

事后,做总结


做总结,其实就是复盘,复盘的作用,就是让你明白自己已经走过哪些坑了,那么在以后再遇到这些坑的时候,可以及时避开,节省时间。
 
一次有效的复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回顾目标。
明确做一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从而引导你的复盘朝着一个正确方向进行。如果复盘没有目标,那么你的反思内容,只会是杂乱的堆砌,也就不存在实际的借鉴效果。
 

2. 评估结果
对结果的评估,是为了和最开始的目标形成对比,看看中间的环节,哪些地方没有实现目标?哪些地方超出了目标?有没有环节出现错误或者问题?先发现差距,然后才能寻找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
 
3. 分析原因
通过评估结果找到了差距,那么可以开始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以利用情景再现的方法,重塑当时的情境,回想起当时的问题所在,以及是如何将问题解决的?切入的角度是什么?对于以后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有什么借鉴意义?做这些都是你复盘的时候需要思考的问题。
 
4. 推演规律
复盘的根本目的是发现事情的规律,指导今后的实践。而且复盘可以提升你的大局观,让你清楚整个事件的流程和脉络,从而提高以后的做事效率。
 
所以复盘不仅仅是总结,也是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引申能力的过程,能够让你在之后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不至于慌张、没有头绪,而是懂得如果做出正确的改进。
 
而且,不光要复盘自己的工作,也要复盘别人的工作,这样让你更清晰的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对于别人的工作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每一次的工作都成为自己能力提升的阶梯。

END

编辑 |王萱然
来源 | 升值计
作者 | 升值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萱然
“富在术数 不在劳身 利在势局 不在力耕”
34篇原创内容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发布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链接仅作为一般参考用途,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或邀约,任何涉及产品及服务内容,不适用于其官方相关条款及细则,如欲了解详情,请咨询专业人士或查询官方网站,本平台使用者因为违反本声明的规定或有任何不当使用而触犯法律法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