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巩固枢纽地位。
提升北站服务能级,支撑打造南部核心;
积极争取城际资源,以枢纽带动九龙山、鹭湖等重点片区发展;
强化与宝安机场等市级枢纽联系,便捷龙华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樟坑径直升机场、中部物流枢纽的规划建设,构建辐射湾区的航空及物流网络。
▲ 粤港澳大湾区铁路枢纽总布置示意图
(规划示意线位,最终以政府审批结果为准)
二是强化对外联系。
积极争取22号线等多条轨道资源纳入五期建设规划,提升轨道服务覆盖、强化轨道快线服务;
强化对外通道联系,将持续推进梅观高速公路清湖南段市政化改造等5项工程续建,并启动宝鹏通道等5项工程新建,增强龙华跨区对外联系;
协调与东莞间的交通互联,积极融入湾区协同发展。
▲ 龙华区规划轨道线路布局图
(规划示意线位,最终以政府审批结果为准)
三是升级公交服务。
精准识别公交出行需求,试点数字化需求响应式公交;
试点MaaS按需响应式公交、社区微巴、大站快车线等多形式服务,丰富公交出行选择,促进“轨道-公交”融合;
结合城市更新推动公交场站建设,有效保障公交线网拓展。
▲ 龙华区新建配建公交场站分布图
(规划示意图,最终以政府审批结果为准)
四是优化道路运行。
落实骨干路网建设,推进民乐路市政工程等10项主干路工程续建,并启动石龙仔路市政工程等12项主干路工程新建,预计新增主干路里程30公里。同时,将推进平安路等近28项次干路工程新建、续建,预计新增次干路里程25公里,支撑全区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窄路密网建设,结合片区城市更新、断头路打通,推进超90项支路新建工程,预计新增里程约40公里,顺畅各片区交通微循环;
完善全区各级物流枢纽建设,保障货运交通有序运行;
积极试点无人机配送等新型末端配送方式,实现“数字龙华”产业带动。
▲ 十四五规划主次干道建设分布示意图
(规划示意图,最终以执行方案为准)
五是精细慢行空间品质。
推进“龙华-福田”等市级慢行骨干网建设;
力争新增非机动车道100公里以上,完善骑行网络布局;提升非机动车管理水平,促进全区非机动车有序运行;
推动人行天桥、二层连廊等立体慢行系统建设,提高慢行安全性和便捷性;
推进绿谷公园、观澜河等绿道碧道网建设,新增绿道33公里、碧道63.7公里,打造绿色生态公共空间。
▲ 龙华区自行车专用快速路走廊布局
(规划示意图,最终以执行方案为准)
六是提升交通治理水平。
持续实施“短平快”治堵工程,改善道路运行环境;
通过存量挖潜、需求调控等系列手段,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交通污染治理,建立常态化公众参与机制,开展碳积分管理、拥堵区域内外车辆分类使用、绿色出行奖励等措施,构建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
▲ 龙华区新增公共停车场分布
(规划示意图,最终以执行方案为准)
七是智慧管理提升。
发挥“数字龙华”的产业优势,升级智慧交通2.0体系;
打造“四横三纵”智慧快速公交走廊,公交服务精准化;
开展智慧道路基础设施试点研究,打造智慧交通建设样板。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