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三十五 | 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

发布于 2021-10-10 07:33



《你在忙什么》

作者:  索达吉堪布

问:我有一只藏獒,把它当儿子一样。前不久,它从四楼跳下去,抢救过来,又开始自残,把骨头都咬出来了。医生和朋友建议给它安乐死,但我非常矛盾。请您简单告诉我,是让它继续活着,还是让它去?

堪布:让它活着吧。直接了断它的生命,有很大的过失。

问:我吃饭应酬时,同席的人一般不信佛,要吃肉,点活鱼活虾。我劝过几次,很少有人接受。请问,怎么避免这种饭桌上的杀戮?

堪布: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我们身边不信佛的人还是占多数,肉食的诱惑那么大,让他们不吃肉、不杀生,可能不太现实。六祖大师曾在猎人堆里吃肉边菜,没办法的话,你们也只能这样。

不过,吃久了“肉边菜”,慢慢地,会不会吃“菜边肉也不好说。我理解你们的苦恼,一边要学佛,不能吃肉,一边又要工作,不得不随顺大家。但即便如此,建议大家还是坚持吃素,这是个好习惯。

这个传统是从梁武帝时代开始的,符合大乘教义,对生命也是最直接的保护。否则,像我们今天一百人吃饭,要是都吃肉,杀一头猪也不够。你们想想,生活里顿顿吃肉,要威胁多少生命?有本书里说“吃肉就是吃生命”,这不是危言耸听。

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在藏传佛教中,因为藏地的条件恶劣等原因,吃肉的习俗一直存在,但如今很多大德也提倡素食,学习汉传佛教的传统。我们佛学院开法会时,好几万人一起吃素,平时吃素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说在佛教群体中,吃素是因为慈悲,推广起来不难,那我们让身边人吃素,可以从素食符合医学、营养学理念的角度来劝导。有很多医学报告说,肉食并不适合人类的生理结构,而且,素食的营养足够。

“牦牛吃草,但长得很壮”,这虽是我常说的玩笑话但时下很多人的素食经验足以说明:吃素的体质很健康。不愿吃素的人,主要是吃肉的习气重,一顿不吃都不行。我在家乡办学校时,和县领导开了几天会。他们天天吃素,最后实在受不了了:“陪你们吃三天素,都吃拉肚子了,你们佛教太苦了!”我笑笑说:“不会吧,汉地那么多佛教徒天天吃素,身体都很健康,跟这个没关系。”

问:佛教中说:“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既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那到了最后,是不是就不用佛法了?

堪布:对,这是从本质上讲的,因为心不存在,所以也谈不上用佛法。但在显现层面,还是要用。

问:什么时候就不用佛法了?

堪布:真正证悟的时候。

问: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堪布:不少人以为,对家人不管不问就是有很强的出离心,其实不是。《三主要道论》中说: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会对今世生起厌离;修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会对来世了无执著,这是真正的出离心。

有这种出离心的人,不会贪执荣华富贵,也不会计较荣辱得失,而是甘于过平淡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也会按世间规则行事,该承担的都会承担。更进一步地,他会生起菩提心,那时候,对父母、子女乃至所有生命,都会像对待菩萨一样恭敬随顺。

所以,出离心不是冷漠,它是一种智慧,甚至是家庭和合的顺缘。

问:发了菩提心的人,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

堪布:愿大,力大。龙猛菩萨说,真有菩提心的人,哪怕行为上没有在利他,也是真正的大乘行者。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我们心力弱,主要是因为自私自利心的牵制。多了解利他的功德和自利的危害,心力慢慢就大了。心力一大,能力也就大了。

我有这种感觉,不管做慈善还是办学校,一发大心,好像各种资源和因缘就来了;不发心的话,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什么都做不成。

问:有个年轻人失恋了,得了抑郁症,想自杀。请问,这是否来自前世的因缘?

堪布:有些的确是前世的因缘,但并非百分之百,今生的因缘也有。但不管是什么,失恋后不需要自杀。我常说,人生的路并非只有一条,这边走不通,再往那边走走试试。

《释尊广传》里有一则公案:一个痴情女人因为丈夫死了,便神智失常,背着他的尸体在尸陀林游荡,尸体变成了骨架,还背在身上。当时佛陀转生为一名医生,叫革夏巴。他见到这个女人,心生悲悯,于是背上一具女尸,来到她面前。

彼此熟悉后,他趁女人睡去,把女尸和她丈夫的尸骨绑在一起扔进河里,然后大叫起来。女人醒了,他朝着她喊道:“你丈夫把我妻子拐走了!”女人见状,嗔心大起。革夏巴安慰她一番,她就恢复正常了。

所以,人和人的感情,如果了解其本质,不过是一种暂时的缘分,十年、二十年后回头看看,有些执著是非常可笑的。

问:我最大的心愿,是在川藏云贵那里建一所希望小学但不知道他们长大后能否皈依佛教。有师兄说还是供养上师和建寺庙好,这才是弘法利生。请问,我该把精力放在哪方面?

堪布:是建学校,还是造寺庙,你最好自己决定。如果要建学校,孩子们长大后皈不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学到文化知识,有前途,有个快乐人生。我自己建学校的目的就是这个。

不过建学校不容易。刚开始要建,建好后要运行,运行过程中要维护…方面面要投入很多。建寺院也一样,但主要看对弘法利生是不是有利。

问:无常说起来简单,面对起来特别难。尤其当父母子女突然离世时,好像完全没有准备。希望您为我们开示一下这个道理。

堪布:的确,我们知道无常就在身边,自身也好、周遭也好,谁都逃不过它的威胁,但有些无常真的来了,还是很难面对。不过,时时刻刻有个无常观念,修行人也好,非修行人也好,总归是好的。

乔布斯说过:“我把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过。”我个人而言,其他修法不敢说,但无常是天天修。每次看到历史上高僧大德圆寂、帝王将相作古,我都会修无常;看到身边的黑发人送白发人、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也会修无常。

倓虚大师在《影尘回忆录》里说,有家人正在结婚时一个人死了,婚礼成了葬礼;前不久我一个同学突然去世,本来过得很好,说没就没了;这两天我和你们聚在一起,分别后有些还能见面,有些再也见不到了……这就是无常。

人生是一本无常教科书,每个人都在扮演无常的角色。

只要常常这样观修,提醒自己,自然会有一种面对无常的能力。这是境界,不是简单的认识。

所以,古德说:“如果要专修一法,就修无常。”修无常,最初可作为你进入佛法之因,中间是你精进修行之缘,最后成为你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


这种“忙”得不到自由。乔布斯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自信,则是从自律来。自律,就是严格控制自己的时间。

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其实,我们也要学会把控时间,真正做些有意义的事,同时偶尔也要观观心,不要整天“忙”不停。

有一首诗我很喜欢,抄录于此,也许会让你对“忙”有另一层理解: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索达吉2015年1月24日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联系志工:_Min_Jie 或者 renxi1976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