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打卡 | 叙事视角下解读《放牛班的春天》的音乐

发布于 2021-10-10 16:05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于2004年上映,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充满力量和温情的人间大爱故事。电影的配乐不仅有效地烘托了电影的主题思想,同时也带给了观众听觉上的美好享受,影视音乐成为了电影的灵魂思想。音乐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起到了一种电视故事叙事的效果,对于电影的故事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对这部电影所蕴涵的成长主题和生命主题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传递。本文将以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为基本的载体,对电影中音乐对电影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和电影故事的叙事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一、有关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音乐艺术的总体概述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一个平凡的音乐教师马修用自己的爱心和音乐唤醒了孩子们麻木不仁的内心世界,终于帮助孩子们找到了一种发泄内心郁闷的途径,重新找到了对于生命热爱的载体。尽管马修只是一位平凡的音乐教师,可是在他的熏陶下,他的爱徒最终走进了他梦寐以求的音乐殿堂之中,最后成为了声名远扬的音乐艺术家。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给电影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正像电影配乐师鲁诺·克莱斯说的那样,音乐就是电影的灵魂思想。电影使用交响乐团进行了电影音乐的完美演奏,钢琴的空灵悠扬和管弦乐的完美结合,再加上孩子们那纯净甜美的嗓音,多种不同音乐元素的结合带给了影视观众以美好的视听享受。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凭借其出色的配乐在法国的电影节上拿下了多项重要的奖项,并在欧洲电影节上拿下了最佳音乐的大奖,最后成功冲进了美国的奥斯卡奖项中。优秀的电影音乐都是为电影的主题思想和电影故事发展而服务的,这部电影中的配乐不仅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听感受,同样也直接推动了电影故事的叙事和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于电影的主题思想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对于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配乐属于音乐原创作品,让电影和音乐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配合,这也为音乐进行电影内容的叙事提供了一种可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有两条重要的故事线索,一个是马修老师对于生命真正意义的追寻,另外一个是教育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两条故事线索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并行发展的。当马修老师刚来到这座学校的时候,心情是十分低落和无精打采的。马修老师是一位对生活有着远大抱负的音乐家,因为事业的不顺利,为了生活来到了这座学校当一名音乐教师,这时候马修老师的心情和学校里孩子们的心情是一样的黑暗,没有一点激情和朝气。校长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了非常苛刻的教育计划,对孩子们有着残酷的惩罚方式,这个学校就像是人间监狱一样。在电影的开始,背景音乐是非常微弱的,并且是时断时续的,和电影画面中的那种暗淡光线交织在一起,一块向观众展示了这座学校那种残酷的生活现实。

当马修老师在无意之中听到了孩子们那欢快又憋足的歌声的时候,终于发现可以照亮孩子人生道路的光就是音乐,因此马修老师也开始变得振奋起来,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了这样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凡事都不能永远说不。”这既是他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同时也是对学生们的一种看法。在马修老师的努力下,学生们也开始变得听话了,乖巧懂事了很多。音乐开启了孩子们的心灵,是他们进行自我展示和信心塑造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春天的到来,影视画面也开始变得生机盎然起来。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一共有三首完整的插曲,分别在电影故事中的三个不同季节中出现,不仅是对电影故事的一种叙述,也将电影故事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三、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对于电影故事的叙事作用
音乐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不仅有效推动了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参与了电影故事的叙述,在某些具体的电影情节上,音乐也起到了一定的解释和补充说明的作用,这样就使得电影故事情节变得更加详实和饱满,电影的主题思想也就更加明确了。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当马修老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电影中就将人声和音乐声进行了几次鲜明的对比,将马修老师和学生见面的第一次的交流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刻画。马修老师还没有走进教室时就听到了从里面传出来的学生之间七嘴八舌的嘈杂声,当马修老师因为不小心被讲台绊倒的时候,手中的皮包也甩出去很远,学生看到了这种场景,吵闹声更是达到了另一个高峰,学生们在教室中将马修老师的皮包扔来扔去,教室中的情况非常混乱。就在这个时候,校长突然站在了教室的门口,对于学生们的这种粗鲁行为马修老师并没有向校长进行举报,反而在校长面前对孩子们的这种野蛮行为进行了包庇,马修老师的这种善良举动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马修老师找出了对麦神父进行伤害的葛贺克,当听到校长此时正在用暴力行为惩罚一个学生的时候,电影中再次响起了那种柔和的音乐,马修老师立刻改变了主意,他并没有向校长去揭发这个学生的罪行,最后决定让葛贺克来照顾受伤的麦神父,电影观众也从马修老师的这些举动中感受到了他的善良和人性中的亮点。

当马修老师再次回到教室的时候,教室中又是一阵嘈杂的吵闹声,莫杭治此时正在黑板上乱画着马修教师的样子。令观众感到惊讶的是,马修老师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更为夸张的莫杭治的肖像。紧接着,马修老师让所有的学生在本子上写上自己的梦想,教师中至此再次安静了下来,所有的学生都埋头在纸上写着自己的梦想。柔和的电影主题音乐这时候再次响起,并且越来越强烈,这是电影主题音乐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在电影中出现。在电影中通过人声和音乐的几次鲜明对比,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马修老师在这个学校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同时也将人物的形象进行清晰的刻画和描绘,马修老师的善良品行和学生们的顽劣性格之间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这给电影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结尾处,学生们为马修老师送行的镜头中,电影主题音乐已经变得更加清晰明朗,已经不再像第一次在教室中那样微弱和模糊,并且是时断时续的。学生们第一次在教室中的那种嘈杂声此时也变成了十分动听的歌声,这一巨大的转变也说明了马修老师的善良和爱心给学生们带来的巨大转变。当马修老师独自一个人走出教室来到教学楼的一个角落的时候,忽然间看到了静静待在地上的几架纸飞机。当马修老师抬起头看的时候,天空中都是一架架的纸飞机,上面写满了学生们对于马修老师诚挚的祝福和感激,这飞机就像是一只只快乐的小鸟,从高大的教学楼窗户中飞了出来。这时电影中响起了《风筝》的音乐,并且由弱变强,学生们用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对马修老师的感激、留恋和祝福。紧接着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的小手在窗户口挥舞着,歌声变得更加高亢激烈,马修老师脸上带着微笑在学生们的歌声中离开了,这一段故事情节中,学生们用音乐传递出他们对于马修老师的送别之情,这说明了马修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心意相通的关系,也说明了学生们变得更加懂事和成熟了。电影中的音乐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渐进式地将电影的发展推向了另外一个高潮,比电影画面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思想情感也变得更加丰满,让观众的内心世界久久不能平静。

结语

通过对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音乐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但可以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同时也可以进行电影的叙事,从而更加有助于电影主题思想的表达。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将音乐和电影的主题思想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运用音乐那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将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行具体形象化的表达,从而成为打开人类心灵的一把重要钥匙。

☻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2021云禾已揽获多校合格证

······

院校成绩陆续公布中

敬请期待






往期回顾


回复“招生简章”,获取2021年江西云禾艺校招生简章

回复“艺考指南”,获取2021年云禾艺考指南,get院校选择及专业填报专业指导

回复“新建校区”,查看云禾新建校区详情

回复“梦时代校区”,查看云禾梦时代校区详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