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时评素材:文物匠人、文化传承、中国IP
发布于 2021-01-14 18:33
①最近,#给兵马俑拍照的人#火上了微博热搜。在最新一期《国家宝藏》节目中,来自秦始皇帝陵、日常工作负责给兵马俑拍“证件照”的文博摄影师赵震带着他的故事和讲述一走入大众视野,无数人即为之动容。他说:“拍摄秦俑就是在和祖先对话,我拥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开篇以文博摄影师赵震给兵马俑拍“证件照”的故事引出匠人坚守与初心的话题。)
②23年拍摄时间,每天6到8个小时穿梭在俑坑里不停地在站起、蹲下、跪下的姿势间切换,为了一次合适的光线会等上一年,已完成862尊陶俑的拍摄……一连串数字勾绘出了一位文物“匠人”的信仰与热爱、坚守与初心。从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择一事“钟”一生的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的意外走红,到2020年《国家宝藏》中“我为兵马俑拍照”的文博摄影师赵震带给全民感动,时间见证的不仅仅是一段段匠心筑梦的故事,更是一种工匠精神内化于心、砥砺传承的脉络延续。这个时代总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风餐露宿、青灯黄卷,传承、坚守、钻研、创新,以让“匠物”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为历史之书书写注脚,用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诠释着大国工匠精神。他们以器物之美、人性之美,向观众传递出当代匠人内心里那股沉静的力量,这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之所向和精神力量。工匠精神,一个兼具历史刻度与精神温度的名词,不仅仅停留在了文件里,更自上而下化作社会共识,成为各行各业不约而同的价值标尺,进而成为时代呼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传承、坚守、钻研、创新的精神;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追求。)
③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正是一代代文物匠人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躬身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工作中,那些早已尘封的国之重宝与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才能再现于世,绚烂多彩的文明画卷才能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我们见证了勒于战国、乱世流离而治世重光的“中华第一古物”——乍原石鼓,品鉴了“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缂丝莲塘乳鸭图》,领略了“宋朝版航拍中国”《千里江山图》的浩荡图卷,欣赏了清代“各种釉彩大瓶”……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在我们眼前渐次活了起来,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厚植的是自信。人们纷纷感叹:“忍不住泪目”“向文化传承者致敬”“为自己是中国人自信、骄傲”。(必要性分析。从事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工匠精神。)
④伟大精神烛照时代征程。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石。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灿若星河、绵延闪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深厚底气。一代代大国工匠们用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守护的不仅仅是器物,更是我们文化的自信心、民族的根与魂。他们让那些珍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辽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无尽宝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新的时代,我们唯有通过更多努力让缄默的国宝“说话”,才能传承历史底蕴,形成前进动力!(重要性分析。工匠精神守护着我们文化的自信心、民族的根与魂。)
⑤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中华文明独树一帜。保持敬畏之心、厚植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这何尝不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呢?(呼吁勉励,守候文明。)
【时代警语】
【相关积累】
1、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把做的事看成有灵气的生命体。——《大国工匠》系列
2、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国家总理李克强《回忆语录》
3、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大国工匠》系列
4、曾几何时,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工匠逐渐淡出,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大国工匠》系列
5、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中国台湾李宗盛《致匠心》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我们留下了难以估量的文化财富。立足当下,我们不仅要合理继承,更要勇于创新,切实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传播致胜。为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我们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全新的、立体的、多角度的中国。为了提高国家软实力,我们需要找准文化契合点,聚焦主流价值,加强中国与世界的对话。驻足历史的转角,为了让立体的中国打动更多人的心灵,我辈当自强奋进。相信在万众一心的努力下,文化传承定将兼具创造性、突破性,迎来更加光辉的未来。
文化传承:找到传统与“网红”的契合之处
(开宗明义,题目即观点,提出优选方案。)
来源:2020年12月03日 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佳山、肖涵予
让年轻人讲述“可触摸的中国”
来源:2020年12月03日 中国青年报社
中国IP“出圈”吸粉靠你了
中国IP“出圈”吸粉靠你了
(开宗明义,题目即观点,唤醒责任感。)
让传统文化焕发“青春之美”
来源:中国文明网,作者:程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