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作文素材·热门话题经典表述·1

发布于 2021-01-14 21:02

一、坚守  

1

初心是奋斗的“原点”,坚守如同“半径”,唯有二者兼备,才能画好事业之圆、人生之圆。

——《始于初心 成于坚守》

2

奔涌向前的历史长河,总有一些沉淀标记来路;时光雕刻的共同记忆,因为一份坚守历久弥新。……“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坚守从来不是一件容易事,少不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寂寞、日拱一卒的艰辛,或许还会面临牺牲奉献和重重困难。不断擦拭自己的坚守和初心,朝着目标持之以恒地付出,我们才能在变革时代逐梦前行,成就事业发展的崭新气象。

——《最是坚守动人心》

3

东方欲晓之时,环卫工人开始一天的工作,为的是守护城市的洁净;烈日之下,建筑工人奋战不停,为的是抢抓建设工期;深夜里,高铁维修工依然忙碌不停,为的是护佑“流动的中国”。

——《坚守平凡岗位 成就不凡人生》

4

“一座岛,两个人,三生不离。”王继才夫妇默默坚守开山岛32年,写下人生的华章。实际上,无论是祖国东端的黑瞎子岛,还是南沙南端的华阳礁,抑或莽莽高原的“雪域孤岛”、大漠戈壁的“沙海孤岛”,都有王继才那样忘我奉献的“守岛人”。在他们眼中,自己所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每一寸土地都“闪烁着异邦人所不能领略的美”。正因此,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根扎在“岛上”,让生命之花绽放在岛上。

——整理自《坚守心中的“开山岛”》

5

在社会浮躁与功利的外表下,一定有一群淡泊而又温和的时代把脉者,在守护着社会的未来航向。

——《坚守在梦想开始的地方》


 

二、勤俭节约 

1

品鲈鱼美,勿忘“出没风波里”的艰辛;食盘中餐,须记“田家秋作苦”的汗水。万物生长,每一分倾注时光与汗水的劳动都不容辜负,而节俭正是尊重劳动的应有姿态。

——《用好节俭传家宝》

2

《资治通鉴》里讲:“俭约,所以彰其美也。”苏轼感慨:“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素为中国文化所提倡。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丢。

——《让饮食文化简朴俭约起来 勤俭节约是传家宝》

3

在一些城市,铺路架桥、旧城改造,建了又拆、拆了又建,马路成了“拉链”,城市肌体“千疮百孔”;“造城”运动、开发区建设“一窝蜂”,出现不少“鬼城”、空城,毁了万亩良田;培训中心、行政大楼豪华气派,让人望而生畏。这些,被网友称为“丑陋的奢华”。

——《成由勤俭败由奢》

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不仅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要做到,在生活优渥的时候更加需要坚守。

——《让勤俭节约精神代代相传》

5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耕种者的汗水,都值得敬畏珍惜。居安思危,惜食有食,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深入人心的价值取向,我们就能仓廪殷实、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


 

三、英雄  

1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醒目的标识;在一个国家的道德天空上,英雄是璀璨的星辰。

——《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

2

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生命终有逝去之日,蜡烛终有燃尽之时,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献身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豁达胸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敢刚毅,却可以历经时间的冲刷而凝为不朽。

——《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

3

所有看起来像奇迹的事情,不过都是因为善良和爱。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的是英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是英雄,平常日子里无私奉献的也是英雄。其实,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只要在被需要的那一刻能站出来,你,就是英雄!

——《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4

透过长征将士,人们惊叹于“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走近抗战军民,人们感佩于“一寸山河一寸血”;品读革命故事,人们更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民族精神的万里河山。对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历史之问,无论任何时候,我们的回答不应有改变。

——《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

5

回望历史,中华民族的英雄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以自己的坚守、奉献、牺牲成就了惊天泣地的壮举,铸就了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我们这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注定不会平凡,不会在艰难困厄中踯躅沉沦。

——《书写新时代的英雄故事》


四、奋斗  

1

时代的长河变动不居,人生的航船不能随波逐流,当以奋斗精神作为压舱之石,当以奋斗姿态扬起前行风帆。因为唯有永不放弃永不懈怠,永久奋斗永久超越,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写进生命的航程里,把我们的力量沉淀在社会的河床上,把我们的梦想定格在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方向。

——《以奋斗姿态扬起时代风帆》

2

铺奋斗之路,当以知识为基,方显平坦开阔;泛奋斗之舟,需以使命为桨,方能扬帆远航;绘奋斗蓝图,需执作为之笔,方能锦上添花。

——《以奋斗的姿态为青春代言》

3

惟奋斗者进。回首过去,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我们一步一步从积贫积弱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奋斗;惟奋斗者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世界上从来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一切幸福美好生活都是通过不懈奋斗获得的;惟奋斗者胜。“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前路越是困难,越有挑战,就越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朝梦想奋进,全力以赴,坚定不移,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惟奋斗者进 惟奋斗者强 惟奋斗者胜》

4

奋斗是爱国最好的姿态。一句话说得好:“每个人奋斗的样子,构成了今天中国的表情和节奏。”对祖国的爱并不抽象,在每一滴奋斗的汗水中,也在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里。激发爱国豪情,激扬爱国之力,我们将不仅成就更好的自己,更会成就更好的中国。

——《奋斗是爱国最好的姿态》

5

人生需要梦想的牵引,然而,梦想在那头,人在这头,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总少不了奋斗与磨砺,这是青春必不可少的注脚,也是从少不更事到长大成人的最好诠释。

——《坚守在梦想开始的地方》


五、团结 

1

伟大团结精神,体现在人民的团结。70年栉风沐雨,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伟大团结精神,体现在民族的团结。70年风雨兼程,56个民族携手同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0年,伟大的团结精神》

2

几千年来,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朴素道理,到“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的金玉良言,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国文化。

——《70年,伟大的团结精神》

3

回首过往,无论是白手起家“建设一个新世界”,还是勒紧裤腰带研制“两弹一星”;无论是建三峡、修高铁、办奥运,还是实现“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无论是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浪,中国人民总能迸发“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总能书写“人心齐,泰山移”的动人篇章。

——《激扬团结一心的力量》

4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中华民族有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六、青春

1

青春并不仅仅是年华,更是心境。有三岁之翁,也有百岁之童。青春与否,无关乎年龄,而在于心态是否年轻。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不仅是年轻人应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正当时。

——陈凌《奋斗是青春最高的礼赞》

2

每一个青春梦想,都是励志之余需要耕耘的地方;每一个努力耕耘的地方,都是梦想青春最激越的鼓点。

——《舞动新时代的青春鼓点》

3

——整理自《青春,你是什么颜色?》

4.

青春因有梦想而充满激情。青春,意味着朝气蓬勃和充满力量,意味着闯劲、拼劲和永不服输的斗志,意味着敢打敢拼、敢想敢干的气魄;青春因去拼搏而更加精彩。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研,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青春因为奉献而愈发厚重。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整理自《青春不息 奋斗不止》


 

七、科技创新

1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们怀着梦想,锚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勇攀科技高峰。从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今年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每一次技术攻关与突破的背后,都是孜孜不倦的潜心探索。每一次对未来生活蓝图的描摹,都在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着力量。

——《中国科技 自立自强》

2

科技创新本就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颠覆性科技创新更为艰难,既需要皓首穷经的耐心,也需要光彩夺目的天分,可谓“九死一生”,可遇而不可急求,唯有久久为功并取得关键性突破,才有可能柳暗花明、渐臻堂奥,实现“从0到1”的跨越,成就创新发展之辉煌。

——黄维《创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经典》

3

美好的智能化生活背后,不仅是科技创新更加凸显民生导向、研发链围绕民生需求发力,也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畅通、产业链面向民生需求布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正走出实验室,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科技 自立自强》

4

捱过寒冬、迎来暖春。战疫期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大显身手。面临经济突围新挑战,科技创新的作用不容小觑。抓研发的,复工顺利;推新品的,订单不愁;技术硬的,出洋过海。凭借科技创新这一强劲推动力,中国经济“航母”正破浪前行。

——《新科技 创新不止显威力》


 

八、文化自信

1

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归根结底也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

——王宇燕《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2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它不仅是一条通商道路,也是一条文化纽带。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人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一睹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在文化原乡筑牢文化自信》

3

从根本上看,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敬业乐群、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都是中华文化价值理念的表征,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王学典《中华文化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4

我们不能为了克服文化上的固步自封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自己文化的根基。放弃自己的根基,就会失去文化再生的能力;保持自己的根基,才能保持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才能集聚能量,焕发新的生命力。

——韩震《“唯洋是举”要不得》

5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扶危济困、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迎难而上、化危为机等文化因子持续迸发,14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成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制胜法宝。

——田霞《凝聚团结奋进的文化力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